人民銳評:馬保國鬧劇,該立刻收場了
馬保國的一些言行,實際上就是譁衆取寵、招搖撞騙,說到底是一場鬧劇。口口聲聲弘揚傳統武術,實際上做的都是傷害傳統武術的事。斥責年輕人不講武德,他本身卻毫無正大光明、謹言慎行、尊崇敬畏傳統的武德。
以“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 自詡的馬保國,如今知名度躥升。他今年5月在觀衆面前30秒內被擊倒3次,他“武術”的“造詣”按說也都擺在眼前了,但最近他失敗後的雷人雷語卻被熱轉,儼然要成爲頂流“網紅”。
從霸榜一些平臺鬼畜區,到參加商業演出,再到接拍所謂勵志電影,馬保國已包裝出相當的商業價值。從他所謂的招數屢屢成爲熱梗,到馬氏語言在網絡熱轉,有人說這已然是“馬保國現象”了。如果就是自己特立獨行表演,誰也沒必要特意關注,然而當其成爲一種“現象”,而且頻繁出現在公衆視野,那就有必要審視一下這種現象背後到底是什麼?
馬保國的一些言行,實際上就是譁衆取寵、招搖撞騙,說到底是一場鬧劇。口口聲聲弘揚傳統武術,實際上做的都是傷害傳統武術的事。斥責年輕人不講武德,他本身卻毫無正大光明、謹言慎行、尊崇敬畏傳統的武德。
對圍繞馬保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鬧劇,不是一笑了之那麼簡單。
如果靠譁衆取寵就可以風生水起,靠招搖撞騙就能拓展商業版圖,這是什麼樣的價值取向?馬保國背後的人到底想幹什麼?明眼人都清楚,無非就是商業利益。推波助瀾、炒作放大馬保國的一些互聯網平臺爲什麼?無非是流量至上,背後還是利益。然而,無論平臺還是資本,蹭熱點、找賣點的前提,都是遵循公序良俗,是正確的價值觀,否則就會淪爲淺薄而拙劣的商業遊戲。
馬保國迴應比武被30秒KO:中套了,我點到爲止他不講武德(來源:~)
人人都有習武的權利,也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可是如果背離武術精神,沒完沒了在公開場合信口開河,特別是編造經歷,這就與江湖騙子無異。而這樣的人受追捧,值得我們深思。不少人談及馬保國是揶揄和調侃,說他在輿論場中扮演被羣嘲的角色,似乎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其實這還真不是什麼“無傷大雅”,放任“審醜”成爲流行,讓招搖撞騙大行其道,這本身就是對社會風氣的傷害,特別對於尚缺乏判斷力的未成年人,這是對價值體系的毒化。
這場以馬保國爲主題的鬧劇,該收場了。真講武德,馬保國就應該從鬧劇中抽身而退。對他背後的人來說,儘早收手更是明智選擇,否則必定血本無歸。而對那些熱衷流量、推波助瀾的互聯網平臺,如果還有起碼的社會責任感,就應馬上停止再爲這種“醜行”“鬧劇”提供傳播渠道。同時,我們也呼籲有關部門,對互聯網平臺落實社會責任情況加強監管。社會各界共同呵護核心價值觀,守住底線,別讓鬧劇再鬧下去。
馬保國火了,不是因爲你喜歡他,而是因爲你需要他
他叫馬保國,自封的頭銜是,混元形意太極門掌門。
從微博到B站,從抖音到知乎,只要村裡的網不斷,你就一定能刷到馬保國。
從他約戰被揍,到隱退僅一天便高調復出投身影視,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馬保國以一己之力成爲頂流,讓無數小花鮮肉、經紀公司汗顏。
人們起底馬保國的身世、買空他的著作、搶注他的商標,一邊嘲笑着他的口音和功夫,一邊幫他構築着商業版圖。
馬保國火了,恐怕並不因爲你喜歡他。
而是因爲你需要他。
馬保國宇宙
馬保國用實際行動證明,如何一步步把自己活成了笑話。
2008年,馬保國出版了一本名叫做《我在英國教功夫》的書,如今全網斷貨。
原價29.8元的圖書在二手平臺被炒到了近200元。
《我在英國教功夫》一書封面
該書分爲“國內篇”“國外篇”“問答篇”三部分,其中馬保國提到了很多自己的身世。
馬保國祖父名爲馬忠義,是家鄉方圓百里有名的武林高手,可惜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父親自幼隨祖父習武,練得一身硬功夫。
自己則是三歲捉蛇、趕狼,五歲在小學裡打出了一羣朋友,七歲開始跟隨父親習武,初中靠挑水練臂力,高中用腳和泥練足功,爲此後打下了深厚的武學基礎。
高中畢業後,馬保國參過軍,當過工人,在1977年參加了高考,考入南陽師範專科學院。
上學期間,馬保國受家人啓發,開創了一套一秒11拳的掌法,隨後幾年功夫大有長進。
娶妻生子,因兒子出國留學產生高額學費,馬保國隨兒子一同遠赴英國。
在英國成立“英國混元太極拳協會”,招生收徒弟,爲兒子賺學費。
至此,馬保國的人生配得上“勵志”二字。
再後來的故事,就顯得魔幻了許多。
回國後,馬保國和兒子成立了公司,開設了武館,以養生爲名繼續投身教育事業,無論他在自己的世界中收穫幾何,在那時,網友的世界中並沒有出現他的名字。
今年1月,B站一則名爲《健身房的年輕後生不講武德偷襲馬老師,把馬保國老師的眼睛給蹭了一下》的視頻火了,不是因爲31個字的長標題,而是因爲其中的內容。
視頻截圖
在那個播放超過2000萬次的視頻中,馬保國頂着被打腫的眼睛,操着一口歪七扭八的普通話,解釋了自己被打的原因:
“二百多斤的英國大力士搬不動我一根手指頭。”
“我大意了,沒有閃。”等金句皆出自那條視頻。
5月的那場約架,更是讓馬保國紅透了半邊天。
在山東的一個擂臺上,馬保國與一位業餘搏擊愛好者相約切磋,結果在30秒內馬保國被擊倒3次,最後直挺挺的躺在場地中,躺得很平。
當大家都認爲馬保國翻車了的時候,他隨後又發佈了一系列視頻,甚至分解了他的武術動作“閃電五連鞭”,這一波操作,看傻了網友,也點燃了他們的熱情。
視頻截圖
網友們在各大社交平臺上鋪天蓋地通過剪輯、換臉等技術手段,使馬保國的形象出現在不計其數的影視劇改編作品中。
在鬼畜視頻中,他打過鋼鐵俠,打過哥斯拉,甚至還打過容嬤嬤。
有人統計過,在B站,網友平均每小時便會上傳48.5個馬保國的視頻,平均每分鐘0.8個。
“馬保國宇宙”就此誕生。
就在大家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馬保國發布微博稱,自己將退出江湖,遠離是非。
但僅一天後,他又高調復出,宣稱參與某功夫電影的拍攝。
視頻截圖
他爲什麼火,你應該知道
從全民娛樂他消費他,到戲謔的稱他“馬老師”甚至是“馬大師”,只用了短短几個月的時間。
起初,人們質疑馬保國,是從傳統武術這樣相對具有專業門檻的領域入手的。
人們探討他的功夫以及實戰能力,就像曾經扒雷公、閆芳那般,將馬保國稱爲騙子。
在7月,中國武術協會發布《關於加強行業自律弘揚武術文化的倡議書》,倡議武術習練者不得自封“大師”“掌門”“正宗”“嫡傳”等稱號,不得以武術拳種、門派名義參加綜合格鬥、自由搏擊等搏擊類賽事,不參加不分項目、性別、年齡、體重級別等不規範賽事活動。
但事實上,自從馬保國在5月份的那次“躺平”以後,網友就沒有興趣再一本正經的去探討,“馬保國的功夫能否打贏自己祖母”這樣的話題了,而變成了一場網絡狂歡。
“不講武德”“大意了,沒有閃”“耗子尾汁”等金句爲鬼畜等短視頻創作者提供了大量二次創作的素材,馬保國作爲素材的創始人,也變成了二次創作的一部分。
網友整理的馬保國二次創作視頻合集
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曾經提出過自己的一套名叫“社會模仿論”的理論,其核心便是:
不存在任何超越個人心理體驗的實體,一切社會過程無非是個人之間的互動。每一種人的行動都在重複某種東西,是一種模仿。模仿是最基本的社會關係,社會就是由互相模仿的個人組成的羣體。
通過這套理論不難發現,無論是曾經的“百因必有果,你的報應就是我”“一給我裡giaogiao”“奧利給”還是如今的“不講武德”“耗子尾汁”,互聯網給了相互模仿一個機會,短視頻平臺的興起,又加速了模仿的速度。
模仿作爲復讀的另一種形式,也許確實是人類的一種本能。
曾經,頭一年出現的金句,都會被馮鞏老師在第二年春晚中打包呈現在舞臺上,而他自己的那句“親愛的觀衆朋友們吶,我想死你們了”,也變成了另一種模仿源頭,成爲了他人的素材。
人們在不斷模仿,模仿的是誰也許都不重要,在超高的傳播速度中,大數據分析帶來了信息繭房效應,人們甚至無暇思考,便被裹挾其中。
在這樣的環境中謀生的企業或是個人,無不在研究數據和算法博弈,削尖腦袋製造新梗,來換取流量從而尋求變現可能。
馬保國彷彿輕而易舉的以一己之力實現了很多MCN公司可望而不可即的成績。
這是不是正是傳統武術中所常說的,四兩撥千斤?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馬保國,完美滿足你的需求
每一個孩子,從小時候便會被教育不要通過嘲笑他人來建立自己的優越感。
但事實上,對於人的心理來說,這是一種需求或是一種本能,哪怕是不訴諸口頭只在心中臆想,同樣可以獲得滿足和愉悅感,無需對此道德綁架或是上綱上線。
正是因爲倫理道德、公序良俗等文化影響,人們鮮在公開場合實名嘲笑他人。
互聯網,給了人們一個機會。
馬保國在其中,成功塑造了一個失敗者的形象,他吹牛,被揍得皮青臉腫,卻繼續一本正經的解釋。
在人們看來,馬保國這個失敗者沒有後臺,沒有資本,沒有不理性的粉絲團體,那麼嘲笑他,攻擊他,甚至是謾罵他,在非實名的ID背後,似乎接近於零成本。
《烏合之衆》裡有一段話很有代表性,“我們的潛意識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旦被打開,就會釋放出太多的本能性衝動力量。”
在某個時刻,人們內心中的抑鬱,無論是家庭的不幸還是學習與工作的艱辛,彷彿都可以通過嘲笑馬保國獲得安慰,因爲從表面上看去,他一無是處,從哪個角度去消費他都沒毛病。
同時,馬保國現象也不屬於時下的社會新聞範疇,人們不用擔心稍不留神站錯隊便會有一連串的反轉來打臉。
當所有人都在攻擊馬保國時,站出來起底他的過往、解構他的言論、分析他的未來,又能間接吸引流量,滿足人們更多的心理訴求。
除了網友本身,平臺方何嘗不希望馬保國再火一些呢?真實的用戶,真實的使用時長,真實的流量以及真實的鈔票。
從這樣的維度去思考,馬保國堪稱完美。
這條成功之路上,馬保國從來不是獨行。
稍作回憶不難看出,馬保國並不是在互聯網中第一個塑造這樣形象的人,S曲線的芙蓉姐姐、前無古人的鳳姐、民間藝術家藥水哥、說唱新貴GIAO哥、鬥地主鬼才盧本偉……
這有別於過去馬戲團的奇異秀——沒有自由、被控制。
這些人,是自願的,並且樂在其中。
當傳武光環不再,大師們一個個名聲掃地之時,只有馬保國及時反應過來,抓到了這個解構主義盛行,娛樂至死年代裡的財富密碼,丟掉“一代宗師”的金身轉而成爲娛樂大衆的網紅。
在這樣的一個江湖中,其實並不存在所謂的歸隱和復出。
馬保國的成功,是因爲他滿足了人們的需求,填補了時間線上的空白。
至於他高調宣佈參演的那部電影,多半我們是不會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