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王懷民院士:軟件教育亟需全面升級和變革
“今天,每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不僅僅是信息社會的受益者,更應該是軟件新文明的創造者。”
日前,第五屆中國高等工程教育論壇長沙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王懷民教授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軟件技能不僅僅是軟件專業人才所具備的技能,而且應該成爲現代工科人才的基本技能。
王懷民院士介紹,軟件工程是工程教育的重要學科,同時也具有向工程教育乃至整個高等教育滲透的趨勢。有一個說法叫“軟件定義一切,軟件無處不在”。因爲我們今天的生活,都離不開軟件,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軟件已經成爲現代文明的新載體。
他談到,2019年中國的軟件及服務的產值已經佔我國GDP的7%,過去20年中國GDP漲了10倍,中國的軟件及信息服務業產值漲了100倍。在這個背景下講工程教育,軟件的教育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高等工程教育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重視軟件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還要重視軟件的通識教育,比如控制、電子、醫學等學科,還要重視軟件技能的培養。軟件這個學科是需要動手的實踐性學科,不僅要關注原理,更要重視實踐和動手能力。”王懷民院士強調。
王懷民院士表示,升級軟件教育,關注的就是軟件通識教育、軟件專業教育、專業軟件教育、軟件實踐能力應該如何升級,這是一系列重要的基礎性問題。
如何升級軟件通識教育?王懷民院士表示,這些年來實踐表明,計算思維要靠軟件作爲載體,通過編程能力落地,具體體現在計算的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要實現三個銜接。
談到認知能力,他特別解釋道,“就是軟件的通識教育,要幫助所有學科,包括工科、理科、管科、醫科,甚至是文科,來理解如何用算法和編程思考自己本領域的問題。”
王懷民院士同時認爲,要培養學生獲得自主學習編程工具、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和信心。今天的工具越來越襯手,要幫助每一位學生有信心去學習這個工具。
何謂“三個銜接”?王懷民院士表示,一是和中學教育的銜接,將軟件教育滲透到中學教育裡;二是和當下銜接,在大學開設計算機通識課程,其中重要的內容就是軟件通識教育;三是和未來銜接,要和相關學科領域教育進行銜接,促進軟件通識教育和其他相關教育的融合銜接,貫穿整個教育的全過程。
升級軟件專業教育 注重網絡生態建設
談到軟件工程人才應該如何培養,王懷民院士表示,今天我們做軟件的基本平臺是一個網絡的平臺,寫軟件是基於網絡的,軟件是運行在網絡上的,同時軟件是通過網絡提供服務的。未來的軟件,將由一個人機物融合的泛在系統提供支持。
“所以我們在軟件工程、軟件專業人才教育上要改變軟件的觀念,要拓展相關能力。軟件未來針對的是一個複雜系統,不是一次性築就的,是持續演化的,要注重生態建設。” 王懷民院士說。
在這個背景下,他指出,要幫助學習系統能力的標準從計算機空間拓展到網絡空間,要建立起與軟件新形態相適應的高層次研究型人才的培養方法,強化解決以網絡爲平臺的複雜系統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學生勇於開拓新時代軟件學科無人區的探索能力,以適應我國今天的發展。
此外,如何提高其他專業領域軟件能力?王懷民院士特別強調,軟件工程的思維,是如何使得軟件一個個向前滾動,解決可複用、可移植、可推廣的問題。應該在所有工程學科的學生當中建立這樣的思維,也包括醫科、理科、文科、管科。
“具體體現在需求工程和領域軟件工程的能力,也就是我們要幫助學生有能力和自己專業相結合,提出如何把算法和程序變成可以複用的軟件,同時要培養這些相關學科的人員能夠和軟件學科的人員、其他工程學科的人員有效溝通交流,形成合作,這件事情對於發展該領域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王懷民院士最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