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保護:文化要“古”經濟要“新”

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 光明日報通訊員 蘇曉彤

2月14日17時40分,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角民族鄉翁丁老寨發生嚴重火災,老寨幾乎全部被燒燬,所幸無人員傷亡。翁丁村是中國唯一完整保存了原始風貌的佤族部落,被稱爲“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記者查閱資料得知,翁丁村呈現圍合式形態——住房圍繞寨子中間位置的寨心佈局,房屋外圍被居民種植的榕樹包圍。儘管旅遊開發在村子北面修建了廣場、博物館參觀展示用的新房子,但翁丁村老寨是國內僅剩的最大程度既保留有完整聚落和居住形態又保持有完整原始生活的聚落。

春節前,網絡上也有一個很火的話題“爲什麼北方很少有古鎮?”而翁丁村老寨的火災,再次引起了公衆傳統村落保護的關注。結合這兩個話題,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爲傳統村鎮的保護和發展把脈支招。

浙江省建德市慈巖鎮新葉古村是一個有着8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村落,這裡至今完好地保存着16座古祠堂、古大廳、古塔、古寺和200多幢古民居建築。新華社記者 徐昱

爲什麼北方古鎮比南方少

北方是中華民族起源發祥的重地之一,歷史文化遺存豐富,其中不乏傳統村鎮。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郗志羣介紹:“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北方的古鎮並不少,像河南朱仙鎮、北京張家灣鎮、天津楊柳青鎮都是歷史悠久、文化價值很高的古鎮。”截至2020年底,全國已公佈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有312個,位於北方地區的佔據近四分之一,雖然絕對數量可觀,但爲什麼與南方相比有差距呢?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北方的傳統村鎮保存下來的相對較少。北京工業大學城市建設學部副教授李華東認爲:“歷史上中國北方經歷朝代更替、戰亂動盪,大量傳統村鎮受到破壞,甚至蕩然無存;而南方相對較爲安定,百姓可以安居樂業;西南地區由於地理位置相對封閉,傳統村鎮得以很好地留存。”目前我國留存比較完好的多爲明清古村鎮,彼時南方正是商貿繁榮、人煙稠密的區域,達官士子、富商巨賈雲集,而人們傳說吟詠、街談巷議形成的古村鎮知名度影響力,至今猶存。“江南水鄉佔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的半壁江山,正是歷史奠定的基礎。”李華東如是說。

另一方面,歷史文物保存狀況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評定的重要標準之一,而北方有些傳統村鎮的保護情況不容樂觀,也因此“上榜”者少。中國城市科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方明指出:“空心化仍然是當前傳統村鎮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北方傳統村鎮所在區域大多經濟不發達,勞動力外流嚴重,留守老人、留守兒童成爲村鎮的主要常住人口。經濟處於低水平發展,遑論古建修繕?網絡話題評論排名第一的網友兒化大法保平安”曬出了多張探訪北方古村落的視頻截圖,可以看到許多房屋破敗不堪,觸目驚心。相比之下,經濟較爲發達的南方,傳統村鎮保護實踐較早就得到了重視,如蘇州市崑山周莊自1986年就開始做名鎮保護規劃,隨後“江南六鎮”的保護逐漸形成規模。

除了歷史留存和現代保護的因素,當今“南方還保留了一些自治的傳統,宗族觀念和鄉土意識較重,這在古村鎮的保護過程中也起到很大作用。”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渠巖說。像是福建、江西的許多傳統村鎮內,宗族、家族體系仍然比較完整,與之相關的祠堂等建築亦得以保存和延用。

爲什麼北方知名的傳統村鎮少

傳統村鎮謀發展,旅遊開發依然是當下最現實和常用的手段,而人們對傳統村鎮知名度的評價其實深受旅遊熱度的影響。

近年來,許多南方傳統村鎮的名氣越來越大,離不開現代旅遊開發和廣泛宣傳。南方傳統村鎮的保護狀況較好,又多爲商貿經濟型,因此更利於旅遊開發和建設。而北方的傳統村鎮旅遊開發較晚,難以找到發展的動力,尚未形成良好的發展模式。李華東分析說:“受觀念眼界、經濟實力、投資環境等內外因影響,許多傳統村鎮很難將自身文化特色轉化成市場價值。”北方的一些古村鎮經濟實力不足,就難以支撐村鎮、古建的修繕和維護,缺乏開發的動力和實力,也就吸引不到遊客,進而村鎮也沒錢更好地保護和開發,長此以往就陷入了惡性循環。

專家們指出,從旅遊吸引力上來講,南北傳統村鎮有着很大差異。南方地區的自然和人文風貌更加豐富,氣候溫和宜人,水網密集,符合人們對於小橋流水、粉牆黛瓦景象的審美偏好,因此南方傳統村鎮更加適合休閒旅遊。再加上地方的造勢和媒體的宣傳,導致了南方傳統村鎮旅遊不斷升溫。而北方地區乾旱缺水,季節差異明顯,又以軍事型、交通要道型的居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北方傳統村鎮的吸引力,名氣便難以打響。

也有網友認爲“南方的古村鎮並不‘古’,山寨、仿古出來的村鎮反而不如一片蕭索的北方古鎮更真。”雖然公衆知曉度不算高,但是不少北方的傳統村鎮保留了原真的狀態,具有較高價值,又進行了一定的開發和宣傳,在學術圈、驢友圈、攝影圈中還是有名氣的。河北蔚縣暖泉鎮山西臨縣口鎮、河南社旗賒店鎮、陝西寧強青木川鎮等都留有不錯的口碑。

傳統村鎮保護路在何方

翁丁村的一把火,把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的很多困惑和爭議給“引爆”了。正如村落保護志願者湯敏所說:“這次大火的信息傳播力,比翁丁滿身的榮譽稱號都大了無數倍,翁丁以前所未有的曝光度出現在世人面前,以慘痛的代價迫使大家深刻討論傳統村落保護活化利用的議題。我們不能辜負了翁丁的犧牲,要以此爲契機爲成千上萬座傳統村落找出一條路來。”

傳統建築、街巷肌理是傳統村鎮核心價值的物質載體,也是重要的保護對象。“對於數量多、範圍廣、文物保護難度大的傳統村鎮,更要警惕拆真建假的問題。”郗志羣說。大同、聊城等多個古城就曾因大拆大建現象受到通報批評。

此外,近年來隨着人們對人文環境、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的關注,傳統村鎮保護、展示和利用中“重物質輕人文”的傾向也得到了改善。李華東說:“北方傳統村鎮的核心價值,正是它與南方的差異所在,我們需要找到把這種差異轉化成吸引力的方法和途徑。”北方古村鎮需要深入挖掘、保護和利用自身特色,不能一味地模仿南方的經驗模式。天津的楊柳青鎮以國家級非遺“楊柳青木版年畫”而聞名。如今鎮上非遺傳承人云集,還設立了年畫博物館、民俗文化館、明清街等文化空間,多家畫莊提供製作現場參觀和遊客體驗活動,“楊柳青國際木版年畫節”已舉辦多屆,年畫文化得到大力宣傳推廣。楊柳青鎮的經驗在於傳承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突出古鎮的人文特質。又如山西臨縣的磧口鎮,明清至民國時憑藉黃河水運一躍成爲北方商貿重鎮,享有“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美譽,也是晉商發祥地之一。古鎮依託自然地理優勢,發展“黃河漂流”“二磧衝浪”“麒麟沙灘”“黃河畫廊”等自然景觀點;着重保護碼頭、商鋪、商會、錢莊、鏢局等人文舊址,發掘和弘揚晉商文化;利用黃土高原傳統建築開發民居體驗,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在歷史文物保護的基礎上,開發特色旅遊,爲北方古鎮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模式。

旅遊開發可以增加傳統村鎮的名氣,但不可一味迎合市場需求,避免過度的商業化和旅遊亂象,麗江古城的教訓至今仍然值得警醒。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是首要任務,而經濟發展是增值效益。湯敏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要通過緬懷紀念而從翁丁火災中獲得智慧,而不單是着力開發古鎮旅遊的新奇。”對此渠巖指出:“如果不是以村鎮和在地居民爲主體的復興,不是強調家園感的建設,一味地商業和旅遊開發,就會帶來很多災難性的後果。”

傳統村鎮是我國曆史文化發展的重要見證,也是當下人民羣衆的生活之地。方明說:“我們的傳統村鎮儘管有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但是在未來一定要融入未來城鄉新格局當中去。”因此,專家們不約而同地指出,懷敬畏之心,嚴謹地研究,長遠地規劃,審慎地實踐,以可持續的理念進行傳統村鎮保護髮展,是爲前行的道路。

《光明日報》( 2021年02月19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