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泡湯「排溼消暑」還能治冬病 怕中暑?醫教你怎麼泡纔對

文/葉懿德 圖/pixabay

夏天不能泡湯嗎?錯,其實夏天泡湯更有助消暑排溼,但泡湯時機、方法都要講究,該怎麼泡湯最安全呢?

夏天溼氣重又炎熱,民衆往往只想待在冷氣房內,卻造成身體難以發汗、排毒,溼氣也出不去,反而更容易覺得不舒服。溫亞西醫聯合診所中醫師溫雅表示,這時候可以透過溫泉讓身體出汗,能幫助熱氣透過流汗排出,達到解熱效果,也有助於人體排除體內代謝的廢物,更能幫助排除體內溼氣。

以中醫角度來看,一年四季都適合泡湯。古人曰,「春日洗浴,昇陽固脫。夏日浴泉暑溫可袪。秋日泡泉,肺潤腸蠕。冬日洗池丹田溫灼。」

夏天泡湯甚至能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夏天是一年之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尤其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三天,一般在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入頭伏(通常在小暑前後),第四個庚日二伏,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爲末伏的第一天,此時,能借由夏天的陽氣來治療冬天好發過敏疾患。彭溫雅指出,在三伏天可以利用熱水或溫泉進行足浴,保持腳部溫暖,達到冬病夏治、刺激末稍循環的效果。

西醫則認爲,泡湯能增進血液循環舒壓,甚至緩解慢性疼痛、鼻子過敏,好處不少,不過很多人以爲泡湯能促進新陳代謝,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則強調,新陳代謝並不會因爲泡溫泉就有影響,這是民衆常見的誤解。

(圖片來源:pixabay)

夏日氣溫這麼高,泡湯不怕中暑嗎?想必不少民衆會有這樣的疑問,彭溫雅表示,夏天泡溫泉應該避開氣溫炎熱的時段,尤其是早上7點到晚上5點間,開水一定要放在伸手可及之處,避免脫水,泡完湯後也可以喝常溫或10~12℃的涼水,有助於解熱。

彭溫雅也建議,夏天天氣熱,泡湯以下半身小腿爲主即可;若是想泡全身,則建議泡2~3分鐘就起身,再用溫水淋浴幫助身體降溫,整個泡湯時間最好控制在30分鐘以內。

新光醫院醫科醫師柳朋馳則提醒,泡湯環境是否通風相當重要,「夏天泡溫泉,因爲外在環境已經很高溫,若又在比較悶熱、不通風的環境泡湯,更容易造成脫水、中暑,甚至熱衰竭、熱休克的情形。」

至於是否只能泡半身浴或足浴,他認爲,若是在通風良好、有冷氣的環境下,其實也可以像冬天一樣正常泡湯,但民衆還是要依據自身感覺判斷,若有不適就不要勉強。

(圖片來源:pixabay)

「夏天和冬天泡湯最大的差別就是,水分需補充足夠。」柳朋馳強調。他建議,夏天泡溫泉要注意不斷補充水分,或是泡湯前先補充水分,「身體狀況良好血壓沒有太大變化的民衆,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泡湯,基本上都算安全,但心臟衰竭、血壓控制不良的民衆在夏天泡湯要特別注意,民衆若是大量運動完,接着去泡湯也要留意水分補充,降低脫水風險。」

泡湯雖然舒服,但仍有些人不適合泡。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黃建龍指出,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心臟病患都應該避免長時間泡湯,因爲泡湯會擴張周邊動脈,促進周邊血液循環,但對於心臟病患來說,反而可能會造成心臟缺氧。

柳朋馳則指出,夏季因天氣炎熱血管舒張,血壓會比其他季節來得低,泡溫泉之後,血管會再擴張,可能導致血壓更低,有些民衆就容易出現低血壓的情況,再加上泡湯時,若是突然起身容易造成姿態性低血壓,可能會有種眼冒金星、眼前一黑,甚至可能昏倒,因此起身時應慢慢來。

其實,無論是健康的民衆或有慢性病的民衆,泡湯時的血壓都是關鍵。洪建德表示,健康人在44℃的水中泡20分鐘,就有可能會產生全身血管擴張過度、血壓降低而導致危險,有三高、心臟病的民衆發生危險的機率更高。

洪建德強調,夏季泡湯要更注意,因爲泡湯後,血壓下降,假如有三高沒有規律治療,已造成心血管疾病,如果再冒汗脫水,有熱衰竭之虞,冬天則是溫差大,心血管疾病事件較頻繁發生。

(圖片來源:pixabay)

洪建德建議,有三高、心臟病的民衆泡湯溫度不要超過40℃,且過程中一定要起來休息,泡湯時間不要泡超過10分鐘,但最怕的是,本身有慢性疾病卻不自知,或有慢性病卻沒治療,都有可能在泡湯過程中發生危險,洪建德提醒最好別獨自泡湯,應結伴同行,避免發生事故時無法立即求援。

除了有心血管、腦血管疾病、嚴重心律不整的民衆要小心之外,柳朋馳說,老年人幼童孕婦泡湯都需要特別注意,此外,有乾癬異位皮膚炎等皮膚疾病的民衆也應避免泡湯,以免過度刺激,加重皮膚不適。

柳朋馳也提醒,泡湯過程要循序漸進、慢慢下水,泡的位置不能超過心臟高度,最好保持在腹部左右即可,如果感到身體不適就該離開溫泉池,也要注意避免飯後泡湯,應間隔2~3小時較安全。

延伸閱讀:

睏倦、食慾不振...恐是體內溼氣過重! 去溼關鍵3招必學

加速溼氣排出、有助排便暢通 名中醫推薦2道排毒茶飲

消暑要注意.....這5個常見方法是錯的 反而會讓人容易中暑

日頭赤焱焱...吃西瓜好消暑 但這4族羣當心

按摩後再喝「它」 能消水腫、讓血液更暢通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