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和學歷的反差

新石

這年頭的年輕人真可憐!一流大學法律系的畢業,感覺被22k羞辱,到了國會殿堂,又因爲對人不對事的言語批評風格惹禍。

年輕人看高不看低在這個社會並不是少見的事,只是到了這麼一個就業市場的寒冬,因爲學歷高而擺譜擺架子,沒辦法屈就的話,叫人看到的就是一種態度問題

表達反媒體壟斷的訴求沒有錯,可是待人基本禮貌還是要有,可不能像一些國會議員一樣,質詢像在罵人吵架,這樣不好的示範拿來照單全收,這樣的學生連基本的分辨能力都沒有,難免叫人憂心?

講「尊師重道太沈重,在這個社會上,這幾個字會寫的也沒有幾個人!不然學生也不會這麼脫序!可是諷刺的是,一個學生在國會殿堂裡大喇喇地就嗆教育部長僞善、說謊,這樣的學生表達情緒方式和部長委曲求全的態度,活脫就是教育現場的國會版,如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樣的事件本身帶給我們對於教育什麼樣的省思?因爲是學生和教育部長之間的衝突,我還是覺得把它還原成教育事件,所以並不贊成用一種對人不對事的謾罵或政治理解來看,學生沒有就事論事,純粹發泄心中的不滿和怒氣,在那樣的場合裡面,的確是一個不恰當的行爲,不過明眼人都知道吵架雙方不可能一邊錯、一邊對,一定是有一種觸怒的言語或行爲,有些人習慣用肢體動作、批評言語來表達怒氣,就方式上來說是不恰當,可是就動機上來講,實在有探討的必要,不能將所有過錯歸在其中一方,有時甚至要去想想,另一方做了什麼「舉動」,導致這樣的衝突發生。

不管有沒有做錯,有做總比沒做好!這是我對於這羣學生的看法,或許因爲年輕有衝勁,在國會殿堂的表現過了頭,可是年輕大學生因爲反媒體壟斷,走上街頭抗爭應該是一件值得鼓舞的,我們也都年輕過,面對政治社會的保守、專制和腐敗勇敢站出來的,就是有獨立勇氣、不怕反對犯錯的年輕人,如果連他們都不敢跳出來反對抗議,那我們這個社會還會有前進的動力和改變的希望嗎?

我參與過抗議萬年國代的靜坐,這樣的制度因爲一個集體的抗議風潮而傾倒,你不能想像這樣的參與和改變,也曾抗議過對岸天安門事件,那是我們年輕時的熱血,現在想起來也覺得真的曾經年輕過,參與並改變了一段重大的歷史。

這個社會一直都有問題!一羣既得利益者爲了怕別人搶他們的既得利益,拼命地想方設法把社會資源緊緊抓住,連分享個一兩滴出去都不願意,然後他們拼了命想掌握媒體,讓其他人只能用他們提供的「媒體眼鏡」來看世界,然後他們不會告訴你們這世界發生了什麼事,特別是他們利益相關的,像印尼最近的勞資衝突,資方願意妥協到百分之三十幾,而勞方還不滿意的這件事!也不會告訴你在對岸中國對薪資是如何有彈性這類的新聞,因爲資訊是最有利的武器,如果讓人無知就能爲所欲爲,真的讓人知道了真相那就再也控制不住,這其實和一些專制政府的想法很像,他們最怕知識份子,因爲這些人會告訴民衆真相,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知識份子住嘴,二二八和白色恐怖讓知識份子掉腦袋文化大革命則是乾脆讓知識份子下放挖土掏糞,心裡打的主意其實都是一樣的!

我倒覺得一些偶發的脫序事件不該模糊了焦點,政府在媒體這一個區塊有沒有盡到一個防範督導的責任?如何和這一羣學生有一個良性的溝通?這是教育部長可以去了解的!不過這邊顯現的教育問題也不能放過,那就是學生的態度問題、情緒表達或應對進退的相關問題,當我們的一流大學業生頂着高學歷光環,說話談吐、待人處世顯不出該有的修養和格調,求職的第一件事就是嫌薪水少、被羞辱,有機會和教育部長當面溝通抗議理念卻選擇用發泄情緒的謾罵方式來對話,這不能怪其他人用「憑什麼」這三個字來看待這票年輕人,可是年輕人的熱情該不該抹滅?年輕人的態度該不該糾正?當我們的社會上僅剩的改革力量,目前只能看到這票年輕人眼神中的改革光芒,我們該怎麼來看待他們?方式或許錯誤,但勇氣、動機值得讚賞!這是我們身爲一個比較年長的人,看待後進應有的厚道方式,不然他們那能從我們身上看到「尊師重道」的精神態度呢?因爲「尊」不下去、也「重」不下去啊!

●作者新石,宜蘭,國小教師。簡介表示,這個世界應該更好,所以就把想像的世界透過文字寫出來,只要大家相信這個閒居偶得的一點小小觀念或想法有成真的可能,這個世界就會慢 慢改變,這就是他的初衷--分享自我、改變世界,至於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人,一個充滿想像浪漫的讀書人,似乎是嬉笑怒罵,卻是虎嘯龍吟,如果以詩來言志就 是:「漫步田光一畝間、前塵往事在眼前、風流瀟灑不敢問、特立獨行一片天!」。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