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G7挺臺 誤會大了(陳一新)

倫敦參加七大工業國(G7)外長會議的各國外長,4日戴着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拍攝大合照。前排左起:歐盟外交高級代表博雷利、英國外相拉布、美國國務卿林肯;中排左起:德國外長馬斯、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加拿大外長賈諾後排左爲義大利外長迪馬尤,右爲法國外長勒德里昂。(美聯社

5日公佈的G7外長公報,強調臺灣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強烈反對任何可能加劇緊張局勢、破壞區域穩定的片面行動。另一方面,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4日受訪時表示,美國政府若給臺灣更明確的安全保證,這樣的轉變含有風險,「戰略清晰會有一些重大缺點」。乍看之下,G7外長公報內容與坎貝爾挺臺的程度有所差異,難道美國爲首的G7與拜登總統官員在對臺政策上出現矛盾?

這次G7外長公報出現挺臺文字,主要應歸功於國務卿布林肯。他與坎貝爾曾在前總統歐巴馬時期共事,也是老友。爲何他們這次在對臺政策上意見相左?其實,他們在對臺政策上並無不同,因爲身爲拜登的外交官員,他們都以拜登的意見爲意見,他們只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拜登在3月25日的首場記者會高調提出「反中政策」,他的手下官員自然要全力配合。不論是布林肯、坎貝爾、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商務部長戴琪財政部長葉倫都必需配合演出。

然而,拜登4月28日在首場國會演說變了調,計劃在今夏與俄羅斯總統普丁舉行峰會,並準備與中國改善關係。當拜登在演說中表示美、俄兩國已妥善解決雙方俄國干預美國大選的歧見,並刻意不提及臺灣、香港、新疆事務等讓北京不快的議題時,他的手下官員自然聞絃歌而知雅意,一有機會發言就儘量配合。

拜登與他的官員在上任頭3個月的談話、演說與記者會一直讓外界誤解美國已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其實,美國政府從未改變她所採取的「戰略模糊」立場。對美國這項政策誤解最嚴重的就是民進黨政府。在拜登與布林肯一系列的談話都提到臺海和平非常重要後,行政院長蘇貞昌還特別對藍營政治人物冷嘲熱諷,說他們既低估了拜登政府,也唱衰了民進黨。

不過,拜登政府堅守「戰略模糊」主要還是爲了美國的國家利益。首先,「戰略清晰」雖不若條約那樣嚴格,但卻也能使美國受制於對外國的承諾。而「戰略模糊」卻能夠讓美國享有足夠的彈性空間

其次,「戰略清晰」將使中國大陸認爲美國不惜爲臺灣付出代價也要保衛臺灣,反而會讓大陸認定美國在踩紅線;而「戰略模糊」卻會讓大陸不確定美國的意向,反而更會投鼠忌器。「戰略清晰」使中國認定美國碰觸紅線,只會讓北京對華府的敵意直線上升,毫無轉圜空間。「戰略模糊」卻讓雙方在科技、軍事激烈競爭之際,仍可在防疫氣候變遷經貿等領域進行合作。

第三,「戰略清晰」將使美、中兩國沒有任何「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空間,有如兩列對向而開的火車;「戰略模糊」卻能讓雙方坐下來好好談出一套避戰、避險與相互檢驗、認證的機制。

由此觀之,「戰略模糊」一向是美國政府的政策,G7國家都不會誤會,偏偏最不應誤會的我國,這次卻誤會大了。

(作者爲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