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看經濟】李沃牆/大陸經濟下滑 臺灣有辦法倖免於難嗎?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成長率爲6%,較第2季下降0.2%,創下1992年以來最低紀錄。(圖/CFP)
●李沃牆/現任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專任教授及兩岸金融中心副主任,亦爲富華創投及兆豐第一創投董事、品豐投顧榮譽顧問。
10月18日,全球矚目的焦點,就是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成長率爲6%,較第2季下降0.2%,創下1992年以來最低紀錄。今年前3季度因面臨國內外諸多風險挑戰,GDP成長率分別爲6.4%、6.2%及6%;而累計前3季度GDP總值爲69兆7,798億元(人民幣,以下同),年增率6.2%;究竟,大陸經濟成長爲何持續下行?未來又會面臨那些風險?大陸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GDP總量佔世界16%,其經濟下行影響,已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僅全球遭波及,亞洲四小龍中的香港、新加坡、南韓亦首當其衝;而兩岸一衣帶水,貿易依存度相當高;在此情況下,臺灣還能夠獨善其身,倖免於難,而且如此樂觀預期?
經濟下行已成趨勢 明年將進入5字頭
大陸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歷經30多年的高速成長;更在2010年一舉超德趕日,躍居爲全球第2大經濟體。40年來,人均所得由225美元逐年倍增至近萬美元,經濟平均年成長近9.4%;而且,自2006年以來,大陸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13年穩居第1。然而,今年適逢建政70年之際,卻面臨不少重大轉折與考驗。如經濟成長自2014年後開始進入「坐7望6」,去年以來更是季季下滑,由6.8%一路下滑至6.0%;今年且看「坐6望5」。換言之,今年經濟成長「保6」,維持在合理的目標區6%~6.5%中,應是沒問題,但明年將進入「5字頭」階段。
進一步分析,今年前3季市場消費雖仍維持增長8.3%,唯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上年同期增速大幅下滑至7.6%;而且汽車銷量仍在下降中;今年的增長恐不及去年的目標水準。再者,貿易戰後,美國及其他國家企業已減少在大陸的投資,未來若貿易戰持續擴大,對投資增長影響將更爲顯著。此外,前3季累計出口雖保持成長,但各月消長明顯,出口成長則已呈現下降。大陸爲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其進出口數字同步反映全球經濟真實狀況。未來,大陸出口將持續受到美中貿易戰,企業倒閉債務違約上升及全球經濟成長遲緩等風險影響,經濟成長陰霾揮之不去。
風險一:美中貿易戰變數大 內需成長持續下降
10月12日,美中在第13輪談判後已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將促成雙方貿易戰停火。根據這項協議,大陸同意增加農業上採購。然而,這項有限的協議僅能解決部分短期議題,一些棘手的爭議仍有待解決,包括美方認爲中國大陸竊取智慧財產權和強迫技術轉移,以及對國企補貼等問題。未來若談不攏,再互相提高關稅,對漸漸衰退的經濟將更雪上加霜。再者,汽車消費佔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相當大。汽車銷售成長受關稅影響,自去年6月即呈現負成長,並逐月擴大。據統計,2018年中國大陸汽車產量下降,全年銷量爲2,808萬輛;雖然連續10年蟬聯全球第一,但銷量方面卻爲1990年以來首次年度下降。
今年上半年再度下降12%,不見起色,將影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讓現行的擴大消費政策大打折扣。
▼2018年中國大陸汽車產量下降。圖爲上汽集團臨港生產基地。(圖/記者陳政錄攝)
據推估,大陸2018年有超過1,000萬民營企業倒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要開始清理拖欠民企款項,地方和國資委系統已清理逾人民幣650億元的欠款。今年以來,因大陸經濟持續下行、貿易戰添火加油後,外資企業不斷遷出;大陸當前不再只是小企業悄然消失,連大牌、老牌及五百大明星企業也接二連三破產。尤有進者,受A股表現不佳,民企融資不易等影響,中小型民營企業和上市公司成爲主要違約主體。統計顯示,2018年大陸債市共有118檔債券違約,涉及金額1,154.3億元人民幣,是2017年3倍。另根據中金公司的測算,今年大陸各種金融債券將大量到期,加上2019年內發行到期的信用債,償還總量將超過6兆元,超過去年5.34兆元的總到期量,創歷年新高。
風險三:全球貿易增長下滑 加速經濟成長衰退
世界貿易組織(WTO)於10月1日發表聲明,認爲貿易衝突仍是全球貿易的最大風險,並將今年的全球貿易成長率由4月預估的2.6%降至1.2%;2020年則從3.0%降至2.7%。另外,國際貨幣基金(IMF)於10月15日發佈最新展望報告,受中美貿易衝突不休拖累,全球經濟成長率連續第5度遭到下修,今年成長率調低至3%,爲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新低。IMF並警告,若貿易戰仍無法解套,經濟前景恐持續黯淡。而且,全球有高達90%的經濟體目前都處於成長走疲的頹勢。預估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2.4%,較7月估值下調0.2個百分點,明年成長率則爲2.1%。大陸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由7月估值6.2%,下調至6.1%;明年則難以保6,恐放緩到5.8%,將寫下1990年以來最低。世界銀行(Word Bank)總裁 David Malpass在10月17日表示,受到全球貿易和投資下滑的不確定影響下,世銀可能再度下調全球經濟成長預估。足見,全球經濟放緩的風險已漸趨明顯。
▲中美貿易爭端中,在陸製造業臺商亦面對轉型陣痛期。(圖/記者陳政錄攝)
多重因素疊加影響 臺灣難以置身度外
臺灣爲小型開放經濟體,出口佔GDP比重將近六成,遠高於主要貿易競爭對手國南韓的36%;特別是,兩岸貿易依存度極高,不僅有近8萬家臺企、逾200萬的臺商及民衆;更有7成5的上市櫃公司在大陸投資2兆5,366億元臺幣。如今全球經濟成長遲緩、貿易衰退,加上大陸經濟疲弱,三者疊加對臺灣的經濟成長必然首當其衝,難以倖免。雖然今年以來,臺灣對大陸(含香港)的出口比重降至39.4%,較2018年的41.3%減少近2個百分點,但仍是臺灣最大順差來源,對臺灣經濟成長重要性不言可喻。據主計處統計,大陸經濟成長每降1%,臺灣會降0.29%;據財政部所公佈的9月出口統計,因受機械設備買氣下滑及國際原物料價格疲弱影響,9月出口值較去年同期衰退4.6%。累計今年第3季出口值較去年同季下滑0.8%。總計,今年1至9月我國出口值年減率約2.5%。經濟部預估9月外銷訂單將負成長6至8%,呈連續11個月呈衰退走勢,全年出口負成長態勢幾已成定局。
其中,對大陸(含香港)出口更是明顯衰退,這與美中貿易戰及大陸經濟成長下行有很大的關聯。雖然主計處及央行均相當樂觀地調高臺灣經濟成長率爲2.46%及2.33%;但全球知名的經濟預測及商業諮詢機構IHS Markit及IMF卻不約而同地對臺灣下修,今年勉強「保2」,明年更降至1.9%;還有,2010年兩岸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10年協商期間即將到期,最近傳聞ECFA可能會被中止。兩岸貿易對臺出口重要性早爲大家所熟知,臺灣有5%的貿易出口透過ECFA架構協議「早期收穫清單」而獲得免關稅;若無ECFA,將影響200億美元出口及經濟成長。綜合上述可知,臺灣經濟所承受的負面因素衝擊不少,即使臺灣有轉單效應及臺商資金迴流利多加持,但不能雲淡風輕地過度樂觀,務需保守以對。
熱門推薦》
►臺灣全球競爭力強 何來「芒果乾」?
►香港會成爲全球最大隻黑天鵝嗎?
►看更多【李沃牆】專欄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