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語言 劉德海實力超羣

政大外交系教授劉德海。圖/譚淑珍

在外交系任教20多年的經驗,政大外交系教授,也同時是政大國際合作事務處國合長的劉德海對語言有深刻體認,他認爲,「語言是國際化的根本,也是小國競爭力關鍵。」

特別是,在他專長的國際關係、比較外交政策東北亞國際關係的學術領域裡,他敢驕傲的說,放眼兩岸會四國語言、又會經貿政治、安全、國際關係的,「就放馬過來!」

劉德海,大學讀的是韓文,同時也修日文,又留學美國,加上母語中文,語言再加上學術專長,在兩岸要找到擁有像他一樣條件的人,他相信「應該不多。」

事實上,劉德海不只是自己會多語文,他兩個兒子也不遑多讓。兩個兒子分別專攻越南文與德文,同時,擁有很好的韓文、日文的聽力

這當然與劉德海同時會韓、日文有關,不過,他說,主要還是因爲太太是學日文的,所以,當兩人在家裡想要說些不想讓兒子們聽的悄悄話時,他倆就會說他們的共同語言「日文」。

結果,兩個兒子,一個喜歡韓國,一個不喜歡,劉德海說,主要還是因爲主攻越南文的兒子到越南碰到的都是韓國人,相對的學德文的兒子,到歐洲碰不到多少韓國人。

然而,即使像劉德海這樣一家人會多國語言,他還是覺得,跟韓國一比,在語言這一項,就很容易被打成平手。他說,這幾年韓國特別強調「G2(中文、英文)」都要好,G2加上母語韓文,「這起跳,就是3種語文了。」

長期研究東北亞國際關係的劉德海也發現,韓國人會日文的也多,因爲語系的關係,韓國人學日文也相對容易,也因此近幾年,日本企業開始喜歡任用會多國語言的韓國人。

他說,這是韓國贏日本的地方,因爲日本的翻譯市場太發達了,也進一步的害了日本,讓他們沒有那樣急迫與壓力學習外語。也因爲有這樣的發現與體認,劉德海在學校教學同時也經常鼓勵同學在英文外,要再多學1、2種語文,「全球化的時代,一定要會多國語文」,他說,「3種以上,也只是和韓國平手而已。」

當然,語言雖然是根本,也是競爭力的關鍵。劉德海說,更重要的是,還要有專業背景基礎,有專業再加上語言,在全球可自由移動的國際化時代,也就會比別人多擁有可發揮的空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