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聯合舉辦首屆線上線下教育融合(OMO)創新大會
12月3日,由中國互聯網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成功舉辦。
作爲2020上海市智慧城市體驗周的活動,本次大會針對疫情後學生迴流線下等真實現狀,聚焦在線教育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挑戰和重構,在上海市智慧城市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共同指導下,遇挑戰而謀變,臨變局而思危,與衆多教育專家共謀前瞻。本次活動由上海市民辦教育“民智計劃”、家輝培優、張堰文教科創園提供支持。
回望2020這特殊的一年,線上線下加快教育融合,涌現出未來教育改革的新圖景,新樣態。作爲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將引發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深刻變革。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信息化推進處處長錢曉在大會致辭中表示,“十四五”將是教育信息化跨入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階段,在線教育新模式創新將成爲推動學校教育變革的重要力量。
教學改革潮流中,國家督學、上海市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民辦中小學協會常務副會長楊國順認爲線上與線下融合,給校長們帶來更多跨文化、跨專業以及跨學科的融合教育理念。在傳統灌輸式教學之餘,教學一線的教師們也在家校融合中轉變教學思維,主動進行教學創新實踐。學生學習中也融合多維空間創新學習方式,讓每一個學生相信人人是才、人人成才、人人有才。
向風則鳴,雨潤則生。備受疫情影響,卻也引發教育劇烈變革的2020年,讓教育前瞻者們,描摹出未來教育的無限可能。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主任、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政府參事袁振國在大會上帶來了關於人類第三次教育大變革的深度思考。他認爲線上教育已經興起,要充分認識融合教育對構建高質量教學體系的戰略意義,打造上海虛擬學校體系,建設數字化教育資源,建立學分銀行、完善終身學習體系,教師要在智能技術支持下協同育人,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教育穩定發展。同時在第三次教育大變革的起點上,應組織各方協同力量對信息教育風險要有效進行防範。
融合教育迅猛發展的緊要關頭,需要政府智能管理、學校智慧教育、人才創新培養,也需要在線教育企業以及專業服務平臺的支撐。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民辦教育發展基金會發起的上海市民辦教育“民智計劃”第一期項目——智教灣在線教育企業服務平臺(寶山基地)在大會上正式啓動。據瞭解,智教灣平臺寶山基地是智教灣平臺繼金山基地、臨港新片區基地後建立的第三個基地。
隨後,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復旦軟件園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院校橋三方代表現場簽署《智教灣在線教育企業服務平臺(寶山基地)合作協議》。
未來的教育改革究竟如何改,怎樣改?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格致中學原校長張志敏在隨後的主旨演講上認爲未來學習將出現學習資源的重構、學習樣式的創生以及學習技術的賦能這三大變樣。今後社會中,技術絕對不是工具,是教育。而最本質的教育核心,是抓住育人面向未來的一種創新能力。
而教育現代化改造的智能轉型又該從何開始呢?上海市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上海市電教館館長張治從加速到來的AI時代、教育與AI的深度融合、以及智能時代的教育新圖景這三個維度,分析AI時代教育變革將向構建基於互聯網的個性化教育新模式、應用技術構建學生學習新方式、從“用經驗說話”轉向“用數據說話”這三個方向,共建“虛實融合”的學習新場景,形成未來人機互動的教學新常態。
位於教育實踐前沿的上海世外智慧教育總經理田野,在大會上分享了“世外教育”的數字化轉型,他認爲未來的學校、未來的世外,一定是一個實體學校+虛擬學校,在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以及差異化需求下,學校數字化平臺系統建設將往靈活性進一步發展,讓人工智能真正起到數字化助教功能,幫助老師減輕工作負擔,將精力更加聚焦在育人的方面。
精彩的演講,碰撞出了激烈的思維火花。本次大會特設的圓桌論壇上,上海紐約大學創校校長、華東師範大學原校長俞立中、同濟大學附屬存志學校董事長李懿、靜安閘北一中心小學蔡喆炯校長,以及家輝培優董事長彭家輝,從時代背景新政脈搏、變革深研案例分享等幾大要點着力,分學段多層面探討OMO教育融合創新的可能性,爲拓展線上線下教育融合新機遇,探尋實操性的解決方案。
俞立中校長指出,線上線下教育融合不能脫離中國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介紹上海紐約大學經驗之餘,俞校長認爲信息化教育更應重視如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同時提供教師自由選擇教學工具的空間,並建議新變革下,教育工作者應該根據孩子認知的過程去思考實施相應的辦法。
李懿董事長認爲,中學階段面臨的升學壓力和大學階段有所不同,在基礎教育方面,仍應以線下教育爲主,採用信息化條件下的各種工具、手段,優化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
蔡喆炯校長在介紹學校信息化教學實踐中,必須堅持不是爲了信息技術而去做信息技術,而是將孩子未來面對的現實及需求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