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恐婚恐育的年輕人,激辯樑建章

大家好,前兩天看到熱搜,說攜程宣佈給每個生孩子的員工,補貼5萬元。

雖然對生孩子是杯水車薪,但攜程樑博士爲了促進生育,真願意出血。

是什麼推動樑博士一直在做這個事情?對我這樣一個“不婚不育”的年輕人,他會說什麼?我很好奇,於是和樑博士聊了一期。

注:這篇是我從一個不婚不育主義者的角度,和樑建章(一個催生派掌門人)的交流,嘗試理解對方,也嘗試被說服(槓來槓去)。本文不客觀,不理性,十分自我中心,客觀記錄版請點今天發的第二篇文章!!

PPS:樑博士出品的科幻影音互動劇《永生之後》7月中旬在上海上音歌劇院。這部話劇根據他的同名小說改編的,有興趣的朋友到時候看看!

約樑博士時,他在硅谷,和我有十幾個小時的時差。雙方一上來都有點懵,稍微客套了幾句之後,我們直奔主題,開始聊生育。

樑博士上來就給我分析了一下:爲什麼人多就有創新、人多了就有消費,人多了就有生產,人多了就有綜合國力?

他專門寫了一本書強調這個問題:一個社會的年輕人越多,能夠創造的未來價值也就越大,有規模效應。

就像微信一樣,用微信的人越多,微信就越強大,同時一個地方如果年輕人少,就不行了,惡性循環。

所以樑博士認爲關鍵不是更多的人,而是更多的年輕人。

不過,創新力下降,綜合國力下降,對我來說都是很遙遠的事情。爲什麼我要用那麼遙遠的一個東西,去交換現在的幸福和快樂呢?

生育可能是宏觀問題裡,最特別的一個。經濟蓬勃發展大家是能感受到的,落實到個人身上,是工資增加,可能是開好車,住大房子,個人能實際感受到。

但是生育給國家帶來的蓬勃生機,大家感受不到。發展跟多生孩子有多大關係?前幾十年經濟高速發展,是因爲生的多?不是說“只生一個好”嗎?

第二個,生育給個人的痛苦是非常實在的,分娩的疼痛,紙尿褲,學區房,輔導班。這種情況下,怎麼能夠說服我作爲一個個體去生呢?

當生育作爲一個經濟學話題時候,它非常的大。但當他落實到個體上的時候,又非常的慘。他會成爲當代人最大的消費、最大的痛苦、最大的折磨來源。所有的中年悲劇都和房子孩子有關係。

甚至只有房子都沒那麼慘。因爲房子起碼是資產,孩子純純的負資產。純消費,而且不斷失血的那種,房子你還不起房貸了,還可以把房子賣了。

孩子供不起了,扔到大街上嗎?所以孩子比房子更讓人望而生畏。

樑建章對此的看法是,得靠國家花大價錢補貼生育,多大呢?每年GDP的5%~8%。(這個數字大概是每年6萬億~10萬億人民幣),最後要達到每個母親每個月幾千塊錢的補貼的水平。

未來,生娃就是英雄,生娃就是半個公務員。

聽到這裡,我也攤牌了!我不是因爲缺錢而不生小孩,我們是沒有時間精力,你每個月都給我發幾千塊錢,我也不會因此生小孩。

樑建章自己那本書裡頭寫,青年人,20到40歲的青年是創業的黃金期,也是創造力最強的一段時期。我和斯斯要拍攝,要寫文章,要管公司,這段時間拿去生小孩,是很大的浪費。

這裡我有點困惑,樑博士一方面強調,青年是未來國家的希望,所以要生更多的小孩,讓他們成爲青年人。

那問題是生的也是誰靠誰生呢?還是青年人。逮住一隻羊在這薅。30歲,我既是生育的黃金期,同時也是事業的黃金期,這怎麼辦?

樑博士嘿嘿一笑說,找!保!姆!

保姆可以讓撫養的痛苦大大減少,把生育中的照顧的絕大多數精力分出去。

現在大城市保姆太貴了,1萬多一個月,他建議國家引入菲傭,把保姆的價格打到一個月3、4000,讓大城市白領普遍用得起保姆。

我估計咱國家體量,光菲傭不夠,可能得把老撾、尼泊爾、柬埔寨全薅過來,才勉強可以。

我說樑博士,這也不是我的核心,我不是缺一個保姆,我需要一個理由。

迄今爲止,樑博士都是在告訴我,生小孩的代價可以降低,可以緩釋,但沒有告訴我,生一個小孩好處是啥,爲什麼要生小孩?

就好像現在有一款商品,你告訴我今天可以打7折,明天買一贈一,後天可以滿100減50,但我還得花錢不是嗎,只要花錢,我就要問,我爲什麼要買它呢?花這個錢意義在哪裡?

應該先把這個產品的賣點告訴我,再告訴我它有多少折扣,是不是?

於是,我跟樑博士講了自己養貓的故事。

我以前養過的一隻貓,那隻貓我領養花了300塊錢,治病花了十萬。得各種絕症,放其它貓身上得死好幾次了,那兩年,我各種給他在北京尋醫問藥,終於治好了。但是它並不回報我,經常把我撓的血乎刺啦的,每次它撓我我都很生氣,感覺自己養了個白眼狼。

對於一隻貓,我可以把它關到陽臺上,可以送人。那如果是個性格惡劣的小孩呢?我又不能退回去。

樑博士比較樂觀,他說貓比人類省心,有可能,但人比貓惡劣,不太可能。畢竟人類是有智力、有靈性,可以交流、可以溝通的生物。不像貓,馴化程度很低,也無法理解你。

而且人類小孩可以繼承更多屬於你的東西,你的智力,除了你的基因之外,你的見識、你對世界的看法什麼的。這種快樂你不能從貓身上獲得,貓又不能夠從你身上學到東西。

到這個時候,樑博士終於從一個父親的角度給我講講,爲什麼要生育?

第一,後代有意義感。

人之一生,在年輕的時候可以專注於事業,專注於遊戲、專注於旅遊,專注一件事情很長時間。但時間久了,很容易空虛,需要尋求意義。

一小部分人,可以做一件事情做的很厲害。社會最傑出的人,可以爲了一件事窮其一生,但可能對普通人來說,他的工作給不了足夠多的意義。

到這個時候,孩子就是一種意義,因爲一個後代承載了無限的可能性。

樑博士舉了一個例子,宋朝從大街上隨便拉一個人,他可能很平庸,但他的後代到了幾千年之後,就成爲了錢學森的祖先。

有了一個後代,就有了創造無限可能性的機會。

樑博士也不否認,一部分人自己創造的意義比生娃的意義大。但對於很多人來說。生孩子是他們接觸到意義,接觸到永恆的一種方式。

我被他說動了,我現在醉心於事業,是因爲我還幸運,處在上升期,既沒有被網暴,也沒有被封號,還接得到廣告,也還可以去發展新的業務。

有沒有一天,我會感到疲勞,會失去動力,或者是說感到迷茫。比如說明天,咱突然得了個什麼大病,怎麼辦?是不是會想一些更遠的事情?

孩子是人生的第二曲線,或者不想再追求這些曲線,想追求一些別的東西。

就好像很多企業家,他到晚年之後轉向靈脩,宗教,牛頓也不例外。

不僅僅是普通人,像楊振寧這種頂級的物理學家,他也會產生困惑,當他發現一些物理學的定律,感覺到好像有設計者的存在,當他已經站在人類物理學研究的巔峰,時刻還能看到外面那麼浩瀚的宇宙,還有那麼多未經探索的,而且在他看來根本無法解釋的東西。他也不由得懷疑崇高意志的存在。

所以當樑建章說到這裡時,我真的動搖了。

就像斯斯跟我也探討過生孩子的問題,我們現在都不想要,也許過了之後的想法會變的。我們現在精力分配跟得上,可以去做這樣那樣事情。等再過個十幾二十年,我們年老色衰,精力也跟不上了,每天早上起來也沒有那麼多的衝動和野心。是不是就會改變想法?

第二個,樑建章說:孩子,是當你在老了之後敞開的一扇新世界的門。就是當你到了一定年紀之後,身邊跟你都是相同年紀的人,年輕人也不會和你講真話,因爲你也聽不懂。所以其實會感覺到,和年輕人有代溝。

就像前兩天和一個實習生吃飯的時候,一直在說,我們I人,E人,我能聽懂這個梗,但聽她那樣輕車熟路的這樣使用,還是有一點驚詫。我自認爲和互聯網熱點離得很近,但也不會這樣說,我擔心這樣寫讀者看不懂。

也許我和讀者們也到了30歲這個年紀了。我前兩天看我們的後臺數據,我們的讀者,26到35歲的人數,已經超過了25歲以下的讀者人數了。

而四年前,我們18到25歲的讀者是遙遙領先的,也就是說,讀者也長大了,跟我一樣。

我也可以想象,我們到了一定年紀,也會脫離信息的前沿,而除了孩子,我們其實並沒有和年輕人去真誠溝通的渠道。就像我們經常嘲諷的一些流量明星,或者“黑話”,也許那就是我們衰老的證明。

樑建章說,他有兩個孩子,一個已經上了大學的男孩,還有一個六歲的女兒。他告訴了我孩子帶給他的啓發和快樂,在上大學的孩子身上,感到了很多新鮮的東西,他的孩子會給他推薦遊戲,他會給他孩子講一些人生的道理。

而在那個六歲女兒的身上,他收穫了一生中最寶貴的快樂回憶。

聽到這裡,我恨不得現在就去備孕。

但我突然一想不對,我說樑老師,咱這個話題聊的特好,咱倆擱這一頓暴說,把這個屏幕說的它鋥光瓦亮,說的他口沫橫飛的,但咱倆沒一個能自己生的!

子宮不在咱倆身上,咱說這麼多有啥用呢?我咋能說服我對象生呢?

樑建章給我的建議是,首先來本我的書給你對象看看。

我心裡想是這東西恐怕不是很有用,我難道跟斯斯說,寶貝,根據人口戰略,咱國家25年內如果再不有新的人口出生,那恐怕咱國家的綜合競爭力會下降。咱再看一看這個印度的人口曲線,尼日利亞它到了個什麼位置,咱抓緊爲國無套啪啪?

我覺得斯斯不太能接受這件事情。

我就所以我覺得這第一個辦法沒用,樑建章說第二個辦法:

多做家務,多帶孩子。

此時正在給貓剪指甲的斯斯此時亂入:你連貓的指甲都讓我剪,還能指望你做家務?

我:不是,那罐頭不是我開的嗎?那屎不是?

斯斯:阿姨鏟的。

我:(正色)所以說引入菲傭還是很舒服。

然後就說到這次採訪的由頭,樑建章寫了一個科幻小說,還改編了話劇,雖然還是跟生育離不開,但很有意思,跟大家說道兩句。

未來有國家,研製出了一種能讓人的壽命變成1萬歲的藥。

有些國家沒有這個藥,世界格局就因此發生劇烈的變化。

壽命是1萬歲的國家,幹啥事兒都不急了,沒有進取心了,也不創新了,風險也不想承擔了,更不願意生娃了,只想着享受人生。而沒有1萬歲壽命的國家,還是跟過去一樣,瘋狂創新,瘋狂搞錢。

他舉了一個例子,如果大家都能活1萬歲,就會特別害怕風險。以至於在長壽國裡,機動車都被禁止了,害怕車禍。而在無法長壽的國家,爲了增加效率,整出了時速幾千公里的高鐵,撞死也不怕。反正也就少活那麼幾十年。

但如果本來能活一萬年,撞死,少活九千多年,太虧了。

樑建章想表達的是,人的個體的生命,在人類這樣一個種羣中,就像細胞一樣,如果更新速度太慢,對人類整體是一種拖累,就比如說你身上有個細胞老賴着不死,它會變成什麼?就是癌細胞啊,不停的吸收養料。

所以他也覺得說人到一定地步要死的,爲人類的後代留下空間,留下希望,也保證一種思想,一個階層不會那麼長久的去霸佔人類的可能性。

我就說,你要是能多活50年,願意嗎?

他沒有直接回答,他說,人大腦有限制。到了一定的年紀之後,可能他那個細胞就變得停滯了,或者是腦子轉的很慢了,就沒有意思了。還說人要是不能生育了,那也沒有意思。

我感覺那意思是,只要還能生孩子,然後大腦還能繼續運轉,那他多活幾年也行哈哈哈哈

那最後我就問樑博士說,那你能要多活100歲,你的人生你會有什麼別的選擇?

他說想要去開啓新的人生,遊環遊世界這個事情他已經做過了,他畢竟是攜程董事長,世界上地方都去過了,某種程度上,我覺得樑博士是不是在這個地球上,經歷豐富度超過 99.999%的人了?

絕大多數人,無非是財富的巔峰,去的地方的巔峰,或者某一個領域的,學術的巔峰。

大多數人財富自由之後想的是什麼事情嗎?環遊世界?見證了足夠多的文化、種族、風景,他現在還是一個學術的領袖,斯坦福的經濟學博士,現在北大光華的經濟學教授,頂級的人口學者。那學術巔峰他也站上去了。學術、財富、見識,名望,都站上去了。

那除了生孩子以外,還能創造什麼無限的可能性?

當然我覺得最搞笑的是,樑建章說,

如果再能活100年,他要去變性當女人,自己去生個孩子,這樣催生,就更有說服力。

他也知道作爲男的,催生說服力會減弱。

最後我們的會見就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了,當然我還有一個問題想問問大家,大家不願意生,有多少是因爲收入的原因?

一個月補貼多少,可以讓你從不生,轉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