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人口問題,致樑建章先生的一封公開信!

致樑建章先生的一封公開信

樑建章先生:

您好,近日在新京報讀到您探討如何鼓勵生育的一篇文章。作爲您多年來的讀者,我認可您文章和書籍中的大部分觀點,並對您作爲一名企業家關心社會話題的熱忱感到欽佩,但恕我無法同意您在《建議東北試行買房補貼鼓勵生育》一文中的部分觀點,在此與您探討。

文章前半部分,您指出了生育率下降的原因及影響,任何一個具有常識的人都明白出生率急劇下降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意味着什麼。對此,我和您的憂慮是相同的,扭轉當前的生育危機對於國家和社會來說至關重要。

但您在文章末尾最後說的幾個措施,我幾乎完全無法同意,而且我認爲如果這樣實行,不光無法起到鼓勵生育的效果,還會帶來資源的浪費。

您第一個觀點提出,應該直接給多孩家庭的每個孩子支付每年1萬元補貼。我不知道您說的是東北還是全國,如果是爲了提升東北的生育率,恐怕這並沒什麼用。

不知您看沒看到網上一個段子,如果東北生育政策放寬,那麼海南人口將增長。這是因爲東北的發展模式和經濟衰退,導致人口不斷流出。即使新生人口增加了,也無法留到土地上。

如果您說得是全國補貼,那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去年六一兒童節,國家統計局公佈了全國未成年人口總數,爲2.77億。這其中,約有一半人來自多孩家庭,隨着二胎、乃三胎的放開,多孩家庭的佔比會繼續增加。

那麼,如果有1.3億未成年人來自多孩家庭,一年補貼(還不算樑先生提出的個稅減免),就要達到1.3萬億。去年全國財政收入約18萬億,支出約24.7萬億,政府負債率爲45.8%。受疫情和國際貿易的影響,政府負債率恐怕會繼續增加,而且學界普遍認爲,因PPP模式的存在,地方政府的負債率是被低估的。

相比給多孩發補貼,教育、醫療領域的投入更爲急需,而且會直接影響生育意願。目前我國兩項投入佔GDP的比重爲4%和6%左右,和發達國家有不小的差距(美國是7%和18%)。

在財政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如果這筆錢通過增加稅收的方式來獲得,則會讓企業經營雪上加霜。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4516.1億元。這1.3萬億就要拿走五分之一。從供給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稅收的會扭曲供需,最終的實際效率損失會超過1.3萬億。

另外一個問題您有沒有想過?多孩家庭的經濟條件往往是要比無孩家庭、獨子家庭要好的。你能想像一個年入百萬的家庭每個月還能領幾萬補貼,而那些月入幾千的、連孩子都生不起的家庭只能看着眼紅?稅收的轉移,不光涉及到效率,更涉及到社會公平。

如果你說,只給低收入的多孩家庭補貼。這也無法實現,在不侵犯公民隱私的前提下,即使以國家力量也很難調查清楚具體到一個人的收入。我在小學、初中、大學都遇到過鑽空子領低保的,前兩天那個扶貧戶家裡擺茅臺的事相信您也聽說了。

所以,補貼給多孩一人一萬,這種方式既無法實行,也不合情理。但如果有人說,那發達國家也會給高昂的生育補貼,爲什麼我們就不行?其實我不是反對補貼本身,而是我認爲,有成本更低的方法來達到我們的目標,這就是全盤的教育改革。

以補貼爲主的政策,實際上是一種懶政。收稅發錢沒什麼難度,而對於社會公平和分配製度的改革,才阻力重重。事實上這纔是問題的根本,是必須去克服的,如果我們只走最容易的路,那麼最後會無路可走。只提收稅發錢,不光會造成路徑依賴,還會淡化問題的本質,以後遇到什麼,就收稅發錢即可。芯片不行,發錢補貼;創新不行,發錢補貼;不生孩子,發錢補貼,這和當年走不通的計劃經濟有何區別?

爲什麼改革開放可以成功?是因爲中國政府克服了既得利益的阻礙,對制度本身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尤其是放鬆了國有壟斷,讓每個個體能在自由的市場競爭中發揮出源源不斷的活力。我認爲生育問題也是如此,它不是一個獨立現象,而涉及到整個社會的深層改革。

改革的當務之急就是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近入學的問題,我更願意稱之爲“教育平權”。今天,戶籍制度的改革仍在繼續,成效逐漸顯現,除了北上,入籍的門檻越來越低。農民工也可以落戶城市定居。

但是,“學區房”依然是一個極度畸形的東西。樑先生您在第二個建議裡提出給多孩家庭給予購房優惠,但我不認爲這有多大作用,因爲大家最大的問題不是買不起房,而是買不起“學區房”。

黑龍江鶴崗的房子幾萬塊一套,爲什麼無人問津?而北京一個地下室的“學區房”卻能賣出千萬的高價?是因爲“學區房”周邊有優質的教育資源,這也是購房的目的所在,否則我不能租房嗎?只要有買“學區房”才能就近入學這種畸形的模式存在,“學區房”永遠是供大於求,您說的那點購房減免,無異於500塊錢法拉利優惠券,只能是杯水車薪。

所以根本問題在於,如何讓教育資源變得不那麼稀缺,且分配公平。廣州在這一點上就值得全國借鑑,2017年,廣州政府最早提出了“租售同權”。就是無論你是租房還是買房,都能獲得就近入學的權利,無論目前實際效果如何,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發達國家也是這麼做的。

那麼,有人會說,如果這麼幹了,那全國人民不得蜂擁到北京東城、海淀租房,教育資源怎麼可能夠用?所以,不光要取消“學區房”,更要讓教育資源的分配變得公平且沒那麼稀缺。別的先不提,各省分數線能不能統一一下?我老家山西,屬於高考困難模式。在初中和高中,好幾個同學都去天津買房落戶,因爲那邊是簡單模式。而河南、河北和山東的考生就太慘了,那裡是地獄模式!

看看孩子們都被逼成什麼樣了?衡水中學,學生每天五點起牀,晚上十點就寢。沒有休息日,連吃飯拉屎都有時間規定。在這樣的生活中,除了考試,你指望他們能培養出熱愛和創造力?沒有任何一個家長希望自己生出的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

以前,我們對待“衡水模式”還當作獵奇,現在“衡水模式”都蔓延全國了。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學校長、老師,來參觀衡水中學的管理模式,拿回去學習。您也提過一個詞,叫“內卷”,說的就是因爲競爭過於激烈,有人打雞血大家就不得不都打雞血,現在低線城市的教育就是如此。

在這種環境下,不光是孩子壓力山大,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家長更是無比焦慮。每天上班回家累的像狗一樣,還要輔導孩子寫作業。我身邊一位朋友跟我說,千萬別生孩子,不然你至少有20年,要被孩子套住,被消磨得什麼生活激情都沒有了。現在的生育主力80、90後都是獨生子女,是有個性追求、生育觀念淡薄的一代人,一想到這些根本不敢生。

所以,解決“教育難”的問題,不光要讓資源分配和分數線更加公平,同時必須增加教育資源的供給,讓競爭不必那麼激烈,擠壓孩子和父母的全部時間精力。這肯定不能光靠財政支持,還要讓市場參與進來。鼓勵私人辦學,緩解教育資源緊缺的壓力,還能增加就業。

從發達國家的教育市場來看也是如此,美國幼、中、小學中,私立學校的佔比爲24%,和我們差不多。但美國的四年制大學中,私立的佔比達到了77%,而且壟斷了美國TOP20大學的榜單。美國的私立大學,極大地緩解了教育資源的稀缺。雖說價格高昂,但是因爲供給增加了,大學費用就顯得不那麼高,而且費用和教育質量也是掛鉤的。

美國的本科院校(四年制大學)數量爲2450所,對應一年153萬人的本國考生。則是平均620人去一所國內本科,更不用說有發達且靈活的社區大學作爲補充。即使將全部考生收錄,這些大學也有足夠的教育資源容納更多留學生。

目前,我國的教育資源相對於人口是極度匱乏的。作爲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2019年教育部公佈的我國本科院校總數只有1660所,而參加高考的學生則超過1000萬人。

這意味着平均6000多人要爭取一所學校,意味着80%以上的考生會被淘汰,其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爲什麼中國家長如此熱衷於學區房?表面上看是爲了上更好的高中,其實是爲了上更好的大學,因爲大學文憑直接和工作收入掛鉤,尤其是穩定且待遇好的體制內,對學校的要求是最嚴的,上一個好大學就意味着人生成功一半,這個說法有點誇張,但至少提供了一個安全線。

目前我國私立大學佔比僅爲25%左右,而且私立大學的辦學質量也差強人意,很多人對私立大學的印象就是一個勁想着怎麼多搞錢。所以有人提出,要讓私立大學退出市場。

毫無疑問私立大學應當存在,它之所以“變味”是壟斷和不公平競爭的問題。美國的私立大學之所以能那麼強,是因爲在各個領域,無論是學術、體育、文藝上都充滿了競爭,而競爭傑出的大學會被市場認可,成爲“常青藤”成員。中國的私立大學一出生就是低人一等,招生只能錄取最後一批,只能掛着三本甚至不入流的牌子。從生源上就無法和公立大學競爭,更不用說財政撥款、就業渠道了。什麼理想都沒了,只能專心弄錢了。

所以,讓大學之間的競爭更加公平,不要用行政評級的手段給大學劃分三六九等。可以更好地吸引社會投資,來開辦更多更好的大學。大學數量起來了,升學壓力沒那麼大了,青少年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發展業餘愛好,思考更多,家長們也不必爲孩子的未來焦頭爛額。我們整個社會的創造力和活力就會被激發出來。

至於後兩條,您關於政府大力建設幼托設施的提議,以及取消中考和縮短學制的提議,我不否定。但沒有深層次的改革,恐怕也只能是隔靴搔癢。我還是認爲,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解決資源分配的公平和稀缺,我也相信,在您這樣有良知、有責任感的公衆人物的倡議下,這些問題將會得到重視並解決,祝願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

一位熱心公民 仝麟閣

2021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