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建章:應該避免過早教育分層

最近教育部推出了限制校外培訓機構的新政,據說目的是降低課外培訓的成本,從而降低育兒成本,進而提高低迷的生育率。然而,這一政策卻引來各種各樣的聲音,我們不禁發問:“禁補令”真的有效果嗎?它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過早分層考試所帶來的巨大補課需要和擇校壓力呢?本篇文章將就這一問題進行深入討論。

以下文章來源於繞樑說,作者樑建章

根本問題在於過早的教育分層

降低育兒成本和提升生育率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但是已有不少學者對於限制補課的新規效果表示質疑。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熊丙奇指出,如果不能改變當前教育唯分數論的取向,那麼補課的需求就不會消失,只是可能轉爲地下。韓國多年以前也曾禁止補課,結果卻是補課活動演變爲“地下活動”,導致只有少數有錢人才能負擔起一對一的上門服務,一般中產階級的補課需求則得不到滿足,由此產生了大量反對的聲音,導致“禁補令”後來不得不被取消。至於現在,韓國的補課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教育過度無效投入的確是非常巨大的社會浪費,但禁止補課卻只是治標不治本。因爲在現行的高考制度下,無論對於高校、家長還是社會來說,唯分數論纔是最理性的選擇。既然高考把學生分成了幾個層級,大學就會理性地按照高考分數來掐尖,再往後,企業也會理性地用大學招牌(實質還是比較高考成績)來鑑別學生,於是,學生家長也就理性地把考試作爲學習的最重要目的,據此進行教育領域內的軍備競賽。從局部來看,每個學生家長,大學和企業似乎都是理性的,但站在整個社會的高度,卻發現因此造成了大量無效的應試教育。如果不改高考制度,只是靠行政命令來禁止補課,其實是在跟各方的理性選擇作對,其代價和難度都是非常巨大的。

對於學生進行分層是必然要做的事情,因爲學生終究要走向社會,不同崗位需要匹配不同能力的學生,考試則是最有效的鑑別能力的方式。所以通過考試來分層不可避免,但過早分層卻會造成嚴重後果。

中國社會現在對於學生的分層,不僅出現在大學入學階段,更是提前蔓延到了基礎教育的各個階段。中考成了高中入學的分層考試,於是家長就開始爲備戰中考而補課。有些地方在更早的初中、小學甚至幼兒園也開始考試分層,於是學生和家長又需要爲進重點初中、重點小學和重點小學補課。於是教育分層變得越來越早,熬成了深度的教育無效投入與浪費。

由此可見,這些窘境的根本問題在於過早的教育分層。教育分層在歷史上曾具有的積極作用,就是把稀缺的資源匹配給優秀的學生。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包括在幾十年前的中國,大學教育甚至是高中資源都是稀缺的。要把這些稀缺教育資源匹配給最優秀的學生,就必須在大學和高中的入學階段進行篩選,於是出現了高考和中考。但現在的高中和大學教育資源已經不再稀缺,高考和中考存在的必要性已經大不如前,過早分層的積極意義遠不及當年,反而是暴露出因此產生的種種弊端。

過早教育分層的弊端

弊端之一 :評價太早

過早分層會導致那些晚熟的孩子遭遇錯誤的評判。每個孩子的成熟期不一樣,比如男孩的成熟期普遍比女孩子要晚一些,農村孩子的成熟期也要晚一些。過早分層不利於這些晚熟羣體充分發揮潛力。所以要儘量把分層延遲,最晚可到就業前或者大學畢業考。

弊端之二 :評價太單一

不同用人單位的需要的技能不一樣,如互聯網公司可能要考察計算機編程能力。工程類的研究生可能考察物理的水平。過早的分層考試,僅僅使用大而全的幾張試卷,會導致只能採用相對單一的標準。

弊端之三:加劇擇校考試壓力

分層考試的壓力是十分巨大的,因爲分層考試而產生的標籤,會跟着孩子好幾年甚至是一輩子。所以過早的分層,必然會無謂增加擇校的巨大壓力,推動各種補課的軍備競賽越來越低齡化。

弊端之四:加劇貧富差距

如果在很早的基礎教育階段就進行分層,導致補課活動低齡化和常態化,那就只有富裕家庭纔有能力對此進行投入。有人說取消了高考或者中考,會導致寒門子弟失去上升空間。但現實情況是,爲了備戰未來的高考,富裕家庭早在小學階段就開始斥資爲孩子補課,面對這樣的砸錢競爭,寒門子弟通過高考實現上升的路徑就變得越來越窄。

弊端之五 :學生後勁不足

過早分層的另一個惡果是,爲了應對層層疊疊的考試,孩子們小時候的學習不得不用功,然而到了最應該全面提升的大學階段,他們反而失去了努力的動力,畢竟大學的招牌已經到手,看似已經擁有美好的未來,於是沒有必要再努力學習了。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不少辛苦進入大學的高材生們,卻隨意地揮霍起寶貴的高校學習機會,畢業時反倒成了碌碌之輩。

我們該如何應對?

政策建議一:取消中考

首先應該取消高中擇校分層考試,也就是取消中考。因爲現在的高中教學資源並不稀缺,高中教育完全可以標準化和網絡化,縮小重點高中和一般高中的教學質量差距。取消中考後,重點高中不能掐尖生源,實行了中學階段教育資源的均等化。

實際上,在更低年級的基礎教育階段,教育部已經逐步取消了重點小學和重點初中,也取消了相對應的小升初考試,錄取主要採取抽籤方式,老師也在不同學校之間進行輪崗,這就最大限度地實現了教育資源和生源的均等化。既然小升初可以拒絕分層考試,那麼只要高中資源不稀缺,也完全可以拒絕中考。由此帶來的最大好處,當然就是是減輕了擇校的壓力,也爲學生們節省了一年專門複習備戰中考的時間。

也許有人會說,雖然高中資源不稀缺,但我們不需要那麼多大學生,也不需要那麼多高中生,所以有必要在高中階段就篩選掉資質差的學生,讓他們走職業教育的通道,而不要去考大學。而我認爲,既然現在大學資源已經不再稀缺,就應該普及大學教育。雖然學生的工作可能不需要大學的課程,但是爲了未來可能的晉升機會,以及成爲一位更好的公民和家庭成員,也有必要普及大學通識教育。對於這個問題,我在上一篇文章 已有相應論述。

又有人會擔心,如果一個學校的學生質量參差不齊,會不會影響教育質量。在我看來,只要課程能夠較好地實現標準化,就不會出現擔心的這個問題。讓所謂的好學生和差生在一起接受教育,完全也可能產生積極效果,那就是曾被認爲是“差生”的孩子,同樣獲得更好的上升機會,進而促進社會流動性。而對好學生來說,也可能從生源的多樣性中獲益,對於整個社會會有更加全面的認識。試想一下,如果在一所重點中學裡,所有同學都是清一色的富家子弟,其成長環境與社會真實環境嚴重脫節,對於這些孩子其實也不是理想的成長環境。

政策建議二:高考改革

取消中考的邏輯幾乎也適用於高考,因爲中國總體的大學資源已經不再稀缺,每年錄取差不多1000萬人,而中國未來的每年出生人口很快就會跌破一千萬,未來勢必出現大學招不滿學生的局面。大學教育還應當實現通識化和標準化,從而進一步降低成本,並且拉平名牌大學和普通大學的質量差異。所以大學通識教育沒有必要分層,對此的具體論述可以參考我上一篇文章 。

當然,對於高校教育來說,在通識教育之後的專業教育和科研階段,如碩士和博士階段的教育資源還是相對稀缺的,畢竟專業教育和科研都需要教授深度參與,而名牌大學的教授是稀缺資源,所以需要匹配最優秀的生源。由此可見,在碩士博士階段的招生錄取有必要進行分層考試。

同樣的道理,優秀的企業崗位也是稀缺資源,最重要的崗位需要匹配最好的大學生,也有必要進行分層考試,但考試時間應該放在學生申請工作和申請研究生的時候,也就是大學畢業的時候。在大學資源還稀缺的那個年代,大學教育屬於專業教育,所以分層考試要放在高中畢業時。既然現在大學教育已不再稀缺,而且屬於通識教育,其實就相當於以前的高中,所以分層考試也應該延後到大學畢業時。如果將最重要的考試提前擺在高中階段甚至更早的初中和小學階段,就會產生種種弊端。

所以在理想狀態下,應該取消高考,轉而將大學生能力考試作爲就業和研究生錄取的依據。如果能把考試延後到大學畢業時,可以大大減輕高考的壓力,也減少基礎教育階段各年齡段的擇校壓力。如果沒有高考的壓力,學生們不需要複習高考和複習中考,中學階段的教育可以提速兩年,大幅度降低教育的成本。

有人說,即使每個人都可以上大學,大家還是會爲了考名牌大學而展開無效競爭,我的建議是,既然大學教育成爲通識教育,而通識教育的特點之一,就是可以通過標準化拉平名牌大學和一般大學的教育質量,那麼名牌大學的本科就失去了掐尖生源的理由,寧可仿效初中、小學採取搖號錄取的模式,或者讓名牌大學放棄本科生源轉而只招碩士生。如果名牌大學在本科階段不能掐尖生源,那麼大學本科的牌子就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全社會現在只認大學招牌的習慣就會改變。

這樣一來,針對名牌大學的激烈競爭就會明顯緩和,整體教育的壓力和效率就會改善。當然有人會說,在用大學生能力考取代高考作爲擇業和研究生院錄取依據之後,預計名牌大學研究生院的入學競爭還是會很激烈。但是這樣一來,恰恰可以鼓勵大學生們更加努力地學習,而且只要把考試的壓力延緩幾年,就可以大幅度降低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考試壓力。還有,名牌大學的碩士招生數量遠遠超過本科生的數量,也會進一步降低競爭強度。如果從公司招聘的角度來看,大學生畢業考試相比高考更能反映大學生當時的能力,考覈科目也更會匹配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將有助於提升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適配度。

未來創新人才的培養

如果在中學和大學階段不分層,顯然對於在這個階段暫時落後的學生相對有利,從而普及通識教育和減少教育差距,真正做到“有教無類”。那麼優等生會不會被拖累呢?不必對此太擔心。不分層是指不用學校的牌子區分學生,具體到每一所學校裡的每一項課程,還是可以進行分班,允許優秀的學生加入快班、高級班或者跳級提前完成學業。

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哪怕是天賦秉異的學霸,也要浪費不少時間把95分提高到100分,因爲這意味着高考能進清華北大還是普通985。其實更爲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優秀學生不必花很多力氣把95分提高到100分,而是可以接受這門課的95分,然後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於學習更廣泛的知識,或者儘早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人類的知識體系正在快速膨脹,要成爲一個創新者和科研人員,需要掌握的技能也在不斷加碼,所謂巨人的肩膀已經變得越來越高。可我們的基礎教育卻受困於過早的考試分層制度,雖然學生和家長投入了比以前多得多的時間和金錢,但是到了十八歲,學生們學到的有價值內容還是隻有這麼多。

如果取消過早的教育分層,就能大幅度提升教育效率。不僅落後的學生可以獲益,優秀學生也可以更快更廣地獲取知識,成爲更全面、更年輕也更有活力的創新者。

當然,真要取消高考,來自既得利益各方的阻力肯定非常大。那麼可以先從取消中考做起,然後逐步弱化高考,讓所有學生參加大學生能力考試(類似於對於考研進行擴充),提倡不看大學招牌,而更看重大學生的能力考試成績。另外,還應當擴大名牌大學的碩士生招生數量,減少本科生的數量,直到完全取消名牌大學的本科生招生,或者不讓名牌大學繼續掐尖本科生源。

總結

現在的“禁補令”會有一定的效果,但並不能根治過早分層考試所帶來的巨大補課需要和擇校壓力。歷史上分層考試存在的理由,是大學和高中的教育資源在當時還比較稀缺,現在這些理由已經不再成立,所以可以採用治本的措施,就是從解決過早分層入手,取消和弱化各級擇校考試,包括中考和高考。

把分層考試推遲到大學生畢業的時候,從而從根本上解決過早分層的問題。高考改革必定是一項難度非常大的社會工程,可以先從取消中考和強化大學生能力考試開始。但高考改革所帶來的收益也非常巨大,可以提高整體教育的效率,降低養育成本,培養更多具有創造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