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聖“李時珍”:一板一眼唱秦聲隴韻 一顰一蹙顯藥都文化
入冬以來,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爲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文化交流、經貿合作,打造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傳奇經歷的大型新編歷史秦劇《李時珍傳奇》演出。圖爲隴西堂布景的表演現場。 張婧 攝
中新網蘭州11月24日電 (張婧 李亞龍)“我愛醫,卻不願做太醫,只爲一人一家所用;我喜藥,也不想只照書開方,不識藥性藥理。我要走遍天下,把百草千花都親口嘗過……”唱腔鏗鏘有力,舞臺上的宋少峰氣宇軒昂,伴隨二胡、板胡、鐃鈸、小鑼等傳統樂器一併響起,大型新編歷史秦劇《李時珍傳奇》便由此拉開序幕。
該劇以歷史上著名的醫藥學家李時珍遠行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尋根祭祖爲脈絡,呈現其在“天下藥倉”隴西躬親實踐考察中草藥,鑑別當地豐富的藥材資源和特性,爲“千年藥鄉”的盛傳打下基礎。臺上演員們的一板一眼、一字一句,迎來場下觀衆喝彩聲不斷。
圖爲該劇主演李時珍的扮演者宋少峰結束演出進行換裝時,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 李亞龍 攝
“李時珍在數十年行醫和閱讀古典醫籍時,發現古代本草書中存在不少錯誤,他不懼山高水險,不怕荊刺蛇毒,足跡遍及許多名山大川,嚐遍百草辨真僞,只爲重新編纂《本草綱目》。”該劇主角李時珍的扮演者宋少峰現年36歲,對於國家二級演員的他來說,即便有多年戲曲表演經歷,但“仍然是一次莫大的挑戰”。
“李時珍生長在醫學世家,氣質儒雅,且堅韌頑強。”除了對人物氣質、性格和外在形象的塑造,宋少峰還力求對戲劇內容精雕細琢,他翻閱大量劇作相關文獻資料,尤其是該劇所涉及的“李氏文化”和“中醫藥文化”,生爲陝西人的宋少峰原本只是略知一二,但經過一番埋頭苦學,他成了旁人口中的“行家”。
宋少峰告訴記者,戲曲裡的唱唸做打有一定程式,就連表情上的一哭一笑,也都具有程式法則,但是,他想通過這種藝術化表達,來弘揚傳統文化的精髓。實際上,不光是宋少峰,整個劇組的演職人員都以這一目標,耗時數月研討劇本,走訪隴西李家龍宮、藥鋪山,甚至還專門請教中醫大夫,學習其望聞問切診病時的一顰一蹙。
該劇導演韓建光是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中國評劇院一級演員,在劇作編排時格外注意地方元素的滲入,他舉例說,“隴西雲陽板非遺表演,隴西堂做佈景,隴西臘肉、醪糟等地方吃食,包括演員在表演爬山時,都要表現出黃土塬的山高坡陡……”
圖爲李時珍飾演者宋少峰(左三)和其女扮男裝的助手冬青飾演者李娟(左一)在演出現場。 張婧 攝
在劇中,女扮男裝、飾演李時珍助手冬青的國家三級演員李娟,自13歲學藝至今,已有10多年時間了,她本身活潑靈巧,與冬青這個角色確有幾分相似之處,人物性格更好把控,但李娟還是評價自己經驗不足,一些戲份在情感上的宣泄仍有待提高,除了劇組正常排練之外,她時長加班,回想導演講的戲份,反覆練習並及時消化,尤其在臨近首演時,每天排練到凌晨三四點,休息3個多小時之後,他們將再次回到角色的扮演當中。
隴西縣縣長陳彥吉介紹說,隴西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當地官方立足歷史文化、李氏文化、非遺文化、民俗文化等資源稟賦的傳承挖掘,推進各類文化有效融合,大型新編歷史秦劇《李時珍傳奇》由公司市場化運作,邀請國內知名編劇、導演、演員等歷時半年傾力創排。
陳彥吉表示,該劇利用舞臺劇形式進行直觀立體式宣傳和呈現,用歷史考證者和現實感受者的眼光,展現作爲李氏後裔的一代蒼生大醫李時珍崇尚自然、追求真理,大醫精誠、濟世救人的博愛精神,聚焦講好歷史故事,促進隴西李氏文化和中醫藥文化的深度融合,同時,也推進了當地文化與產業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