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診所常用藥都是「學名藥」 食藥署:和原廠藥一樣好

食藥署表示,學名藥的與原廠藥具有相同主成分、劑量及劑型。(食藥署提供)

食藥署長吳秀梅(中)表示,如果沒有學名藥,很多治療是不可行的,民衆要有信心,學名藥和原廠藥一樣好!(王家瑜攝)

民衆至醫療機構就醫或到藥局領藥時,可能會遇到醫師開立學名藥,或者藥師詢問是否可以學名藥替代。食藥署表示,學名藥的與原廠藥具有相同主成分、劑量及劑型,兩者一樣好!小兒科醫師舉例,自己診所內常用的藥品,如退燒止痛藥、抗生素、化痰藥、咳嗽糖漿,大多都是學名藥,開業18年從未有病人說用了不好。

食藥署長吳秀梅說明,「原廠藥」是藥廠經過長期研發與實驗、取得專利的新藥;「學名藥」則是於新藥專利期過後,證明品質、安全與療效與原廠藥相當的藥品。因此,學名藥與原廠藥具有相同主成分、劑量及劑型,且須透過藥品生體相等性(BE)試驗來證明具有相同療效。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秘書長、小兒科醫師羅源彰說,臨牀上常常有病人問說「醫師這個藥到底行不行啊?」其實國內常用的藥品,大概都是學名藥,例如退燒止痛藥、抗生素、化痰藥、咳嗽糖漿等,現在幾乎沒有人在用原廠藥。

根據統計,學名藥佔國人用藥7成,但費用只佔4成。羅源彰認爲「還有提升空間」,省下來的錢可以讓健保資源更能靈活運用,給付更多新藥。他提到,美國使用學名藥將近9成,醫師釋出處方箋通常只註明藥物學名,藥師可以選擇配A藥、B藥或C藥。

羅源彰提到,自己開業18年,病人對於學名藥接受度高,從來沒有遇過病人說用了不好。吳秀梅說,目前臺灣藥品許可證共2萬多張,實際供應的有1萬5千多張,其中學名藥佔了84%,如果沒有學名藥,很多治療是不可行的,「民衆要有信心,學名藥和原廠藥一樣好!」

羅源彰指出,受到疫情、烏俄戰爭影響導致物價上漲,不只臺灣,日本、美國等各國都在搶藥,已成全世界趨勢。儘管進入後疫情時代,由於免疫負債關係,用藥人數增加,還是繼續缺藥,如果自己國家沒辦法大量生產這些藥品,就容易導致缺貨斷貨情形,因此很希望營造「國藥國用」的環境。

食藥署表示,提高學名藥用藥比率是世界的趨勢,目前美國、日本學名藥涵蓋率皆達7到9成。針對學名藥品質,我國上市前採用與原廠藥相同審查標準,其製造廠亦需符合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之藥品優良製造規範(PIC/S G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