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七十七軍叛變 碾莊被覆沒──徐蚌會戰經過(二)
劉伯承向南逃逸,陳毅向西竄犯,在睢縣以北鐵佛寺童王店附近,將我第六綏靖區副司令區壽年所屬之整編第七十二、七十五師及新編廿一旅予以包圍,我即以第五軍及整編第八十三師經蘭封而杞縣,兼程馳援,苦於劉伯承匪部極力阻擾,進展遲緩,不得已乃將原擬用於解圍兗州之黃百韜部,臨時西調,與邱兵團合力夾擊陳劉匪部,黃兵團於七月二日趕抵睢縣以北帝邱店附近後,也被匪轉用兵力將其包圍,幸經忠勇奮戰,予匪重創,兼以我邱清泉兵團於正面攻擊受阻後,改由側背迂迴,攻擊敵後,匪經力戰不支傷亡慘重,乃於七月七日四方奔逃,作鳥獸散,造成一時的豫東之捷,將匪擊潰,人心振奮,是役黃百韜厥功甚偉,最高統帥特授以青天白日勳章,以酬其功。
這是我一到徐州就四處救火,失其自主的情形。
民國卅七年的秋天,東北失利,華北緊張,津浦線上濟南與兗州兩個孤立的據點隨亦被陷,後方人心浮動。當時我的對手有兩個──陳匪毅與劉匪伯承。陳匪有十六個縱隊,約四十萬人,劉匪有七個縱隊約廿萬人,可能集中的民兵還未計算在內,而我所指揮的第二兵團邱清泉,第七兵團黃百韜,第十三兵團李彌,第十六兵團孫元良,總兵力最多不過是廿五萬人,新兵又多,裝備不全,有的軍還沒有整補完成,可見剿匪後期,我軍實力已大見削弱。徐州是南京的門戶,倘徐州有失,南京震動,但徐州爲四戰之地,難守而易攻。豫東皖北,又爲歷代決戰的古戰場。爲求爭取主動力,遵命放棄鄭汴,集中兵力于徐州附近,作必要的準備,並要求華中方面派一有力兵團牽制劉匪伯承。因陳毅劉伯承將合攻徐州,圖一戰獲勝,直下江南,乃極明顯的企圖,而我方則有兩個對策,撤至淮河之線取攻勢防禦,或增加兵力與匪于徐州附近決一生死。惟參謀本部對攻守之計遲未確定,我請求將黃百韜兵團集結於運河西岸,又未蒙覈准。至民國卅七年十一月四日,顧總長率國防部第三廳廳長郭汝瑰到徐州,研究作戰方略,五日晨召集軍事會議,國防部擬撤守淮河,但各兵團司令官以爲時機已晚,敵前撤退,最爲不利,不如決一死戰。乃決定「備戰退守」,即一面先集結兵力,準備應戰,一面撤退物資,並將原定由海上撤退之海州第四十四軍,改向徐州陸路撤退。
徐州剿匪總司令部令黃百韜兵團,以一部策應海州的第四十四軍,主力於十一月六日撤退。黃兵團在運河以東,因等候第四十四軍,遲至十一月八日纔開始撤退。惜爲時已晚,守備運河的第五十九軍、第七十七軍適於此時叛變,使運河與不老河全行開放,匪遂由黃河側背直下運河,最後演成碾莊被覆沒的悲慘結局。當十一月九日,黃兵團且戰且退,而陸續渡過運河,本擬於十日繼續西退,又奉國防部令固守碾莊待援。我當時想將徐州以西的邱兵團,不待集結完畢,乘匪陸續渡河攻擊黃兵團時,爲爭取時間,逐次轉用於徐州以東,會同李彌兵團於十二日發起攻勢,以救黃百韜兵團。但十日夜,奉命來協助我指揮的副總司令杜聿明到徐州,不同意此議,主張先行集中完畢,再行開始攻擊。並謂黃兵團如能固守七日,即可獲勝。等到情勢不對,再決定行動時,匪軍主力業已完全到達,所以自十四日以後的攻擊,即未獲解救之時效。(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