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滕州:“未檢+社工”有三個新模式
“譚檢察官,你們爲孩子做的心理疏導起作用了!我兒子已經開始和我們交流,也願意和其他人接觸了。”近日,山東省滕州市檢察院未檢幹警譚洪偉接到一通電話,對方說出了他兒子近期的成長變化,言語中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悅。
電話是該院辦理的一起校園欺凌案件中被害人小陶的父親打來的。小陶是一名未成年人,因長期遭受校園欺凌引發嚴重心理創傷。發現這一情況後,該院第一時間啓動了“藍・荷”青少年司法社會工作服務項目,聘請專業心理諮詢師對小陶進行心理疏導。
“藍・荷”青少年司法社會工作服務項目是該院解鎖“未檢+社工”工作新模式的一個縮影,也是該院在積極履行檢察職能的基礎上,將社會專業力量融入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又一探索。今年以來,該院藉助社會專業力量,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社會支持體系,通過“檢察官+中和社工+專家團的“1+N”服務模式、“社工服務項目+志願服務活動”雙培考察幫扶模式和“司法社工+青年志願者+第三方”三位一體模式,建立起協助開展附條件不起訴考察、社會調查、合適成年人到場等配合機制,主動引導羣團組織、社會機構等社工資源助力未檢工作。
“我院專門成立既熟悉青少年心理成長又精通未檢業務的‘藍・荷’團隊,團隊中的5名檢察官都具備國家心理諮詢師資格,同時,中和社工還聘請了4名社會工作師、5名助理社會工作師和1名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師組成專業化社工隊伍,以未成年人檢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爲基點,採取‘試點先行、項目先行’的方式,開展未成年人檢察社會工作。”該院未檢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介紹道。
目前,該院已委託社工開展未成年人社會調查42人,合適成年人到場14人次,幫教附條件不起訴涉罪未成年人23人,心理疏導4名被害人,開展親職教育6次。
考察幫扶更具有可操作性
該院未檢部門採用項目化管理,根據不同案件不同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的不同情況,細化考察幫扶流程,讓考察幫扶更具可操作性,綜合運用個案輔導、小組活動等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有效監測服務對象改變的量化指標。
“你畫中的房子有門和窗戶,說明你希望與人溝通”“你畫了一棵枯樹,說明你最近心情有些低落”……在進行樹房測試活動時,孩子們的畫畫出了各自的內心場景。參加了兩次小組活動的小徐(化名)在思想彙報中寫道:“這兩次活動使我知道了很多道理,讓我懂得了怎樣與陌生人接觸,明白了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以後我會慢慢往好的方向改變自己,期待下次活動的開展。”
“以往要求涉罪未成年人每個月寫思想彙報,這樣的考察容易流於形式,難以真正起到對未成年人的幫教作用。”據該院未檢幹警介紹,“藍・荷”司法社工服務項目的開展,給未檢工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心理輔導課程中鍛鍊人際溝通能力,幫助涉罪未成年人在附條件不起訴考察期間改變其自身認知和與家庭的關係,從而預防和減少再犯罪,潛移默化地引導涉罪未成年人正常回歸家庭、學校和社會。
三位一體幫教模式優勢凸顯
挽救一個孩子,就是挽救一個家庭。該院還打造了以中和青少年司法社工爲核心,青年志願者爲輔助,團委、婦聯作爲第三方進行考覈監督的“三位一體”工作模式。根據個案的不同情況,該院向中和社工提出具體服務要求,中和社工根據要求制定各類服務項目和標準,以社區青少年主動參與,帶動涉案未成年人共同參與的方式,鼓勵其積極參與志願服務。其間,第三方對幫教計劃的實施予以指導、協助和監督,適時對項目的運行提出意見建議。
今年以來,被該院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12名涉罪未成年人在中和社工的組織下,與青年志願者們一起走進社區、走上馬路,冒着酷暑清掃衛生死角,維持交通秩序,爲創建文明城市貢獻自己的力量。
“未檢是一項有溫度的工作。不管是迷途知返的失足少年,還是遭遇不幸的無辜孩子,他們的道路還很長,在給予公正的處理後,我們希望再爲他們多做一點。”該院未檢檢察官表示。下一步,該院將繼續探索未檢工作社會化建設的新途徑新機制,更好地發揮職能優勢,切實爲未成年人實現自我成長、順利迴歸家庭、融入社會構建完善的社會支持體系。(匡雪 姚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