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可素食!「人造食用肉」2012年底開賣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試管培養出來的漢堡,你敢吃嗎?爲解決日益嚴重的糧食危機環境污染,有越來越多科學家投入人造食用肉研發,但消費者對這項新科技的接受度有多高?仍有待觀察。

◄未來肉食除了標示產地外,可能還要標一下是不是人工製造的。

人造食用肉聽來很像科幻小說的內容,但科學界其實從上個世紀就在研究這項技術美國太空總署(NASA)曾爲解決外太空糧食補給問題,投入大筆資金研究人造肉。而隨着科技進步,人造香腸肉丸出現在各大賣場肉品櫃的腳步越來越近

美國密蘇里大學教授佈道爾斯,原是利用組織工程創造人類替代器官專家,受近年環保議題啓發,他意識到該技術也可用來創造「人造食用肉」,解決糧食危機。

畜牧業運作方式與一百多年前有很大的不同,這是不可能持續下去的,我們正在透過密集的肉品生產毀滅地球。」佈道爾斯指出,地球上有70%的土地,不是被用來畜養食用動物,就是種植這些牲畜食物

他在2011年TEDMED會議上,大方展示了他研發的「人造食用肉」,還當場試吃給與會者看。之後立即有許多人表達想投資這項計劃,包括美國農業部在內。

對佈道爾斯而言,人工製造食用肉並不難,如何讓它們在視覺嗅覺味覺上更像肉纔是挑戰。「我們在賣的是一種新觀念。」他以麪粉舉例,沒有人會吃麪粉,但大家都會吃含有面粉的食品,未來人造肉主要會應用在像香腸、漢堡、肉丸等肉類再製品內。

除了佈道爾斯和他的研究團隊外,荷蘭馬斯垂剋大學教授波斯特在今年2月也聲稱,他所研發的人造肉漢堡在2012年底將正式問市。不過人造肉可不便宜,每公斤要125至395美元不等,上市初期將鎖定那些重視環保和道德上不喜殺生的消費者。

雖然科學家對這項進程感到很興奮,但也有人質疑。英國社會學家史帝芬斯長期研究實驗室人造肉的發展,他指出,消費者對此新科技的接受度可能不高,「最後可能只有小衆市場。」

►►►更多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