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跟喜歡的人一起吃吃喝喝 纔不會辜負生命的美好

能跟喜歡的人一起吃吃喝喝,纔不會辜負生命的美好!(圖/shutterstock提供)

餐桌上的溫度,是愛與被愛。

而這本書的起心動念,也是以愛爲名。

作者朱全斌之所以寫這本書,源起於知名的美食作家妻子韓良露結束人間的旅程前,放心不下地交代他:「你要有一起吃飯的人。」他在妻子走後,原本覺得失去對食物的味覺,意興闌珊,沒想到不論舊雨新知,從閨蜜、知交、學生、旅伴到老同學,紛紛主動送來食物或邀他聚餐,甚至煮飯給他吃。在大家的熱情催動下,他不僅逐漸恢復對食物的興致,更因濃濃的溫情而撼動內心

他體會到在人生孤獨的旅程中,尤其到了暮秋之際,必須有三五飯友一起吃喝,加深情感交流,替日常留下暖心的記憶

【精彩書摘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除了家人、同事、工作關係,也會跟不同的人相遇,我們跟這些人的緣分有長有短,有的會成爲很久的朋友,有的只會陪我們走一小段路,但是無論交情深淺,我們的人生旅程都因爲有他們而不孤單,也可以看到更多的風景。

旅遊作家哲青過去曾經是職業導遊,他因爲轉型成爲媒體文化人,每年只帶小型的隊伍出遊,並不公開招募團員,而是邀請過去跟他一起旅遊過,在個性、品味與興趣方面都相投的朋友一起參加,我非常幸運也獲邀成爲他們的新成員,從而讓我對旅行團的印象大爲改觀。

到目前爲止,我已經跟他們去過葡萄牙古巴以及緬甸,其中有八成的團員是重複的,我跟他們都成爲了很熟的朋友,也是固定的旅伴了。

我們常聽說,可以禁得起一起旅行考驗的就是最難得的好友,因爲人到了異地,無論是吃、住、有興趣看的事物或是從事的活動,都需要選擇與謀和,到了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通的地方,壓力特別大,也很容易失和。

我本性是一個害羞而慢熟的人,隨着年紀的增長,自我克服了不少這方面的障礙。但是第一次跟着哲青去旅行,整個團將近二十位團員中,我只認識李崗導演跟他夫人煥華,內心仍不免有些忐忑。偏偏前兩天他們因爲班機延誤的關係,沒有跟上團,我更感覺孤單。沒想到在共餐過一兩頓之後,就逐漸化解了陌生感

大部分團員的年紀都比我要小二十歲以上,也就是差了一個世代,還好我長期在學校接觸年輕人,跟他們講話並不會困難。但是最能夠化解陌生感的場域其實是在餐桌上,尤其在異國,端上桌的都是大家不太熟悉的異國料理,這樣就有了共同的話題。從食物、餐廳聊到過去的旅遊經驗,當談話有了交集之後,就可以拉近距離了。

在帶有功利目的的社交場合,跟陌生人一見面就自我介紹,詢問對方的職業專長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在出來玩的時候,這樣做就顯得太正式,有點不合時宜。因爲交朋友這件事沒有強迫性,必須彼此有共同的興趣與話題,才能夠建立與維繫,在餐桌上的交談,是最自然又不會顯得太刻意的切入點。

在旅途上,遇見的都是新奇事物,團友們雖然在過去彼此不認識,但是卻一起在創造共同的記憶。不管是關於飲食、旅館、景點、文化方面的體驗,或是旅途上發生的事情,都將是培養友誼的基礎。而且出來玩,彼此間沒有利害關係,只會共享樂,就算在旅途上發生了什麼不順的事,也會在互助的狀況下建立一種共患難的情感,絕對會比一般的社會關係來得親近。

當然,人與人之間是否合得來要看緣分,我在前面提到,正因爲我們的團員乃是經過過濾,在經濟階層、教育背景及文化素養上屬於同質性比較高的一羣人,因此也比較容易契合。所以參加旅行團不能只看價錢,客層定位纔是最應該關心的。

以我們這個團體來說,成員都是比較具有好奇心,願意嘗試新奇事物,也願意在住宿及餐飲上花費多一點的人,又因爲對於藝術與歷史有知識上的興趣,所以在行程安排上也容易有交集。

一個旅程下來,我們一起共享了三十幾餐,能跟我們擁有這個紀錄的朋友應該也不太多吧?團友們已經習慣共桌吃飯,同時談天說地,聊吃喝,也交換遊玩的心得,非常自在。甚至熟到可以互開玩笑,也不用擔心得罪人。

我就曾經因爲笨手笨腳,一不小心把手上的紅酒灑在團內一位女士美麗的白色洋裝上,結果對方並不計較,還很大度地一笑置之,這已經變成團內一個經典笑話,也替大家留下共同的有趣回憶。

◆◆◆

自葡萄牙旅遊歸來後,團員們仍然在旅行時開的LINE 羣組上互通有無,並且迫不及待地想要再聚會,結果一個多月後就由我提供南村落的場地,團友們提供食物,熱熱鬧鬧地開起「旅友會」了。會做菜的展示他們的手藝,不會做菜的則買來各方名點,琳琅滿目地擺滿一長桌,比飯店的自助餐還有特色

這次聚會之後,裡面幾位比較年輕的就組成了飯友團,每過一陣子就會相約一起去嘗美食,而團體的聚會也仍繼續着,到了八月我過生日的時候,Sherry 及娃娃母女又熱心地要請大家嚐嚐她們家獨門的牛肉麪。

在聚會時,大家也商量着下一站要去哪裡旅遊,這成了每次餐敘時的主題,飯友們這時又回覆原本旅伴的身分,一起票選出下一個旅行的目的地。

接續下來的古巴之行因爲有些人不克成行,因而又有新的團員加入,理財暢銷書作家施升輝、荒野作家李偉文以及他們的愛妻也因此加入了我們。在古巴我們一起嘗試蘭姆酒、抽雪茄,吃當地高檔的龍蝦大餐,大家都用一種開放的心情來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當地因爲受限於國際社會的禁運,資源比較缺乏,食物的水準自然也比較乏善可陳,但是因爲有處得來的好同伴,在用餐時多半有好心情,所以也不以爲苦,可見有對的人一起吃飯多麼重要。

到了下一個行程的緬甸之旅,因爲受到坐河輪人數限制,總共只有九個人成行,氣氛就更加融洽,一路上的胃口也更好了。同團的人已經一起出遊過兩次,返臺後又常聚會,早就已經是很好的玩伴了。因爲人數少,每餐都是同桌吃飯,大家邊吃邊閒聊家常,已經有如跟家人般的自在,卻又比家人更有朋友間的談興。還沒返國,大家已經買好當地土產跟食材,說回臺灣後要一起來辦個懷念緬甸派對。

很不巧,返國後卻受到疫情的影響,這個聚會一延再延,終於在五個月後開成了。大家穿上緬甸的國民服裝隆基,除了當時帶回來的食材,還去位於新北市中和的緬甸街補貨,熱熱鬧鬧地辦了一桌緬甸宴。

緬甸菜綜合了泰國菜中菜跟印度菜的特色,裡面有泰國菜的酸跟辣,中國菜的油跟鮮,以及跟印度菜一樣會使用咖喱,烹調方法則多以炸、烤、炒、涼拌爲主。在衆多的緬甸料理中,魚湯麪可以算是國民小吃,這也是當晚的主題料理,由Sherry 負責。

除了魚和麪,她還準備了各種不同的佐料及香料,其中有魚醬、洋蔥、蒜、姜、薑黃、香茅、胡椒、辣椒、芭蕉的假莖……等共同熬煮而成,配料則就地取材,用魚丸、青菜取代了油條、水煮蛋,味道極鮮,才嘗一口就讓我們想起了行走在伊洛瓦底江的河輪時光

有一句話說人年紀大了最需要的就是酒肉朋友,因爲年輕的時候吃飯多是爲了應酬,建立人際關係,是爲了功利的目的,不能推心置腹,因此也有人說我們進入社會後,就交不到真正的朋友了。

然而,我透過旅遊認識的這些朋友,大部分都已經有了事業或經濟基礎,出去玩是爲了拓展眼界,調劑身心,有合得來的朋友一起吃吃喝喝,可以讓這樣的目的在更爲愉悅的狀態下達成,並不必做他想,在旅途上有難時,彼此也自然會伸援手,不會不講道義。

因此,人在中壯年之後,擁有酒肉朋友就不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人生孤獨旅程走到後半段時的一種福報了。

(本文摘自《人生需要酒肉朋友》/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簡介】

朱全斌

臺北市出生,祖籍江西興國,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傳播與媒體博士。因自小就熱愛文藝與表演藝術,併力行斜槓人生,人生經驗過不同角色。除了在學界服務,也跨足業界,擔任過電視臺副總、編劇、插畫家、專欄作家、廣播主持人、音樂劇導演等不同工作。

早年製作電視節目,類型涵蓋戲劇、新聞與社教節目,並屢獲金鐘獎肯定。後專職教授,亦同時拍攝紀錄片,作品《聖與罪》(2009) 曾獲金穗獎、墨西哥國際電影節紀錄片金棕櫚獎以及澳門國際電影節金蓮花最佳紀錄片獎等。

2015年在妻子韓良露過世後,創辦了南瓜國際,整理出版其占星系列著作。此外也戮力於文學創作,着有《當愛比遺忘還長》以及《謝謝妳跟我說再見》二書。2020年自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傳播學院院長一職退休後,除了旅行、寫作,繼續在Bravo電臺主持廣播節目《朱全斌的燦爛時光》外,並以幫助他人開拓自我爲職志,繼續探索生命更多的可能性。

臉書粉絲專頁:朱全斌這麼看這麼想 https://www.facebook.com/bingthink

《人生需要酒肉朋友》/天下雜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