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未被ST仍陷面值退市危機 從中銀絨業看市值管理新課題

每經評論員 杜恆峰

A股優勝劣汰的生態正在加速形成,面值退市成爲市場出清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與此前面值退市的個股均被實施風險警示不同,一些非ST股如今也面臨面值退市的危局。截至5月30日收盤,已有鵬都農牧、華聞集團等4只非ST股股價低於1元。一旦面值退市的預期形成,資金就可能快速撤離,導致預期成爲現實。在這些非ST個股中,正源股份已確定將觸發面值退市,中銀絨業也岌岌可危。

上述個股之所以跌破面值(1元),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經營不善、大額虧損。但從保住上市地位、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角度出發,有效的市值管理可以起到延緩面值退市的作用,以時間換空間。當面值退市常態化,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就有了新的內涵,這可能深刻影響上市公司的再融資、併購、分紅、股份回購和股份拆分等行爲。

中銀絨業最新(5月30日收盤)股價爲0.79元,且連續5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但據Wind數據,如果按照後復權計算,則其最新股價(13.30元)和1元紅線相去甚遠。後復權股價實際是將送股轉股、現金分紅等導致股價除權的情況進行了復原,其反映的是如果沒有這些除權事項,股價會是多少。中銀絨業2000年上市,2004~2014年,其總計6次公積金轉增股本,1股累計轉增了3.6股,最後一次轉增股份的同時還每股送了0.3股紅股;到了2019年,爲了向債權人抵償債務,公司又以每股轉增約1.361股實施了公積金轉增股份。累積下來,其效果相當於1股被拆分成了5.26股,股價被嚴重拉低。另外,上市以來中銀絨業每股累計現金分紅0.593元,在不考慮股本變化的情況下,也相當於每股股價被拉低了相同的金額。

股權再融資和併購同樣對股價有直接影響。發行股份融資意味着稀釋每股收益,每股內在價值下降,尤其是定增、配股往往還有大幅折價,這對股價的衝擊更大;併購通常以發行股份的形式支付,這也擴大了總股本,但併購的標的又伴隨着高溢價,若併購標的實際ROE(淨資產收益率)低於上市公司,則併購事項也會降低每股價值。2011~2014年,中銀絨業完成了2次定增、1次配股,募資總額高達32.23億元,公司股本總規模也從2.49億股膨脹至7.25億股(剔除送轉股),增長近2倍。由於沒有業績增長消化新增股份,這些股份一旦解禁,對股價的衝擊也是巨大的。

A股一直有高送轉的概念,但送轉並不增加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大量上市公司還傾向於通過資本運作將市值做大,但市值更大並不意味着股價更高。未來,在面值退市的約束下,類似行爲可能會有明顯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