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股票被ST或*ST 如何理性看待風險?

每經評論員 杜恆峰

今年以來,ST板塊累計跌幅達到50%,系該指數有史以來最差表現。另外,今年還有一個典型的新現象,就是無論被ST(其他風險警示)還是被*ST(退市風險警示),很多“披星戴帽”後的上市公司,股價基本都會大幅下跌,令沒能及時退出的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

6月6日盤後,證監會就近期上市公司股票被實施ST、退市情況答記者問,當中提及,今年新增ST或*ST公司與往年相差不大,5月以來新增ST或*ST公司集中出現與年報披露結束有關,退市新規設置了一定過渡期,預計短期內退市公司不會明顯增加。

當“戴帽”風險、退市風險集中暴露時,市場情緒也難免受到影響,低價股、微盤股也因此跟隨調整,其中有一些個股的下跌是正常的反應,但也有一些存在超調甚至錯殺的情況。因此,對於風險警示和退市風險,投資者應當更加理性地加以判斷。具體而言,筆者認爲,應從以下三個角度理性看待,並在理性看待中注意潛在的風險。

其一,無論是ST還是*ST,風險警示既是爲了特別提示投資者注意風險,同時也是爲了督促上市公司消除風險事項,其最終目的是解決上市公司所面臨的重大問題,而非促成退市。

上市公司被風險警示的原因包括財務數據不達標、大額資金被大股東佔用、核心業務暫停、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審計報告“非標”等。被警示是可逆的,在消除被警示的情形之後,企業也就可以向交易所申請撤銷警示標誌。比如6月6日晚間,*ST富吉、*ST慧辰、ST國安、ST實達等4家公司同時宣佈摘帽。

其二,ST、*ST、退市有既定的程序,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在被“披星戴帽”前,不少投資者實際上有充分的時間加以規避。

以確定將退市的美吉姆爲例,1月30日晚間,其發佈了2023年業績預告,同時提醒可能被*ST,公司股價連續6個跌停後又大幅反彈,其後公司又兩次公告提示*ST風險,在此過程中還有業績承諾補償仲裁進展通報等關鍵信息,直到4月30日年報正式發佈前,投資者仍然有足夠時間及時止損。美吉姆如此,*ST景峰、退市碳元、搜於特等也是如此。在被風險警示或退市前,上市公司的風險通常都會有所暴露,比如被立案、責令改正、業績“變臉”等。此外,按照交易所的規則,上市公司也會及時發佈被警示或者退市的風險,並且是多次提醒,投資者需要高度關注這些信息。

其三,ST、*ST、退市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

在資本市場之外,企業面臨同行的激烈競爭,產品競爭力強、公司治理規範的企業可以獲得更高、更可持續的利潤;反之,競爭力差、治理不規範,不時“爆雷”,甚至嚴重違法違規的企業,大概率難逃被警示乃至退市的命運。在資本市場之內,由於增量資金入市仍然謹慎,各家上市公司同樣需要競爭有限的存量資本,在風險偏好較低的情況下,業績更穩定、分紅更豐厚的公司處於優勢地位,而一些微盤股、1元股則處在微妙而尷尬的境地,市場風格偏強,可能會有更多機會掙扎“上岸”,市場風格偏弱,有的可能連掙扎的機會也寥寥無幾。當然,市場“大浪淘沙”,也只有及時出清一些劣質股,市場新陳代謝的機制才能良性循環起來,優勝劣汰的市場效率才能提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