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A股市值退市行將破冰 袖珍股已無“躺平”機會

每經評論員 杜恆峰

7月24日晚間,*ST深天公告稱,公司已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市值均低於3億元,根據相關規定將被深交所終止上市交易,25日開市起停牌。至此,*ST深天鎖定A股市值退市第一股。值得注意的是,從今年10月開始,主板公司的市值退市門檻將從3億元提高到5億元,而目前(截至24日收盤,下同)主板總計有10家公司市值低於5億元,如果這些公司的基本面短期沒有實質性變化,後續行情不容樂觀。可以預見,市值退市將進一步豐富A股退市渠道,加快市場出清速度。

面值退市制度讓中銀絨業、鵬都農牧等非ST股也退出A股,這同樣適用於市值退市。主板3000多家公司中,股價高於1元、市值低於10億元的“袖珍股”總計有50家,其中28家爲ST股,22家爲非ST股。非ST股當中,只有皓宸醫療一家總股本超過5億股,且要應對面值退市的風險;包括仁智股份、山東華鵬在內,21家公司總股本低於5億股,觸發市值退市的風險要大於觸發面值退市。參考面值退市的案例,受投資機構調降估值、投資者提前賣出避險等因素影響,跌破2元的個股很難再回到2元以上,不得不長期面對面值退市的壓力。同樣的路徑也可能在市值退市上重演。

由於總股本規模龐大,一些“1元股”總市值可能多達數十億元乃至數百億元,且股東數量衆多,逆轉走勢難度很大。目前,有面值退市風險的股票都是袖珍股,是否意味着逆轉走勢的難度更小,退市風險也更低?從*ST深天的案例來看,答案是否定的。因爲無論是維持股價,還是維持總市值,都需要足夠多的買入資金以承接拋盤。

上市公司回購股份是最主流的手段,但上述21只非ST股中,一些個股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以東易日盛爲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賬上現金有3.38億元,但其短期借款也有2.7億元,經營活動淨流出現金3571萬元,負債率97%,沒有回購股份的能力。

當然也有騰挪空間足夠的公司,比如以炒股“聞名”的蘭州黃河,負債率不到15%、現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有3.6億元,經營活動淨流出不到100萬元,其有能力回購股份,但該公司的麻煩在於財務類退市風險。2023年,其淨利潤爲負,營收也低於3億元,2024年若不扭虧或營收達到3億元以上,將被*ST,這會給股價帶來不小壓力。

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投資者,都應當高度警惕市值退市風險,上市公司要提前儲備好應對措施,避免行動過慢導致局面難以挽回。投資者則需要結合企業的基本面,掌握企業市值退市風險的大小,同時也要知曉其是否有“財務退”等其他風險,畢竟袖珍股之所以袖珍,要麼是企業本身規模袖珍,要麼是經營效益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