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ST板塊迎跌停潮 上市公司須重視內控問題

每經評論員 王鬱彪

5月6日,ST板塊迎跌停潮,近70只個股跌停。截至當日收盤,A股跌幅榜前十中,ST概念佔據7個。其中,ST聆達、*ST銀江、ST先鋒、*ST巴安、*ST開元等深跌20%。

iFinD數據顯示,5月6日至少有40家上市公司變更股票簡稱。4月30日,這些公司集中宣佈停牌,提示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其他風險警示,因各種風險問題將被“戴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部分股票還被“帶星”,以示警示。

被實施風險警示的原因中,內控問題成爲“重災區”,其中不乏永悅科技、中潤資源、長江健康、英飛拓等昔日熱門個股。

4月30日,滬深交易所發佈了《股票發行上市審覈規則》的修訂稿,新增了三種規範類退市情形,其中涉及對內控問題的監管,將資金佔用、內控審計意見、控制權長期無序爭奪等納入規範類退市情形,增強規範運作的強約束。

交易所表示,將對“殼”公司重大資產重組進行精細化監管,從嚴監管因缺乏持續經營能力進而觸及收入利潤指標被“退市風險警示”(*ST)的公司、瀕臨交易類退市指標的公司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嚴防違規“保殼”“炒殼”;對其他*ST、ST等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提高現場檢查覆蓋面,切實把好標的資產質量關。

內控制度是上市公司質量的根本,對推動上市公司強化內控建設,對防範化解風險、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內控的監管,一直也都是非常嚴格的。

筆者認爲,上市公司必須高度重視內控問題,提升內控的有效性,不要讓內控“失控”“失效”。內控系統環節衆多,一環出問題,環環出問題,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影響上市公司健康發展,以及資本市場整體平穩運行。同時,內控問題也應是投資者密切關注的重要風險因素。

內控失效問題主要表現爲信息披露存在缺陷,導致內控失效,影響上市公司正常業務的開展;對“關鍵少數”缺乏有效監督,導致大股東和上市公司之間的“獨立性”形同虛設;管理不到位,未能建立有效的企業管理制度。

筆者認爲,對於上市公司而言,想要做好內控,首先是要加強風險管理與內控體系建設,在制度層面保障公司規範運作。其次是在內部建立有效的制衡機制,強化相互間的制約與監督。最後是重視信息披露工作,內控問題一旦發生,要及時披露,並立即採取相應整改措施,降低經營風險等。

此外,強監管是構建良性資本市場生態的重要基礎,提升上市公司內控質量,更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多方共同發力推動,督促上市公司完善內控體系,爲資本市場的平穩運行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