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面值退”危機,多家上市公司“花樣自救”
近期,多隻A股瀕臨“面值退”危機,引發了市場廣泛關注。
爲了擺脫困局,上市公司管理人“花式自救”:有公司寄希望於回購與增持,希望通過“真金白銀”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從而在短期內迅速推動股價上漲;部分上市公司通過破產重整、資產重組等方式,以期實現“保殼”;部分公司還通過尋求戰略投資、資產剝離、機構投資者調研等方式,試圖扭轉頹勢。
就最終結果而言,有的公司成功脫離“1元退市區”,但部分公司功虧一簣,仍在“面值退”的泥潭中掙扎。
回購與大股東增持
亞泰集團使出了回購、大股東增持、股東不減持等“組合拳”。
7月1日,亞泰集團公告稱,長春市國資委指定長髮集團爲主體,擬增持公司股份金額不低於1.5億元,不超過3億元,增持價格不超過1.62元。
亞泰集團在7月1日還公告稱,股東金塔投資承諾自2024年7月1日起的12個月內不以任何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此外,在此前不久,亞泰集團還推出了一份回購方案,擬以3000萬元至5000萬元回購公司股份。
一系列“組合拳”下,亞泰集團股價隨之上漲。7月1日、2日、3日3個交易日中,亞泰集團股價分別上漲10.59%、9.57%和9.71%。7月4日,亞泰集團股價漲到了近期高點1.2元。截至7月5日收盤,報收1.08元。
除亞泰集團外,海航控股、棕櫚股份、嶺南股份、永泰能源等多家公司拋出增持、回購或“雙管齊下”的自救措施,還有如華聞集團被舉牌。
6月6日晚間,華聞集團公告稱,海南聯瀚於6月4日至6日期間通過深交所集中競價系統購買公司無限售流通股共計9987萬股,佔公司已發行股份的5.0004%。
被舉牌後,從6月7日開始的5個交易日中,華聞集團連續收穫漲停。股價也飆升至1元以上。截至7月5日報收1.32元,同樣脫離“1元退市區”。
破產重整、資產重組
部分上市公司通過破產重整、資產重組等方式,以期實現“保殼”。
7月1日,吉視傳媒發佈公告,正籌劃與控股股東吉林廣播電視臺進行資產置換暨關聯交易。公司擬置出其持有的三亞樾城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同時置入吉林廣播電視臺下屬的IPTV相關資產。
從置入資產來看,擬置入的吉林廣播電視臺下屬的IPTV業務資產,是吉林省IPTV業務唯一指定授權運營機構的資產。交易完成後,吉視傳媒主營業務將覆蓋至IPTV業務運營領域,直播電視、視頻點播業務能夠同時通過互聯網、廣播電視兩種技術模式實現。
公告顯示,擬置入的IPTV相關業務資產經營質量良好、現金流穩定、盈利能力較強,截至2024年5月份,已累計發展覆蓋用戶451萬戶,其中活躍用戶212萬戶。
7月1日、2日連續兩個交易日,吉視傳媒連續收穫一字漲停。股價最新報收1.11元。
除了資產重組,破產重整也是上市公司擺脫退市危機的重要手段。如東方集團,6月26日披露公告稱,其已被債權人向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重整。
此前,受在關聯方東方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的16.4億元存款出現大額提取受限等消息影響,東方集團股價連續下跌,6月25日收盤時,公司股價已經跌至0.81元,存在面值退市風險。
*ST東園同樣是受益於重整、股價快速升至1元以上的典型案例。*ST東園在被正式實施退市及其他風險警示的前夕,公司股價跌破了1元。5月8日,公司宣佈被債權人申請重整及預重整,此後逆轉了股價的下跌趨勢,至今已穩定在1元以上。股價最新報收1.42元。
此外,ST迪馬、*ST金科等超過20家公司正在推進破產重整。另據統計,在今年以來30多家“摘星脫帽”公司中,大多數是通過重整實現的。
自救失敗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公司雖然積極自救,但仍鎖定“1元退市”。
如*ST巴安曾公告稱,公司董事長張華根擬自增持計劃公告之日起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額不低於人民幣500萬元,且不超過人民幣1000萬元。
之後*ST巴安一度在6月5日—7日上演20CM漲停“三連板”,但最終仍鎖定“1元退市”。
因連續二十個交易日出現股票收盤價低於1元的情況,*ST巴安於6月18日發佈了“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暨停牌”的風險提示公告。
張華根本人也被上海證監局出具了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原因是2023年末,*ST巴安在對六盤水市水城河綜合治理二期工程項目的長期應收款進行減值測試時,未能充分考慮合同利息爭議及可收回性,減值準備計提不充分,導致公司2023年年報存在信息披露不準確的情形,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
此外還有如*ST洪濤、ST迪馬等均採取相應自救措施,但仍最終鎖定“1元退市”。
整體而言,按截至7月5日最新收盤價計算,A股均價爲15.47元(前復權,下同),不足1元個股共31只(含1元),不足2元的個股共有220只(含2元),股價最低的是*ST保力,最新收盤價僅爲0.11元。
照此來看,多家公司的“面值保衛戰”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