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青龍:小小法庭工作室打通法治鄉村最後一公里
新華社石家莊12月4日電 題:河北青龍:小小法庭工作室打通法治鄉村最後一公里
“多虧‘說和人’幫我們解開心裡多年的‘疙瘩’,如今我們鄰居兩家啥事都互相幫襯着,再也不彆着勁兒了。”河北青龍滿族自治縣隔河頭鎮大森店村村民鮑某齊對村裡的“說和人”滿是感激。
鮑某齊口中的“說和人”,其實是該村法庭工作室調解員。今年以來,爲全面推進法治鄉村建設,青龍以延伸基層法庭職能爲突破口,在全縣行政村設立“法庭工作室”,將訴前調解平臺“一鄉一庭”關口前移到“一村一室”。
大森店村法庭工作室,就設在村委會一樓。村支委鮑成國是調解員之一,針對鮑某齊和鄰居鮑某連的土地糾紛,鮑成國照例採取“背靠背”“面對面”調解法,先分別與矛盾雙方單獨交流,瞭解情況後,以法庭工作室的名義邀約雙方進行面對面溝通。在找出癥結所在後,正式進行調解,不到半天,雙方簽下協議,正式化解了糾紛。
眼下,青龍25個鄉鎮396個行政村中,已全部設立了法庭工作室,還形成了標準化的調解流程。運行近一年來,這一調解機制累計調解各類糾紛案件1000餘件,調解成功率達到80%以上。工作室的職能也不斷擴增,除了參與調解民事糾紛外,還包括向法院報告羣衆對法院裁判結果的意見,並協助做好判後答疑工作;向法院報告當地發生的重大事件、重大糾紛等重要輿情信息,做好矛盾糾紛的風險預判和提前化解;協助法院各部門送達法律文書;協助法院執行局和法庭的執行工作等。
據青龍縣法院院長楊峰介紹,青龍縣總人口57萬,老百姓之間雞毛蒜皮的矛盾糾紛時有發生,靠法律解決可能出現“案結事不了”的情況,當事雙方還傷了感情,甚至埋下更大的衝突隱患。法庭工作室以法律爲底線、以道德爲基礎、以情理爲準繩,法律與道德共同發力,打通了法治鄉村建設最後一公里,在調處糾紛的同時進行普法教育,實現“調解一案、教育一片”的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