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蕭衡鍾》臺灣民意不該低估與敵視大陸

中華民國國旗美國國旗。(圖/翻攝自 蔡英文 總統推特)

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及臺灣國際研究學會於2020年10月24日及2021年3月20日舉辦了兩場民調發布記者會,主題分別爲「臺海安全」及「拜登新局與臺海安全」。從兩次民調記者會上所發佈關於臺灣民衆對於兩岸關係發展態度的數據來看,兩岸關係的「和平與發展」仍然是大多數臺灣民衆所認知的主旋律,然而,其中卻呈現兩項矛盾,一來顯示了對於中國的不信任、二來也顯示出對於大陸官方領土主權底線國家統一堅持的低估。

臺灣民衆對於兩岸關係發展的態度

依據2020年10月24日「臺海安全」民調所發佈臺灣民衆對於兩岸關係發展的態度來看,當臺灣民衆被問到「您是否贊成兩岸人民交流往來?」時,有超過了八成、高達81.4%的受訪者表示贊成。至於對兩岸未來的發展,如果要選擇一個關鍵字來描述兩岸關係願景的話,更有高達九成、90.4%的受訪者選擇了「和平相處」這個選項。整體而言,顯然臺灣民衆大多仍希望兩岸之間可以維持現狀,與中國和平共處

但弔詭的地方在於,當臺灣民衆被問到「如果有機會,您自己或您的家人是否會願意到中國發展?」的問題時,卻有接近六成、大約58.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並不願意。

依據2021年3月20日「拜登新局與臺海安全」民調所發佈臺灣民衆對於兩岸關係發展的態度來看,針對臺灣陸委會新任主委邱太三表示期待未來兩岸能夠「春暖花開」一事的看法,有高達77.9%的臺灣民衆支持「兩岸能夠開啓對話」的選項,顯示大多臺灣民衆仍希望與中國和平交流。

不過,臺灣民衆對大陸產製疫苗卻是抱持着不信任的態度,在「是否贊成臺灣採購大陸疫苗」的問題上,有67.0%的臺灣民衆表示並不贊成臺灣採購由大陸所產製的疫苗,僅有24.3%的臺灣民衆表示贊成。對於近來臺灣海峽仍處於緊張氣氛,大陸與各國軍機軍艦頻頻繞巡或行經臺灣周邊一事,有66.9%的民衆表示支持臺灣軍方應密集進行軍事演練,這樣的數字,又很明顯地與前面所述、大多數臺灣民衆希望能夠繼續與大陸進行和平交流的意見矛盾相左了。

而當被詢問到「您認爲中國在六年內可能攻臺嗎?」的問題時,竟然有達到63.3%的臺灣民衆表示,他們認爲大陸是不會攻打臺灣的,明顯低估了大陸各界對於中國領土主權完整與「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底線和堅持。這樣的「民氣」,容易造成臺灣執政者對於兩岸關係形勢、大陸對臺政策的誤判,不可不慎。

中國成爲臺灣「離不開的他者」

臺灣社會對於中國大陸的集體負面感受,是以怨恨爲核心而摻雜了妒羨、憤怒、不滿及報復衝動,源自於臺灣身處現實情況之惡劣與理想之難以達成。在臺灣民衆眼中,大陸改革開放進入了國際經濟體系,和臺灣在同一個場子競爭資源,而大陸在許多方面都追趕着甚至是超過臺灣,就算不是個直接競爭的對象,大陸的強大勢必造成臺灣競爭優勢的喪失。

中國既然是個更大的市場,那麼也意味着熱錢將大量集中於大陸,長此以往,勢必加速臺灣經濟的邊緣化。大陸經濟條件的上升對於臺灣而言更加複雜,政治問題隨着大陸改革開放而與經濟議題更加牽扯不清,臺灣的對外貿易逐漸高度倚賴大陸甚過美日,向來倚靠對外經貿以突破政治困境的臺灣,如今經濟上與政治上都與大陸無法分離。

面對中國的崛起,臺灣的愛國主義與本土主義有了一致的目標。通過所謂的「愛臺灣」論述以維護臺灣利益爲核心理念,近年來成爲臺灣政經場合流行用語,認爲大陸若不是利害上的直接對手,間接而言也會傷害臺灣在地的弱勢利益。

近年來兩岸雙方之間出現了新的難題,敵對意識愈來愈強烈,臺灣民衆在心理上的「反中國化」與「去中」已有相當基礎,臺灣與大陸的對立氣氛已經在臺灣社會形成一定的氛圍,認爲只有自認是臺灣人、纔是做自己的主人。雖然臺灣主體意識並不等於臺獨,但臺灣社會中的此種「他者」意識已經形成。

中國將臺灣問題定義爲是「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將兩岸的「現狀」給界定爲兩岸將是合而爲一的,由此建立起《反分裂國家法》的「法理一中」基礎,由大陸定調爲立法者執法者與臺獨定義的解釋者,既防止臺灣分裂、提出採取非和平方式遏阻臺灣獨立,同時也在促進統一、勾勒出一箇中國原則的方針原則進行協商和談判。

在《反分裂國家法》中,第八條明列在當臺灣從中國分裂形成事實、將發生可能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的重大事變、以及和平統一可能性完全喪失時等三種情況下,中國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以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同時也允許國務院及軍委在必要時先採取行動,隨後再向作爲國家最高政權機關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報,等於是一種可以「先斬後奏」的授權了。

雖然那63.3%認爲大陸不會攻打臺灣的民衆會如此認爲,不知與《反分裂國家法》第九條要求當在「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時,應盡力保護臺灣人民和外國在臺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是否有關,但對於「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這一項卻值得關注。

「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是一項可以被非常靈活解釋的條件,在「臺灣主體意識」日漸高漲、臺灣社會視大陸爲「他者」的二分法意識根深柢固下,達到「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的底線不是完全沒可能的。所以臺灣民衆必須瞭解,這不代表大陸在處理兩岸問題上不再以武力爲最後手段,而是這個「非和平方式」的表述給了大陸在動武上更大的彈性空間,未來只會軟的更軟、硬的更硬。

在拜登定調美中處於「戰略競爭」的背景下,中國對美臺來往的抗議與反制只會越來越強勢,包含展開「戰狼外交」與美國交手、在臺海大規模軍事演示以及對臺強硬談話等,甚至大陸修改《國防法》,在其中增列當「發展利益遭受威脅」時爲動員開戰條件,明確把「發展利益」設定爲「核心利益」,就是要讓美國與臺灣知道,在最壞的情況下,大陸對於領土主權與國家統一的態度是堅定不移的。

(作者爲國立臺東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