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超徵稅收不應迎合民粹之用(蕭衡鍾)
實際上超徵的稅收並不代表政府向人民多收錢,而是政府稅收實際數超過預估數,超徵的稅收應該做通盤檢討使用,而不應民粹地迎合民衆普發現金。(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蘇貞昌近日宣佈,因爲111年全國稅收可望超過預算數4500億元,扣除應分配給地方政府稅收部分,中央政府可運用爲3800億元,應向全民共享普發6000元現金,代表政府行政效率及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實際上超徵的稅收並不代表政府向人民多收錢,而是政府稅收實際數超過預估數,超徵的稅收應該做通盤檢討使用,而不應民粹地迎合民衆普發現金。
向全民普發6000元現金預計於農歷年後發放,這是繼先前2次發放振興三倍券(3000元)及振興五倍券(5000元)後,蔡英文政府再次對全國人民發放紅包,有別於前面2次是發放消費券,這次是直接發現金。
弔詭的是,在行政院公佈普發現金之前,總統蔡英文早在112年的元旦文告中明白指出,對於111年全國稅收超徵4500億元部分,政府會朝3個方向規劃使用。除原本已編額度外,將額外以1000億元撥補勞保及健保基金財務缺口,並同時挹注臺電資源,進行電價補貼,並預留一定的財源以備不時之需,並且在財政許可範圍內,適時研議全民共享的可行方案。
蔡總統也說,有人主張要皆大歡喜,將超徵的這筆錢平均分給每一位國民,但在全球經濟高度不確定的此刻,作爲負責任的政府,必須要未雨綢繆,把寶貴的資源,優先協助高風險的國人與產業,來維持國家因應危機的韌性。這個決定不容易,但爲了國家,我們必須這樣做,也要請國人能夠理解,並且支持。
蔡總統在元旦文告中已明白指出,超徵的稅收將朝不普發現金爲主。但究竟是經過了執政團隊什麼樣的內部角力,纔會迫使這個政策大轉彎,從一開始的可能發放、到發放5000元直到最後由蘇貞昌拍板發放6000元,可以從幾個面向來看。
首先,政府發放紅包很難不想像是爲了消彌民衆對於蔡蘇體制下施政的不滿,繼去年9合1大選民進黨的大敗,到今年初《TVBS民調中心》最新公佈的結果,蔡英文總統滿意度爲36%,不滿意度爲50%;行政院長蘇貞昌滿意度33%,爲上任四年以來最低點,不滿意度更超過半數達54%,在在顯示出民衆對於蔡英文「抗中保臺」、「延長兵役」及「防疫不力」等政策上的不信任。
其次是,自去年9合1大選民進黨大敗後,行政院長蘇貞昌在第一時間即向總統請辭不成,獲得慰留,但朝野之間要求內閣改組的聲浪始終不斷,即便民進黨代理主席陳其邁公開力挺蘇內閣,還是無法阻擋社會持續要求蘇貞昌下臺的意見,但目前看來蘇貞昌還在眷戀權位,試圖透過超徵稅收、政府經濟成長及全民普發紅包收買人心的假象,拉擡自身聲勢、試圖力挽狂瀾保住閣揆大位。
最後,面對最近臺南市議長的賄選風波及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的論文門及新竹市立棒球場弊案,民進黨政府不得不另闢戰場來轉移社會大衆的焦點,用發放現金這種最民粹、鄉愿的方式來迎合大衆,藉此試圖贏回民心,取得社會民衆的認同。
事實上,「稅收超徵」指的是,政府稅收實徵數超過預算數金額,但這並不代表財政有盈餘,很多人誤以爲「超徵」就是政府「多收」納稅人的錢,但其實「超徵」的意義是實際徵得的稅收比原先財政部預估的金額還要高而已。
綜觀我國近10年來,中央政府稅課收入有6年實際數大於預估數,這就代表我國經濟發展持續成長嗎?據國發會於111年12月發佈的最新景氣燈號,受全球經濟降溫,以及出口成長走弱、批發業營業額衰退影響,111年11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爲12分,較10月一口氣重跌6分,燈號也從代表景氣趨緩的黃藍燈,落入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這很清楚表示,我國111年的超徵與經濟成長並無實質的正相關。
超徵的原因可分爲兩點,第一是財政部對於稅收預估方法的落後:政府對於稅課收入的預估,多半是用預估稅收額,搭配對經濟的客觀預測與過去經驗加以調整所產生,但它並沒有透過嚴謹的「計量模型去估算」,目前僅能算是人爲的估算,沒有總體計量模型,也沒有較爲科學的預估流程。
另外,就是主要機關預估的心態上本身就偏向保守:財政部多以保守的心態預估稅收,以避免後續景氣一旦出問題,實際稅收進不來,造成短徵。當然預測的失準,超徵的數額過高,也代表着某方面的政府失靈。
根據財政部統計至111年底,我國國債高達5兆6998億元,平均每位國民負擔債務24.7萬元,因此政府對於超徵應該做更通盤性的檢討,若不將超徵稅收用於償還國債的話,更應該轉作其他補貼之用,不應用於普發現金,況且超徵稅收來源大多僅來自「證交稅、營所稅與營業稅」,政府更應審慎考量財政支出用途。
我國的少子化已成爲國安危機,111年又因爲民衆想生虎寶寶的意願較低,據國發會預估111年新生兒總數約爲13.5萬人(12月出生的尚未進入統計),較110年少了1.5萬人。摒除虎年生肖因素,我國因爲低薪高房價的問題,年輕人不婚不生,生育率恐持續下降。若是利用超徵的稅收,一部分用於生育補助津貼,或是促成0-6歲國家養,讓年輕人更願意生育,或許比向全民普發現金更爲恰當。
(作者爲國立聯合大學助理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