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牽制解放軍 美軍緊咬臺灣這塊肉(蕭衡鍾)

美國國防部、美軍以及國會內部現正爲如何佈置兵力以應對中國大陸、嚇阻解放軍軍力部署產生嚴重分歧,主要的爭議環繞着究竟應該將阻擊解放軍的兵力火力部署在第一島鏈周遭,還是將主力保留在國際換日線以東。(圖/DVIDS)

由於美中兩大強國在區域的相對實力與絕對實力已明顯翻轉,美國國防部、美軍以及國會內部現正爲如何佈置兵力以應對中國大陸、嚇阻解放軍的軍力部署產生嚴重分歧,主要的爭議環繞着究竟應該將阻擊解放軍的兵力火力部署在第一島鏈周遭,還是將主力保留在國際換日線以東。

由於此爭議直接攸關美國國防預算的分配排序,還有美軍兵力的部署,以及部隊西太平洋地區的輪調駐防頻率等重大決策,所以五角大廈印太司令部與國會目前仍處於多方商討的拉鋸角力當中。

其中,負責美國亞太地區防務的美軍印太司令部認爲,爲了要對中國大陸在臺海、東海、南海等熱點地區的軍事進犯能夠作出及時、有效的反應,必須要在包括日本、琉球臺灣、菲律賓、婆羅洲等西太平洋第一島鏈沿線內,維持相當規模兵力與打擊火力。

美軍制衡解放軍的部署策略

今年四月底才退役的前印太司令戴維森上將(Philip S. Davidson)便曾強力主張如此,他認爲,美軍必須要實際在西太平洋地區執行嚇阻中國大陸的任務,並要具有能夠於24至72小時內採取有力和可恃的干涉行動的應變能力

不過,戴維森的主張並未得到美國國防部的支持,並且還受到了美國國防部內部「成本評估與計劃評鑑辦公室」(CAPE)以及「淨評估辦公室」(ONA)等單位的反對意見。

其反對戴維森主張在西太平洋預先集中兵力的主要理由在於,中國大陸已發展並部署規模龐大的長程飛彈,不只可以精準打擊第一島鏈周遭,射程還可以打擊到第二島鏈內的絕大多數美軍與盟邦基地,甚至以多種手段攻擊在航的美軍水面艦艇,將導致美軍兵力在第一島鏈內的存活性堪虞

因此,美國國防部CAPE與ONA主張要着重於發展與籌建像是超中程飛彈、極倍音速武器、新型匿蹤轟炸機等長程打擊火力,並將平時兵力部署在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夏威夷、阿拉斯加、以及美國西岸等基地,待美中戰事真的發生後,再將遠程兵力投入西太平洋地區之中。

美國國會內部、特別是共和黨議員們卻並不怎麼認同CAPE與ONA的建議,反而傾向於支持戴維森的觀點,認爲先把兵力東撤避險、然後再於先進武器與長程火力加持下逐步反攻西進的構想不足以反制解放軍。

甚至還有美國參議員透過助理直接放話,表示國會可以批准國防部改善兵力態勢所需的預算,不過有個前提,那就是這些兵力與戰力必須要配署在國際換日線以西才能放行,因爲這充分代表了美軍在印太地區第一線領導階層務實的專業看法。

由於給錢的最大,爲了能夠讓美國國會順利放行、批准預算,預料戴維森的主張將有很大可能性勝出定案。在這樣的部署態勢發展下,位處第一島鏈內部核心位置的臺灣,對於美軍而言就相對重要許多了,因爲臺灣正位於中國大陸的「嘴邊」,在地緣戰略上具有協同作戰反制解放軍的價值。

臺灣的地點與位置能幫美軍什麼

面對蘇聯解體後的權力真空,美國認爲中國大陸在軍事力量方面積極走出去、發展遠洋海軍,以及對於臺灣和南海宣示主權的動作,還有以「一帶一路」倡議在相關國家投資建立的基礎建設及貿易策略,都足以解釋爲大陸欲強化其地緣政治影響力,企圖掌握區域主導權力、取代美國的領導地位。

在美中戰略對峙的背景下,美國將中國大陸的崛起視爲是對印太區域穩定的重大威脅。爲了迴應大陸在地緣政治經濟擴溢下的崛起,並有效地制衡與對抗大陸,從川普政府時期到現任的拜登政府,便在美國國內輿論及兩黨持續「抗中」的主流民意與普遍共識下,試圖藉由連結國際盟友的支持來達成其目的。

在此主軸下,便形成了諸如建構美日印澳四國「四方對話機制」(Quad)的「亞洲版北約」,以及強化五眼聯盟與美日、美韓聯盟,還有拉攏臺灣「倚美抗中」等安排,例如在對臺灣的態度上,強烈地支持美臺間於政治、軍事、經貿的高層級與更深度交流,把臺灣視爲美國在第一島鏈中制衡中國大陸的樞紐。

特別是對於一帶一路,雖然中國大陸一再表示一帶一路並無任何軍事戰略意圖,在一帶一路的官方文件中也僅看到在海上執法領域跟保護當地航道安全上的合作論述,但美國國會與美軍印太司令部仍然認爲,透過加強沿線國家重要港口之投資,取得相關承租經營權與控制權的作法,還是有戰略意義存在的。

美國國會與美軍印太司令部認爲,首先是在於解決中國大陸海上能源安全的問題,透過多元化進口能源管道的方式,來降低對麻六甲海峽的依賴,另一項戰略意義則是可以透過港口節點的取得,同時強化大陸在印度洋上船隻補給的能力和控制能力。

故他們認爲一帶一路除了如中國大陸所稱的能增強航道安全外,更意味着大陸的海權擴展至印度洋海域,並大幅強化解放軍海軍的遠洋能力,如此一來就會給美軍形成了極大壓力。美國要想有效制衡大陸,則亞洲周邊鄰國將是其不可或缺的盟友。

美國未來在亞洲地區將更進一步促使盟友合作,在第一島鏈形成安全聯盟,而其中若缺少了臺灣,就會產生缺口,因此美國也必須提升臺灣在其印太戰略與第一島鏈軍事部署中的角色,這也是美國願意軍售給臺灣某些具有攻擊性的武器,讓臺灣強化「自我防衛」武力去協助美國抗衡中國大陸的原因。

此外,也有美軍專家與臺灣專家呼籲,在負責亞太地區防務的美軍印太司令部主張須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內維持相當規模兵力與打擊火力之際,臺灣應該要提供軍事設施、爭取作爲美軍的「盟邦戰爭儲備」(WRSA)跟「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角色。

在具體作法上,包含有美國在臺灣預置戰備物資,如武器裝備、彈藥、後勤資源等,以利於戰爭爆發時迅速投入作戰使用,也纔有了最近幾項關於美軍是否要再常駐於臺灣的聲音。

如此一來,除了可以提供美軍將來在第一島鏈作戰時的前進火力投射備選基地外,美軍也能繼續在西太平洋地區派駐有足以阻擊解放軍攻臺行動的兵力火力,能讓美軍在臺海戰爭爆發時立即、就近反應馳援臺灣,有助於美軍將遠征前進基地擴充爲陸路加海路的據點網絡,加強部隊向外突擊與相互支援的能力。

儘管有論者稱,這些美臺軍事合作除了戰時的軍事價值外,在衝突發生之前也具有相當的準軍事聯盟象徵,具有嚇阻解放軍對臺灣展示武力、進行威嚇的戰略意義,建議蔡英文與民進黨政府要積極配合美軍推動。但其實就辯證法而言,倘若此舉成真,那麼對臺灣纔是真正危險。

因爲這象徵着美軍要陪臺灣公開向解放軍喊「開打」了,將迫使解放軍依照「反分裂法」落實「武統」,明顯是忽視了中國大陸對於維護其核心利益與發展利益的信心與能力。更何況,美軍屆時是不是真的會願意陪臺灣陷進去這潭「泥沼」裡面,也是讓人高度存疑的。

(作者爲國立聯合大學助理教授、國立臺東專科學校助理教授,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