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合力緩解“豬週期”波動

今年以來,豬肉價格持續下行,但穩產保供壓力仍然較大。記者9日瞭解到,爲了有效緩解生豬和豬肉市場價格週期性波動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   過去,由於我國生豬規模化養殖程度不高,入行門檻太低,導致“豬週期”每隔兩三年就會出現一次。   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暴發後,生豬生產和豬肉市場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影響。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多部門積極應對,根據形勢變化及時組織政府豬肉儲備收儲和投放,保障了重要節假日和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居民豬肉消費基本需要。   面對反覆“發作”的“豬週期”,如何有效平滑波動、調控市場異常影響?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預案將本輪政府豬肉儲備調節中的經驗做法機制化制度化力求爲豬肉市場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具體來看,圍繞促進監測預警、儲備調節、政策協同,預案明確提出了一系列工作安排。   ――豐富預警指標。“豬糧比價”指標是直觀反映生豬養殖成本收益對比關係的重要指標,廣受生豬養殖業關注,預案繼續沿用了這一指標。與此同時,預案增加兩個指標:一是“能繁母豬存欄變化率”,該指標能夠顯著提高風險預警和儲備調節工作的前瞻性;二是增加了“36個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價格”指標,該指標更貼近消費者感受,在豬肉價格過度上漲時能夠及時作出預警和響應。   ――調整預警區間。預案區分生豬價格過度下跌和過度上漲兩種情形,設立了三級預警區間。其中,根據近年來養殖成本收益變化情況,將生豬養殖盈虧平衡點對應的豬糧比價由此前的5.5∶1至5.8∶1提高到7∶1,當豬糧比價處在7∶1至9∶1時不進行預警,爲市場自發調整留有充足空間。   ――分類設置儲備。預案依據政府豬肉儲備的不同功能定位分設常規儲備和臨時儲備。國家層面常規儲備主要用於滿足市場調控和應急投放需要。臨時儲備是結合此輪調控實踐、積極借鑑其他有關重要商品儲備建設經驗提出的,主要是在生豬價格過度下跌、產能大幅下降時進行收儲,以穩定生產預期,實現有效“託市”穩產能。同時,儲備規模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調控能力明顯增強。  ――完善工作機制。對本輪豬肉市場調控工作中創新採取的部門會商機制予以鞏固,並結合本輪調控實踐經驗,對地方政府豬肉儲備規模、收儲機制等相關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有效提升央地聯動、區域聯動合力。   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生豬產業在我國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價格過高時,將投放儲備以保障居民消費需要,推動價格向合理區間回落,避免生豬產能過度擴張;價格過低時,將啓動收儲以托住市場,爲養殖場戶吃下‘定心丸’,避免生豬產能過度淘汰。”該負責人說,預案將充分發揮政府豬肉儲備調節作爲關鍵抓手的重要作用,對生豬及豬肉價格堅持“調高”與“調低”並重,以供應穩保障價格穩,以價格穩促進供應穩。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已恢復到正常年份的97.6%。這位負責人預計,隨着產能持續恢復,生豬和豬肉價格有望繼續向合理水平迴歸。同時,生豬養殖的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以及生物安全防護水平較以往明顯提高。  新華社北京6月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