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龍潭澗
北京懷柔的龍潭澗,是一處可以上教科書的地質景觀。尤其是冬日,少了蒼翠的掩映,大地露出赤裸的一面,原生態的景象別具一格。
石頭是它的主元素。那些千姿百態的石頭,一堵堵矗立在崖壁和山谷,一坨坨俯臥在溪牀和潭中,一窩窩坐落在水邊、林側和陡坡。嚴謹而有序的生命結構,給人以哲思和遐想,呈現出花崗岩地貌特有的剛柔並重,展現出龍潭澗幽深的生態古韻。
北石鍋那些灰白色崖壁,峻峭而陡險,從本質上詮釋了石頭的內涵和品性。鎮妖石很像是一塊巨大的石碑,寫滿時空難以破解的墓誌銘。而三瓣石則像厚重的竹簡,讓人聯想到鬼谷子留下的無字天書。鬼谷子是來過這裡的,不遠處的鬼谷廬就是他當年研學教徒的地方。更多的石頭則是遵循返璞歸真、大道從簡的藝術原理,以簡約造型出現,淺顯一幅素描抑或一幅水墨的藝術效果。
冬天的龍潭澗,是一幅素雅的水墨畫,是一首純粹的山水詩。這由石頭開筆謀篇的壯美詩畫,沿着驚天動地的韻仄,把雄渾和瑰麗鋪向天地之間。
把龍潭澗比作“北方的張家界”一點不爲過。張家界最精彩的“十里畫廊”堪稱一絕,而在全長4公里,最大高差700米的龍潭澗裡,全部由花崗岩構成的巖壁被風雨描摹和時光雕琢,儼然成了仙師畫工的“水墨丹青”,其美毫不遜色於“十里畫廊”。而且,仰頭可看,觸手可摸。從那凝重的水墨中分明看到了魏晉的山水,唐宋的書畫以及遠古的石刻和石窟。其實,在龍潭澗,每一塊石頭,都是美的造型,組合着時空,組合着生命;每一處巖壁,都展示着地域風情,涵蓋着自然和人文,蘊藏着歷史和現代。
龍潭澗內有幾十座形狀各異的水潭,名字亦是詩情畫意:梅花潭、日月潭、仙人潭、鴛鴦潭、玉龍潭、叮咚潭……象形會意。這些水潭看似零亂,其實是遵循某種規律,內在聯繫的。譬如說七星潭,大的如船艙,小的如腰盆,疏密有致,從高往低逐層而落,形散意不散,一如詩格。正是一場雨後不久,潭水淺溢,那披灑在岩石上的水流清澈流韻,就像詩句之間的平仄韻律,唯美得很。
有蒼鷹在頭頂上盤旋。被兩邊山崖切割得有些狹窄的天空顯得很高,漂浮的白雲像是在澗頂架橋。或許,蒼鷹俯瞰這澗谷就像我們仰望星空,長長的澗谷就是一條銀河,這數不清的水潭就是銀河裡的星座,七星潭就是排列有序的北斗。
那狀如石硯的墨池潭,水色墨綠,不知潤溼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筆端,留下了多少千古文章和傳世畫卷。除了鬼谷子來過,還有孫臏來過,劉禹錫來過,許許多多舞文弄墨高手來過。或許有些文字和畫頁流失了,但墨池千古,水流千古。
石,因水而雄偉剛毅;水,因石而纏綿雋永。這是龍潭澗石與水珠聯璧合奉獻給世人的精彩之作。
冬天,最能體悟龍潭澗樹木的偉岸和堅毅。沒有了樹葉的遮掩,遒勁的樹幹便像石柱一般撐起一片天空。而那些攀爬在石壁上的根系,讓人們看到了一棵樹在奇石遍佈的澗谷,是怎樣傲然挺立的。沒有泥土覆蓋的根系看似枯死,其實始終咬定青山不放鬆,爲樹木另一個季節的蒼翠蘊積生命的能量。仰望這些樹木,彷彿在仰望一座高山。
冬日的龍潭澗,確實稱得上是一本教科書,值得我們翻閱,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