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子厚經驗足 上交所化解公司風險路數多
上市公司如何應對挑戰、化危爲機,既考驗公司自身的硬實力,也是如何進一步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的重要命題。日前,國務院出臺《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從六大維度進行全面部署和細緻安排。其中,化解風險、解決突出問題是《意見》舉措的重要內容之一。作爲市場組織者、監管者和服務者,上交所如何踐行《意見》要求,切實推動公司夯實基礎、化解風險?帶着這些疑問,中國證券報記者走進上交所,從公司監管的角度追尋市場參與者們的答案。
專注主業、基礎紮實、底子深厚,是滬市藍籌市場的基本標籤,也是風險化解工作的底氣。今年在疫情疊加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滬市主板的絕大多數公司依然保持韌性,經受住了考驗。1500餘家公司雖然整體營收和利潤水平有所下滑,但仍有九成公司實現盈利,二季度恢復性增長勢頭明顯。“正是因爲滬市絕大多數公司基本面紮實,能夠自我調整適應,我們才能騰出更大的精力,集中更多的資源到少部分公司的風險化解上。”上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結合財務與非財務的多項指標,從經營風險、流動性風險、股東風險等多個維度進行深入排查,真正風險比較突出或困難比較大的是少數,佔比在一成五左右。
雖然佔比不高,但個案風險突出,如不及時化解,也可能出現風險外溢或傳導。實際上,處理好局部風險和矛盾、夯實上市公司基礎,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這個大局中的重要一環,也是落實“六穩”“六保”的客觀要求。爲此,交易所提前佈局,開展了數輪深入摸排,並每月動態跟蹤調整。
風險公司有什麼特點?前述負責人表示,這類公司絕大多數上市時間較長,風險主要由經營性因素引起。例如經過較長時間的經營,出現產能落後、主業萎縮、經營負擔較重等情況。一位市場資深人士表示:“隨着經濟從高速發展邁向高質量發展,有些公司出現暫時性困難,若能通過有效手段拉一把,不僅能助其更快走出困境,對穩定產業生態、市場主體和市場信心的作用也不容小覷。”
改善主業是根本
化解風險是對交易所監管和服務能力的大考。“這是個複雜的系統性工程,很難找到萬能公式。”一位長期身處監管一線的工作人員表示,“要做到既嚴守底線,又能解決公司實際困難。”
長期實踐中,上交所也累積了不少經驗。簡單來說,就是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監管與服務並舉,主業爲本、綜合施策、務求實效。在鮮活的案例中,也可以更加細緻地讀出上交所化解風險的幾個路數。
一是改善主業是根本。上市公司有風險,多半是主業出了問題,風險化解則以監管主業爲抓手,支持公司在主業上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一類是對因行業週期、市場變化出現暫時性困難的公司,要抓住關鍵節點、給予政策空間,推動其利用資本市場加快轉型升級。某汽車零部件企業,押上全部身家進行海外同行業併購,標的資產是其原本體量的7倍,股東和公司面臨很大的資金壓力。相關投行人士告訴記者:“關鍵是要儘快完成方案中配套的定向可轉債發行,這在當時尚屬首例。”爲了讓帶有創新意義的首單快速落地,上交所亦創新流程、加快對接,支持公司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發行。
對積困已久、問題纏身的公司,風險化解過程更復雜,通常是“既要、又要、還要”。以某家“老大難”公司爲例,公司長期主業停滯、資金斷裂、治理混亂,甚至一度“無人駕駛”。大股東、投服中心等合力“施救”,交易所也大力支持,包括督促公司獨立董事出面恢復基本的信披和治理,就公司的方案設計提出合規建議,協調各方訴求,支持公司多步走,完成了資產的剝離與置入。最終在多方努力下,公司成功完成交易,也得以脫胎換骨。
二是主動瘦身穩經營。另一類風險公司暴露的問題與其擴張過快、投資激進、盲目跨界不無關係,監管的化解思路是引導公司認清實情、下定決心當斷則斷。“這個過程中要把握好尺度和界限。”上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核心是以信息披露爲抓手,引導公司認識到風險和問題,主動消除隱患。”
某地產公司前期跨界開展了類金融業務,定期報告審覈發現,這項業務非但計提了大額減值,還涉及向社會公衆發行產品,可能面臨擠兌風險。交易所火速問詢向市場揭示隱患,並第一時間向公司主要負責人瞭解情況、建議公司研究對策。公司最後主動制定了風險化解方案,實控人也拿出真金白銀支持公司快速剝離風險資產。
三是化解大股東風險是關鍵。對於本身質地不錯、經營穩健但受控股股東風險傳導影響的公司,“藥方”就是找準痛點,推動大股東以各種方式化解自身流動性風險。對大股東暫時性的資金緊張,可以通過推動協調其發行債券、處置資產等方式解決。如果涉及讓渡部分股權甚至公司控制權就更復雜,包括對前期自願鎖定承諾的豁免等政策拿捏問題,往往需要一事一議。某公司控股股東資金鍊緊張,質押比例高達80%,實控人還存在重大違規。在控制權轉讓的過程中,涉及要約收購等多項程序,耗時較長。爲幫助公司迅速化解風險,交易所會同相關部門,依法依規積極給予政策支持和方案服務,大股東最終通過股份轉讓加放棄表決權、委託表決權等組合方式,完成了股權轉讓。
四是寬嚴相濟講分寸。風險公司往往還存在各類重大違規,對這些違規行爲處理的關鍵是把握尺度。具體而言,包括時間上的寬限,給予一定整改期、督促儘快解決問題;對於責任上的區分,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爲積極整改、“脫胎換骨”的公司及未有主觀故意的相關方等儘量留有餘地。日前,上交所就上市公司紀律處分標準專門徵求意見,希望將標準精細化、標準化和透明化,從而更好把握嚴守底線和支持發展的平衡。
多方合力協作
今年上半年,上交所已推動20多家公司成功化解風險。“這還不夠。”上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已針對性地制定了下一階段的化解目標和任務清單。”
據悉,下一步,上交所將堅決落實《意見》部署,細化方案,切實推動滬市公司質量邁上新臺階。其中,針對風險公司和突出問題,繼續按照“一司一檔一策”的模式持續跟蹤、推動化解。他進一步強調:“這不能靠單打獨鬥,還需要市場各方的齊心協力、共同努力。”此前,上交所已經與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市場機構等建立了有效的溝通協作機制,着力營造同心同向、羣策羣力的市場發展環境和生態,在風險化解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主動作爲、多措並舉、凝聚合力,滬市公司質量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得以進一步夯實,打開新的局面。(黃一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