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醫療廢棄物回收亂象 醫院是戴奧辛最大幫兇?

文/張坤華、洪綾襄

下了中山高交流道沿着臺四線來到桃園市園區,蜿蜒的產業道路旁東一叢、西一片雜木林,理應是令人舒爽的田野風光,但空氣中卻是愈來愈濃烈的飛灰與惡臭。

居住在臺北市中心的人很難想像,13年來,在距離不到30公里外的桃園市大園區菓林裡三石裡、蘆竹裡周遭的兩萬多位居民一直暴露在重金屬污染、水污染及空氣污染的危險當中有苦難言;居民直指聳立於宇鴻科技公司辦公大樓後方兩根紅白相間的大煙囪是污染來源,宇鴻還放任廢棄物露天堆放,並被查獲非法掩埋污泥爐渣等違規了40次卻仍繼續營運,直到今年六月,才被要求停工受檢。有一位里民還泣訴着丈夫兩年前因肺癌醫院過世,但他們卻不知道,毒害他們健康的元兇,恐怕就是來自守護民衆健康的醫院。

長期亂象醫療廢棄物多委外焚燒 戴奧辛劇毒危害健康

由於部分醫療廢棄物具感染性,也使用大量塑料等複合材質,需要專門處理,公立焚化爐通常不收受醫療廢棄物,因此包括臺北馬偕耕莘林口長庚等18家醫院,除了在院內設置小型焚化爐,其餘均外包民營公司處理,而宇鴻便是最主要的回收業者之一。只是,若業者擅自將如針頭導管人工腎臟等使用大量PVC塑膠所制的醫療廢棄物用最簡單的方法「焚燒」處理,就會產生「世紀之毒」戴奧辛,且濃度是一般垃圾的56.54倍,飄散在空氣中,對人體的傷害不亞於土壤中的污染。

依據《廢棄物清理法》所訂定的「事業廢棄物貯存清除處理方法及設施標準」第八條規定,廢棄物有18種處理方式,其中以熱處理法爲大宗,除了焚化之外,還包含熱解、熱熔、熔鍊、熔融、燒結、蒸餾、熱蒸發及溼式氧化等方式,清運時應以防漏、不易破之紅色塑膠袋或紅色可燃容器密封盛裝;用其他方式處理者,則以防漏、不易破之黃色塑膠袋或黃色容器密封貯存。

雖然法令如此規定,但若就有不肖業者便宜行事,只要是紅袋就一併拿去焚化,就會產生了含劇毒物質的底渣,「宇鴻案」就是醫療廢棄物處理的亂象縮影之一。

在今年7月檢方起訴書中直指,宇鴻科技涉嫌將戴奧辛超標20倍底渣,堆棄在空地,還趁雨天將場內廢液排放到鄰近水圳,造成下游受強酸、鹼及戴奧辛污染,該公司涉及超量回收廢棄物,並透過電腦系統僞造磅單。

事實上,宇鴻污染案只是冰山一角,根據《財訊》深入調查,驚覺醫療廢棄物管理竟有相當大的漏洞,很多醫院連最基本的垃圾分類都沒有做,不僅完全沒有使用「黃袋」盛裝不可燃的感染性醫療廢棄物,大量的針筒、導管、人工腎臟、輸血袋、點滴袋,甚至全部直接用「紅袋」包裹,讓清運公司整批運走,後續究竟有沒有審慎處理還是直接焚化,令人擔憂。

醫院現場》導管、人工腎臟紅袋打包 後續流向乏人追蹤?

經過本刊追蹤各級公立醫療機構公開招標標案後發現,包括臺大醫院新竹分院、臺北榮總高雄榮總、國防部所屬各醫院、新竹縣政府衛生局、署立新營醫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成大醫院等,都在未妥善分類的情況下,就直接委外清運…(本文截自財訊491期,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