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賴祥蔚》書寫家族史小說有助呈現臺灣歷史
客家文學大老鍾肇政享壽96歲,他完成4部大河小說,也被譽爲臺灣文學之母。(家屬提供/賴佑維桃園傳真)
臺灣文壇的瑰寶鍾肇政先生在2020年5月辭世,引發了許多哀思與紀念。鍾肇政的文學地位早已廣受肯定,然而,他的文學使命是否確實被重視,又是否獲得傳承與推廣,卻很值得思考。
鍾肇政廣受肯定的原因,包括他廣爲人知的文學作品,例如1961年在報紙副刊陸續發表的《魯冰花》,這是鍾肇政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魯冰花》在1979年出版,1989年第一次被改編爲電影,後來又陸續被改編爲電影及電視劇,這應該也是鍾肇政最廣爲人知的作品。
鍾肇政最重量級的作品,則是兩部文學巨構,一是1979 年發表的自傳體小說:《濁流三部曲》,二是1980年發表的家族史小說:《臺灣人三部曲》。
《濁流三部曲》的跨時不長,只深入刻劃了短暫的歲月,反映出主人翁在大時代變遷中的觀察與迷惘。《臺灣人三部曲》則跨越了三個世代,長度剛好銜接臺灣割讓給日本的這段時間。
鍾肇政的歷史小說,儘管人、事、物未必實存,但是其中所抒發的感懷與情感卻非常貼近真實記憶,因而引發高度共鳴。他的作品所呈現出來的本土歷史記憶,不但有別於官方史觀,更未必是客觀存在的過去。這種歷史書寫,如今被稱爲新歷史主義,美國學者格林布萊特認爲絕對客觀根本不存在,必須透過主觀詮釋。相較來看,傳統的歷史主義則是試圖客觀建構、甚至還原歷史。新歷史主義影響了當代的歷史小說書寫,以虛構去重新理解與詮釋歷史真實。當然,在新歷史主義被提出來之前,早就有作家以這種方式寫出好的歷史小說,其中就包括了鍾肇政。
除了積極投入創作歷史小說等文學作品,鍾肇政也持續編輯臺灣作家的作品,因而被尊稱爲臺灣文學之母。桃園市長鄭文燦在2015年開始舉辦「大河長流-2015鍾肇政文學獎」,深耕文學的意義非凡,尤其2018年加入「長篇小說」這個獎項,鄭文燦更強調這是代表對鍾肇政的一份致敬,因爲他透過歷史小說呈現了臺灣命運。正因如此,這幾屆的長篇小說得獎作品,多爲優秀的臺灣歷史小說。桃園市此舉,可以說是深深體會了鍾肇政的文學使命。
所有公民的家族史,纔是真正的臺灣史。家族史的書寫很不容易,真實故事又未必便於普及。退而求其次,書寫家族史小說應該更有助呈現臺灣歷史的記憶與精神。家族史小說的書寫,正是鍾肇政文學使命之核心,值得推廣與深化到家家戶戶,進而再從小說文本向影視作品邁進,成爲重要的文化創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