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歷史當道!竟成認知作戰利器(賴祥蔚)

繼公視電視劇《斯卡羅》之後,《茶金》接棒引發大家對歷史的熱議。歷史,也可以不必這麼沉重,單純當成故事看,當成影視創作的改編素材也很好。(圖/茶金臉書)

繼公視電視劇《斯卡羅》之後,《茶金》接棒引發大家對歷史的熱議。

學歷史有什麼用?很多學生經常這麼問。西元前五世紀的古希臘學者修昔底德曾說:「歷史會重演。」西元六世紀唐太宗李世民也說過:「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兩人不約而同,說出歷史的重要性。

歷史,也可以不必這麼沉重,單純當成故事看,當成影視創作的改編素材也很好。

不管是鑑往知來,或者是欣賞歷史趣味,或許還是會有人覺得這兩者實際應用的價值不大。是嗎?

厲害的來了,誰都沒想到歷史再度當道,而且竟是用這種面貌。當臺海兩岸的緊張氛圍,隨着共軍軍機繞臺而漸漸升溫。當中國崛起,中、美兩大強權的對抗,會不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飽受關注?未來會發生戰爭嗎?還是,戰爭其實早已開打,以一種全新的面貌——認知作戰。

認知作戰其實不是新鮮事,古代兵家早就說過:「攻心爲上。」不過這個議題受到關注,跟中共先後提倡「三戰」(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以及認知作戰有關。「三戰」從2003年提出以來,討論已多;在臺灣,過去一年,認知戰才受到比較多的討論,但是早在2016年假訊息影響美國總統大選以來,就已開始受到注意。

臺灣有研究者指出,中共《解放軍報》曾強調認知戰,尤其「制腦權」,戰術包括:一、透過宣傳敘事進行「感知操縱」;二、「切斷歷史記憶」推廣新價值;三、改變意識形態並「改變思維範式」;四、「解構象徵」以挑戰國家認同。前面這段話,把歷史變成了認知作戰的利器。但,這是中共解放軍獨創、新發明的策略嗎?其實不是。

中國大陸各界對於認知戰的討論由來已久,曾華鋒、石海明兩位軍事研究人員,在2014年出版的《制腦權:全球媒體時代的戰爭法則與國家安全戰略》(解放軍出版社)一書,就提到了「制腦權」這個觀念。

曾華鋒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冷戰期間,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就是通過交流,逐漸滲透西方的價值觀念。他提出「制腦權」,是用來批評西方的認知作戰,而且歸納四種主要方式:一是「感知操縱」,托夫勒在《戰爭與反戰爭》一書中,將感知操縱的工具歸納爲六個方面。二是「切斷歷史記憶」,藉此改造人的思想與社會意識形態。三是「改變思維範式」,促使人們背離明顯的事實而接受謬誤的結論。四是「解構象徵」,通過嘲諷和戲說歷史輝煌成就、偉大人物及文化,導致人們逐漸喪失本來的認同感。所以最會搞「認知作戰」的,是號稱自由民主的美國啊。

歷史被當成認知作戰的利器,正好彰顯歷史在當代的重要性。不管到底是誰在發動認知作戰,也不管是誰在利用歷史發揮「制腦權」,只有能掌握歷史、善用歷史者,才能獲得勝利。

(作者爲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歷史小說作家)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