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之四丨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突破

城鎮化是伴隨工業化發展、非農產業在城鎮集聚、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的自然歷史過程,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要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深入實施以人爲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提出“實施潛力地區城鎮化水平提升行動”,圍繞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明確了潛力地區提高城鎮化水平的發展方向、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

一、工業化城鎮化相輔相成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工業革命以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史表明,城鎮化與工業化是共同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本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時間。我們要後來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來,決定了我國發展必然是一個‘並聯式’的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因此,要堅持城鎮化和工業化“兩手抓”,促進兩者協調發展。

城鎮化與工業化相伴相隨、相互促進。工業化是城鎮化的物質基礎。工業化帶動勞動力需求增長,吸引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決定了城鎮化的規模和速度;同時,產生了新的生產方式,創造出更豐富多樣的物質產品,爲一個國家或地區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提供了物質保障和基礎。城鎮化爲工業化提供載體支撐。城鎮化通過匯聚大量人口和生產要素,產生了集聚效應和規模經濟,降低了工業生產、商品流通、公共服務等成本,極大提高了生產專業分工程度和全社會生產效率,爲現代工業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同時,也形成了龐大的市場需求,刺激生產活動大幅增長。

工業化和城鎮化如果脫節會產生衆多弊端。如果城鎮化滯後於工業化,將阻礙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入城鎮就業和定居,抑制內需增長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同時會導致城市配套設施缺乏,出現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問題。如果工業化滯後於城鎮化,城鎮化進程缺乏產業支撐,會導致拉美國家的“過度城市化”現象,出現城市產業“空心化”和社會治安環境惡化等問題。實踐表明,只有城鎮化與工業化形成良性互動,纔能有效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穩步前進。

二、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具有重大意義

有利於優化生產力佈局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各地區城鎮化工業化發展不平衡是我國區域發展不協調的重要原因。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促進資源要素高效集聚、產業梯度轉移,有利於拓展製造業發展新空間、培育形成新的增長極,有利於推動人口經濟佈局更加合理、區域發展更加協調。

有利於推動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統籌。工業化是保障物質產品供給、促進技術進步、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力量,城鎮化蘊藏着巨大的內需潛力。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既有利於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升級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壯大實體經濟,又有利於激發有潛力的消費和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從而更好地發揮我國完整工業體系和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實現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統籌,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有利於促進就業增收和增進人民福祉。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推動以產興城、以城促產、以業聚人,不僅能爲農業轉移人口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爲增加居民收入提供有力支撐,而且能提高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城鎮功能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惠及廣大人民。

三、以潛力地區爲重點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突破

《行動計劃》提出,以冀中南、皖北、魯西南、豫東南、湘西南、粵西、川東等城鎮化潛力較大的集中片區爲重點,兼顧其他城鎮化率低且人口規模大的縣(市、區),部署實施潛力地區城鎮化水平提升行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行性。

在潛力地區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有需求。潛力地區人口規模較大、城鎮化水平相對較低,是農業轉移人口的主要來源地。縣城是連結城鄉的橋樑紐帶,是城鄉要素跨界配置、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縣城生活成本與大城市相比相對較低,進入縣城就業居住生活成爲越來越多農民的選擇。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農業轉移人口有進城定居意願,且首選地是縣城。從近年來城鎮化工作實踐看,農民到縣城買房子、向縣城集聚的現象很普遍,農民選擇就近城鎮化越來越成爲趨勢性現象。

在潛力地區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有動力。潛力地區勞動力資源豐富、區位交通便利、有一定的產業發展基礎,具有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獨特優勢。以皖北地區爲例,近年來通過精準對接長三角地區生產配套需求和產業轉移,特色優勢產業集羣不斷壯大,城鎮就業吸納能力提升明顯。如宿州市轉型升級傳統產業、培育引進新興產業,2023年工業投資同比增長51%,帶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1.71個百分點,增速均位列長三角地區前列,實現了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互促互進。

同時應看到,潛力地區有部分位於農產品主產區,應堅持集中佈局、點狀開發、緊湊發展,在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牢牢守住國土空間規劃劃定“三區三線”的前提下,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推進以縣城爲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應防止地方政府以項目建設名義盲目舉債,堅決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防範加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作者: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 黃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