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避免躺在家裡也中槍 眼鏡行因應數位經濟的轉型策略
日本快時尚眼鏡進軍臺灣,深獲年輕消費者喜愛,將臺灣市場慢慢吞食。圖爲眼鏡門市消毒防疫,讓上門的民衆安心配鏡。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來臺灣眼鏡行如雨後春筍的成長,幾乎五步一小店,十步一大店,進入戰國時代,它們如何提升競爭力?各眼鏡行莫不使出渾身解數,主要策略不外乎「低價化」、「智慧化」、「電子化(善用電子商務)」等。
事實上,它們並未闖出一條血路來。我們看着眼鏡行,一家家開,也一家家關閉。傳統眼鏡行更打出1,980元配眼鏡的策略,但它們沒有學到精髓。一來,鏡框選擇少,二來,流程沒改善,而且還是存在着「配一支眼鏡想賺很多錢」的思維。時代變了,做生意的方式要改變。眼鏡行也學日本快時尚把店開進百貨公司,但生意也不見得好。爲什麼生意不見得好呢?第一,不夠投入;第二,不敢下大決心。通常它們的鏡框都是向中盤或大盤商下訂的,一次要下貨幾千只,價格纔會降低。中、大型商拿出來讓人挑的,都是賣剩的。如果要下大訂單,就要至少50家來分銷,若量太少,打不過快時尚。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時代的趨勢。日本快時尚JINS,2015年開始進軍臺灣,目前已經開了一百多家店,在各大百貨商場都有設櫃,由於商品種類和價格、服務流程幾乎與日本同步,頗受臺灣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的歡迎。
日本眼鏡市場規模一度高達5千多億日圓,傳統眼鏡行把眼鏡當成矯正視力的商品,經營販賣方式不是以使用者爲主體,價格動輒上萬日圓,再加上過去十年日本人習慣戴隱形眼鏡,眼鏡市場一度萎縮至4千億日圓以下。
但從2010年起,新一代的眼鏡行主打平價、快速及機能性的概念,爲眼鏡創造出附加價值,並以顧客需求爲經營策略,年輕人紛紛將眼鏡視爲裝扮的一部分,眼鏡市場逐漸復甦,平價時尚眼鏡行成爲主流,前五大通路的營收就佔了整體市場的一半。
這些日本快時尚的眼鏡也用同樣的概念將臺灣市場慢慢的吞食。它們是怎麼賺錢呢?
第一,向大工廠批發,降低成本及售價:日本廠商直接向大工廠下訂單,交貨後不透過盤商,直接進到眼鏡門市銷售,成本大幅下降,降低產品的售價,眼鏡售價是一般價格的一半或1/3的價格。
第二,整合產銷流程:日本眼鏡行進一步向上整合產銷流程,提升商品機能研發與時尚潮流預測的能力,從商品企劃、生產、流通到門市的銷售及行銷活動全都一貫作業,而且每個環節都全力打造出差異化的特色。
第三,快速且不追加費用:最快30分鐘可交眼鏡,而且度數高的人若要選用超薄鏡片,不用追加費用。
第四,開設虛擬商店:爲了拉近與年輕世代的距離,還開設虛擬商店,提供「設計、訂購自己的眼鏡」服務,消費者下載App,即可進入JINS 的網路商店挑選鏡框,設計自己想要的鏡框花色,完成後寄出,便可依取貨時間在門市拿到眼鏡
第五,導入人工智慧:JINS推出新服務「JINS Brain」,消費者戴上眼鏡,透過iPad熒幕,就能讓AI店員幫忙判讀眼鏡配戴適合度。「JINS Brain AI人工智能判讀服務」即日起引進臺灣。
根據前述的發展趨勢,我們可以看出在眼鏡行業裡,在早期的時代,眼鏡都是功能性的,近視,亂視,老花,一般的人在五十歲後都會有二隻或三隻眼鏡,老年人的消費不會比年青人差太多,但是快時尚把這個規則打亂掉了。主要是三方面:(1)眼鏡變得很便宜;(2)眼鏡變成裝飾物了;(3)配眼鏡速度變快。
根據上述發展,我們可以導出下結論:「邁入數位經濟時代,如果不努力,或努力不得法,躺着也會中槍。」因爲,外來廠商利用人工智慧、數位工具,投年輕人的所好。
最後,我們捫心自問:「臺灣眼鏡行還能起死回生,因應挑戰?」我們認爲仍有機會,但應採取以下策略:第一,線上電商和線下門店,緊密結合。第二,在FB、IG、YouTube上打廣告,貼近年輕消費者。第三,提高客戶黏着度,要他們來店以後,就會一直來。尤其是年青人,方法很多,但要有一套整合流程。」
最後,呼籲臺灣眼鏡行必須團結,有策略、有作法,揚棄賺大錢、快利潤的舊思維。善用數位工具,瞭解消費者,整合流程,如此,我們一定還有機會可以打敗純電商和快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