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給出的這一信號,或預示着樓市將發生一場“鉅變”?

事實上,如果對這一類信息有所關注的人會發現,這種造勢行爲如今已經出現。有些媒體把申請提前還貸,直接替換成了辦理房貸的人將銀行圍得水泄不通。近兩年,有關房市交易的各種火爆信息不斷髮布,爲很多購房人造成了一種錯覺,很可能未來樓市會進行全面漲價,住建部如今釋放的這一信號,從某種程度上也預示着未來的樓市將迎來一場鉅變。

【住建部釋放的信號】

要想知道樓市是否有回暖的可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走遍每一個樓盤,並且將注意力放在土地拍賣的價格上,市場處於何種狀態,並不是單靠宣傳就能達到的,最近一段時間,影響樓市的各種政策不斷出現,銀行開發商和購買者之間的較量,已經達到了白熱化的狀態。

以提前還房貸作爲例子,銀行是沒有任何道理可講的,尤其是前幾年在較高利息額下貸款的購房者也會無比氣憤,這種情緒會變得愈加嚴重。

從這一件事情可以看出,老百姓的意識相對是比較強的,並沒有想象中的好忽悠。如今房地產之所以進入到低迷的狀態,是因爲老百姓不願意掏錢,並沒有出現報復性消費。通過2023年1月份央行發佈的數據可以看出,存款額新增了60,000億元,在單月創下了新高。

國家希望的是老百姓,手中有錢,將其全部進行消費投入到房市中,從而才能讓國家的經濟快速運轉,尤其是前一段時間,國家相關部門表示未來房地產依然是我國的支柱型產業,房地產對我國整體經濟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2023年的經濟情況如何?與樓市是否能回暖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

在過去這一年中,發佈了諸多刺激性的政策,十八般武藝俱全,所有的手段紛紛上演,依然無法激發大衆的購買力,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

【爲何如此重要?】

李嘉誠曾經在公開場合中表示,任何一個產業如果進入到飛速發展的狀態,很可能會難逃被摧毀的局面,曾經的鬱金香、藏獒,都沒能逃脫如此厄運,現如今的樓市也將步入後塵。房子的總價如此之高,並不是輕易能消費得起的,而且很多家庭的房子已經處於飽和的狀態,這也是無法迴避的現實。

日經中文網發佈了一條信息,將年輕人生活的狀態呈現出來,也是令人非常心疼的。

在日本工作6.8年就可以購買一套房子,在美國工作5.4年就可以購買一套房子,即使是在我國的頭部城市中,需要工作13年的時間才能達成所願。

在我國衆多城市中,長沙的幸福指數相對於比較高的,但也需要工作7年以上的時間,很多專家探討年輕人爲何不願意買房,並不是年輕人不夠努力,也不是因爲他們年齡不足,而是現在的房價過高,對年輕人而言,掙錢非常困難,揹負在他們身上的壓力很多,所以,纔出現了這種艱難的局面。

尤其是近兩年,大部分居民的收入都處於下降的狀態,有太多未知的因素影響,使大衆購房的意願大幅度地降低,而且針對買房人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出現。

要想讓房地產重新迴歸到穩定的狀態,勢必要進行一次徹底的改革,這也會使房地產的制度迎來鉅變。

住建部釋放出了相應的信號,未來將要取消房屋的預售制度,現房的時代即將來臨,爛尾樓未來將不復存在。這一信號是從2022年的2月8號財經日報中發表出來的。

住建部的部長倪紅曾表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行現房銷售的制度,即便是實行預售的制度,也要保證責任到位,避免資金抽離,使樓市承擔不必要的風險。

這一信號的發佈,能避免交了首付之後繼續等待2~3年的情況,很可能因爲各種外力因素的影響無法準時交房,甚至還可能會面臨爛尾樓的出現。

現如今在全國問題樓盤的數量是非常多的,這或多或少都與預售的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想必隨着這一信息的釋放,未來預售制度很可能會被取消,現房銷售將成爲未來的重點,其中北京、濟南、合肥、寧波、福州、西安、杭州等多個城市對這一政策表示支持,並且願意成爲其中的試點城市。

預售制度在房地產行業中已經執行多年,現如今要取消,阻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2022年的期房面臨強大的停工潮,這對購房者而言是很不公平的。

從某種程度上抑制了購房者的意願,爲了讓樓市能更快地回暖,只有使制度保持在更加健全的狀態下,才能避免各種不利因素。

其實,預售制度在香港已經被撤銷多年,但在預售制度存續期間,對我國整體的經濟增長和樓市的發展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到現如今處於人人喊打的狀態,歸根到底,問題出現在監管上,如果不能杜絕開發商空手套白狼的行爲,很可能也會使樓市的風險不斷擴大。

【總結】

從不同角度衡量取消預售的制度,對開發商是巨大的打擊和挑戰,看似合理,但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做儲備,未來房地產公司也將面臨着經營困難的情況,現如今二三線城市積壓類處於居高不下的狀態,需要2~3年才能將其徹底消化掉,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中,有很多爛尾樓停工的工程,如果處於期房銷售的狀態,被坑的是老百姓。

這一制度的取消,最大的阻力停在了開發商的身上,但是,不得不說,現房現售無論是從老百姓的角度還是從國家的角度考慮,都是極其有利的,這一項政策的落地會使整個房地產行業迎來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