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三管齊下挽救失序的防疫

社論

疫情爆發到現在,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爲什麼臺灣外購疫苗進度如此落後?不只是上海復星代理的BNT疫苗,臺灣對所有WHO認可的疫苗,採購進度都在國際墊底。當然,可能是政府對臺灣疫情預估太過樂觀,未跟上國際搶購疫苗的風潮,但近日「高端疫苗」股價的不正常波動,卻啓人疑竇幕後是否有不可告人的動機

釐清扶植產業或炒股

高端疫苗在疫情前股價約30元左右,上週五(5月28日)收盤價是389元,疫情期間大漲12倍,市值增加762億元。衛福部向高端採購的疫苗數量,最多是1000萬劑,以1劑50美元來計算,總金額也只有150億元,這還沒有扣除成本。顯然,政府150億元的採購案,不足以支撐高端增加的762億元市值。

股票有本益比,也有「本夢比」,高端投資人期待的,是藉由政府的扶植,高端疫苗可以在國際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但現在的情況是,「別人都已經跑完一圈了,臺灣還在綁鞋帶」,有已實際接種數億劑的國際疫苗大廠,誰會把只做完二期試驗的臺灣疫苗當作選項

因此,要達成這個期待,必須藉由政府的力量,以臺灣人民接種的成效,來當作高端疫苗的「第三期試驗」,爲高端疫苗加值。這也就是爲什麼民進黨的「扶植國產疫苗」,其實是減少國外疫苗的採購,來逼迫人民接種國產疫苗。

生技產業是「高風險、高報酬」,政府「扶植國產疫苗」沒有錯,但不能因此排擠購買國外疫苗的空間。國產疫苗應該是扮演「備胎」、「保險」的角色,政府可以政策扶植,但必須合法,更不能造成危害國人健康的疑慮。

隨着疫情的爆發,人民卻發現政府根本是有意拖延國外疫苗採購,甚至對於地方、民間的自行進口疫苗也予以刁難。社會反彈的聲浪越來越大,對民進黨執政者的信任瀕臨破產

跡象首先反映在高端股價上,5月30日週日下午,高端和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佈「已於5月28日簽署最多1000萬劑的疫苗採購合約」,這個消息看似利多,但隔天開市後,高端卻連兩天連吞兩根跌停板,市值蒸發19%,1日收盤還有9000多張賣單下不了車。投資人如此信心不足,是因爲這個「利多消息」太不合理

指揮中心早在2月,就公開了擬採購國產疫苗的數量,這個利多其實是舊聞;現在高端二期試驗尚未解盲,指揮中心就急着簽約,未來二期解盲若不成功,合約不也是廢紙一張?再者,週五籤的約,爲什麼當天不講,卻在週日急急忙忙地發佈?市場的集體反應代表,「利多」是某些大戶想下車的車票

監督力量應挺身而出

「扶植產業」跟「炒股」很難釐清,但客觀的現實是,執政者的一舉一動,都能夠極大程度影響高端股價。面對輿論的質疑,蔡英文總統親上火線,表示「財產申報都公開透明,也做了內部清查,相關政務人員沒有炒股問題」。這樣的澄清,好似「此地無銀三百兩」。政務官的財產申報沒有,就證明沒有人炒股,這有說服力嗎?

這樣的政府,連檢察官都看不下去。臺北地檢署檢察官林達投書,國產疫苗的第三期試驗,是否等同在全民範圍進行;若是,則保守估計省下60億元,是否合理?另一位不具名檢察官則說,「總統都說已經清查,沒人炒股,那金管會跟檢調還能動嗎?」

連檢察官都對政府的清廉提出質疑,國人對政府的信心恐怕已在崩解邊緣,要挽救失序防疫作爲,必須政治、行政、司法,三管齊下。

第一,民氣可用,在野黨應成立疫苗調閱小組調查疫苗決策過程,公開國產疫苗的補助以及合約內容;臺灣是國產疫苗唯一的客戶,沒有比價的問題,也就不能允許保密」作爲藉口

第二,金管會身爲《證券交易法》的主管機關,應該要徹查高端股價暴起暴跌的背後,是否有內線交易行爲。

第三,臺北地檢署應挺身而出,扮演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角色。

其實政府整個防疫決策中,從外購疫苗談判、內購疫苗決策過程有無弊端、政府官員和重要黨務人員及其三等親有無炒作國產疫苗股價、有無涉入內線交易等,都是檢察官調查職責所在,分內之事

我們知道,檢察官有檢察長的壓力,檢察長受法務部長的人事權左右;但現在的臺灣人民已是性命交關,憲法保障司法官獨立性,爲的就是此刻他們能夠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