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防疫主戰場邁入社區感染
清明連假恐爆發社區感染,醫警告要戴口罩,兩週後可能一波確診高峰。(本報系資料照片)
繼曾去過金山、烏來老街的案268、臺師大學生案322,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日公佈的社區女保全案336,近日出現3起感染源不明確診案,指揮官陳時中坦承,已出現零星社區感染源,這3起本土案例提醒我們,必須正視社區感染的迫近,以及社區隔離與檢疫可能造成的破口效應。任何一點疏失,代價就是民衆寶貴的健康與生命。
臺師大成爲成大、清大、政大、文藻、實踐後,第6間有師生確診的大學,但必須嚴肅以對,這是第一宗大學本土感染案例。這名學生並無出國史,至今仍查不到感染源頭。現在查不到感染源的案例還只是個位數,卻顯示社區已有小型、片斷的感染鏈存在,必須防微杜漸,腳跑在病毒的前面,在病毒能大量在社區擴散前就截斷散播管道,這需要超前部署及嚴密防堵。
對境外防堵不夠嚴厲
臺灣在第一波防堵大陸病毒時作法迅速果斷,因而疫情成長曲線比其他各國都來得晚而低。但當歐美出現第二波傳染潮、歸國臺人帶來第三波傳染潮時,我們的防疫決策卻不夠決斷,與防堵大陸相比似乎有雙重標準,既沒有及早阻斷歐美來臺人流,對返國的海歸潮也失之於寬鬆。臺灣的確診人數從兩位數突然飆破300,正是因爲我們對第二及第三波的防堵不夠嚴厲。
無論是武漢包機、類包機還是鑽石公主號乘客,返臺後都要送隔離中心,待滿14天無狀況才能返家。但最近旅外民衆大量返臺,每天入境人數毫無限制,卻只要回家進行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而這些民衆大多來自歐美地區,美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的確診人數已經超過大陸,義大利死亡人數更高達1萬3000多人,何以來自這麼危險地區的民衆竟可以回家和家人親密相處?
觀光局機場人員因爲接待主管之子返國,不但自己被感染,還傳染給家中5歲的小孩。如果返國者先集中送往特定隔離檢疫處所,還會有機會讓他們喝咖啡傳病毒嗎?同住在一個屋檐下,一般家庭很難分隔出足夠的隔離距離,何況家中可能還有老幼孕弱等高風險者,感染機會相當大。居家隔離或檢疫者不能外出,但家中其他成員可以自由外出活動,有可能在感染但無症狀的情況下到處散播病毒,還不提至今已發生多起居家檢疫者趴趴走的事件。這不但是把風險放入家庭中,更是帶入社區裡。
問題是,現在居家檢疫者多達5萬,光臺北市就快2萬人,雙北檢疫旅館一房難求,因爲事前完全沒做好準備,沒有安排好足夠的處所,只好把這些高風險者放回家,但我們其實可以做得更好,例如協調更多旅館,或徵召軍營、校舍、公務單位甚至救國團活動中心。一面管控返國人數,一面將風險者集中隔離,一面增加篩檢量,及早發現確診者以隔離治療。臺北市長柯文哲抱怨紐約比武漢危險,要中央「不要一直放人進來」,正點出疫情可能的破口危機。
忍一時的麻煩與不便
疫情指揮中心已宣佈社交距離指引,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但有關餐廳、電影院等人流密集場所,則放在第二階段強制規範中實施。在此我們不妨參考一下香港的作法,確診數700多的香港日前宣佈禁止4人以上集會,關閉電影院、電玩、健身房、KTV等娛樂場所,每期14天。臺灣確診案例已超過300,而且近來增加很快,應該慎重考慮讓空間密閉的電影院、KTV、舞廳、夜店等場所暫時停業。陳時中說戴口罩也可以唱歌,其實在KTV裡不但要飆歌,還要吃吃喝喝、唱唱跳跳,哪裡戴得住口罩。至於舞廳夜店裡推杯換盞、磨磨蹭蹭,健身房裡氣喘吁吁、揮汗跑跳,都是高風險的行爲。防疫超前一點沒關係,代價只是民衆一時生活上的不便,但如果防疫動作比病毒慢,代價可會非常慘重。
蔡總統宣示的「防疫關鍵14天」已經結束,以臺灣目前的疫情狀況,距離封城確實還有一段距離,但要保持住這個距離,讓大家不必在將來蒙受歐美禁足令的痛苦,我們就必須把防堵病毒的每個環節都做到滴水不漏,快點把所有看得到及預想得到的防疫破口都堵起來,才能爲民衆健康安全做最大維護。
拒病毒於境外的「關鍵14天」已結束,目前主戰場進入發現、掃蕩本土案例的新階段,關鍵在中央指揮中心,決策必須更迅速果斷,府院須提供必要的授權與資源,民衆也要忍一時的麻煩不便,絕對勝過日後悔不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