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車生產一致性問題出自零部件環節 關鍵在責任主體意識

工信部近期對載貨汽車專用車、掛車、乘用車等四個類別傳統汽車產品監督檢查結果顯示:汽車生產一致性問題涉及一些零部件生產不合國家標準管理規定。汽車生產一致性直接關係到社會公衆利益,務必得到保障。”

近日,工業信息化部發布通報,根據《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公佈了對近期組織的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結果。在載貨汽車、專用車、掛車、乘用車四個類別的傳統汽車產品監督檢查中,共有24家企業的24個車型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這些整車生產一致性問題基本上出自相關零部件環節

記者瞭解到,這個傳統汽車監督檢查結果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一致性違規企業作出處理之後發佈的。一直以來,產品一致性問題導致車輛無法銷售公告產品撤銷、企業資質撤銷的情況時有發生。無論傳統汽車生產企業,還是新能源汽車製造商,解決生產一致性問題,都需落實責任主體意識,建立生產一致性體系

■生產一致性問題備受相關部門重視

“整車在研發、設計完成之後要去做實驗,之後便是形式認證、上公告等流程。上公告之後,汽車企業才獲批生產和公告一模一樣的整車。”一家傳統汽車企業不願透露身份的負責人(以下簡稱“某汽車企業負責人”)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所謂生產一致性,具體來說,就是車輛生產企業保證實際生產、銷售的車輛產品的有關技術參數、配置和性能指標,與《公告》批准的車輛產品、用於試驗的車輛樣品、產品《合格證》及出廠車輛上傳信息中的有關技術參數、配置和性能指標一致。

一直以來,相關部門對生產一致性問題都很重視。記者瞭解到,2010年6月,根據《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和《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了《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辦法》(簡稱《管理辦法》),並於當年7月1日實施。此次,工信部在載貨汽車、專用車、掛車、乘用車等4個類別的傳統汽車產品監督檢查中,發現共有24家企業的24個車型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

具體來看,傳統載貨汽車共涉及11家企業的11個車型產品,涉及制動系統、側後防護裝置、OBD系統故障指示器、標誌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或管理規定。傳統專用車共涉及5家企業的5個車型,涉及車身反光標識、產品標牌內容、標誌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或管理規定。傳統掛車共涉及5家企業的5個車型,涉及倉柵結構、制動系統測試部件、標誌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或管理規定。傳統乘用車共涉及3家企業的3個車型,涉及內後視鏡、座椅頭枕、液壓制動軟管等生產企業名稱與《公告》備案參數不一致,不符合《公告》管理要求。

新能源汽車獨立評論員曹廣平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與新能源汽車相比,傳統汽車擁有成熟的四大製造工藝(衝壓、裝焊、塗裝、總裝),其生產方式也相對成熟,大多是流水線標準化生產,且行業標準也已經相對完備,生產一致性應該能夠有較好的保證。

記者瞭解到,在2020年11月,工信部在組織對乘用車、客車、專用車3個類別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監督檢查中,北汽集團、廣汽集團、廣汽本田、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等25家車企都被檢查出不符合標準規定的產品。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成熟,產品一致性問題也逐漸受到行業關注。

■生產一致性問題頻出行業監管帶來壓力

記者瞭解到,人們對不同車型生產一致性關注的重點也不一樣。比如,對於傳統燃油汽車來講,貨車主要包括整車結構參數、側後防護裝置和柴油貨車環保能耗等13個項目;專用汽車主要包括整車結構參數、側翻穩定角、制動系統、汽車防抱制動性能等10個項目;乘用車主要包括機動車安全、國六排放、燃料消耗量等7個項目。

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講,新能源乘用車主要包括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純電動續駛里程及電能量消耗量、動力電池能量密度、鋰離子動力蓄電池包和系統安全性要求、輕型混合動力汽車能量消耗量等10個項目,新能源客車主要包括客車結構安全、內飾材料燃燒特性、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蓄電池單元熱失控試驗等15個項目,新能源專用車主要包括機動車安全運行強制性項目、電動汽車安全要求、純電動續駛里程及電能量消耗量等6個項目。

曹廣平告訴記者,生產一致性關係到產品質量與產品安全,與消費者利益息息相關,並且與交通安全、環境保護、節能環保等公共利益也有關聯。如果產品不符合國標或相關法規,重則會造成產品質量事故、交通事故,輕則造成用戶或公共利益的損失。

業界專業人士表示,工信部公佈近期組織的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結果,預示着工信部對汽車產品生產一致性管理由理論轉向實際行動。做好生產一致性管理工作、滿足法規要求、規避運營風險,已經成爲汽車生產企業當務之急。

行業監管帶來的壓力,對於傳統汽車製造企業和新能源汽車企業同樣適用。

2010年6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辦法》公告。《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辦法》顯示,車輛生產企業是生產一致性管理的責任主體,應當建立和完善生產一致性管理體系,保證車輛產品一致性。

記者瞭解到,2018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就對2017年各地公安交管部門通報存在較多違規問題、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中發現問題的18家企業進行了約談,並予以通報。雖然主管部門“動真格”,國家多次發文對生產一致性問題進行規制並且嚴格督查,但是生產不一致現象依然存在。這是值得人們警惕的問題。

■整車企業責任重大應建立生產一致性體系

“嚴格說來,車輛生產企業是生產一致性管理的責任主體,應當建立和完善生產一致性管理體系,應該負總責。”某汽車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生產一致性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應該歸結於整車企業。他表示,整車企業負責管理工廠、負責管理供應商等各方面,如果整車企業擁有較完善的體系,可能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旦整車企業管理出現了漏洞,或者企業有投機取巧等原因都會造成生產不一致問題。

曹廣平也提到,檢查出現問題後具體是汽車企業還是零部件企業負責任,要具體事件具體分析。整車的檢查、標定、檢測環節出了生產一致性問題,由整車企業負責;零部件購銷、裝車、調試環節出了生產一致性問題,由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共同負責。

記者瞭解到,對於整車企業來講,建立生產一致性管理體制涉及方方面面。比如,某日系汽車生產企業汽車產品生產一致性管理體制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工作:法規一致性保證、車輛生產過程中的一致性保證、車輛零部件的一致性保證、整車一致性保證、變更管理、合格證管理。

某汽車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生產一致性管理體系涉及到的內容很複雜。對於車輛本身來講,後期如果有整車企業導致的設計變更、或者供應商變更等情況,都有可能造成生產不一致。不過,他也提到,如果由於整車企業的供應商偷工減料、供應商設計變更沒有管控好等因素,也會造成生產不一致問題。

根據一汽豐田工作人員的表述,對於車輛零部件生產一致性保證,既包括零部件供應商的選定與日常管理,又包括量產後的供應商日常管理以及特殊零部件的日常管理。具體來說,整車企業經過綜合評價來決定供貨商。其中包括:有能力提供顧客滿意的零部件,品質、技術、價格、數量及交貨期的確實性和穩定性,經營的穩定性和技術開發能力。此外,特殊零部件的日常管理也包含很多方面。比如,中國法規監管對象零部件(CCC、環保等法規要求零部件)由整車企業品質管理部署實施SI法規監查;CCC強制認證零部件,由品質保證部聯合調達部對供應商的CCC證書有效性進行監控,並定期實施供應商的工程監查。

■監管正在加強行業人士建議加大懲罰力度

政府部門對汽車行業的監管正在不斷加強。近年來,各汽車主管部門逐步加強了車輛產品一致性監管的力度,並出臺了一系列的規範,車輛生產一致性管理成爲車輛生產企業非常關注的問題,車輛生產企業需搭建產品生產一致性管理體系,實現對產品全生命週期的一致性管理,滿足國家及企業對一致性管理的要求。

曹廣平告訴記者,不能保證產品生產一致性的車輛生產企業,嚴重違反造成重大責任事故的,要負相應的法律責任。對上述檢查中發現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的車型,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辦法》以及《公告》管理的相關規定,依法依規處理。企業所在地省級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督促企業儘快查明產品問題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並按期整改到位。

據悉,2020年12月,工信部約談新能源汽車產品監督檢查中的25家汽車企業並作出處理決定。根據違規情節輕重,工信部對違規企業依法予以撤銷或暫停違規產品《公告》、暫停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申報等行政處理,並將違規信息納入企業信用記錄,列入後續重點監管對象。

爲何生產一致性問題屢禁不止?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主要還是廠家利益驅動所致。對此,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也曾表示,生產一致性問題在行業內,特別是商用車領域較爲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也是廠家受利益驅動所致。

《管理辦法》第十條明確規定:“對於不能保證產品生產一致性的車輛生產企業,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視情節輕重,依法分別採取通報、限期整改、暫停或撤銷‘免予安全技術檢驗’備案、暫停或撤銷其相關產品《公告》等措施”。

“生產一致性首先是企業的責任,製造廠家要有生產一致性的管理制度,並按期檢查生產的產品是否與申報公告的產品相符,尤其是在安全性方面是否達到相關標準的要求。”不過,曹鶴也曾表示,由於政府相關部門在監管方面力量不足,導致部分製造企業存在投機取巧行爲。即便被查出生產不一致,也不過是取消相關產品的《公告》,相比國外因生產不符合法規產品而導致的鉅額罰款,國內的處罰則顯得不痛不癢。

■各方發揮職責協同生產一致性管理與檢查

如何確保汽車零部件生產一致性、符合國家標準或管理規定呢?曹廣平告訴記者,基本上分爲工信部嚴格管理與檢查,以及車企嚴格管理與自查。

據悉,按照國家對車輛生產企業實施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制度,工信部依法對《公告》內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生產一致性進行監督管理。車輛生產企業應當編制、執行、適時調整《企業生產一致性保證計劃》,並存檔、備查;定期編制《企業生產一致性信息年報》,並存檔、備查。工信部通過指導編制並監督實施《企業生產一致性保證計劃》,檢查《企業生產一致性信息年報》,組織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等工作,對《公告》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進行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

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將在車輛生產、銷售、註冊登記等環節進行。工信部委託相關中介機構承擔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的技術性工作,每年制定並公佈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年度工作方案,確定該年度重點實施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的企業範圍、產品類型及項目,並組織實施。

曹廣平告訴記者,必要時,工業和信息化部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專項工作方案,作爲年度工作方案的補充。車輛生產企業可以主動向工信部申請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經檢查符合生產一致性要求的車輛生產企業,其產品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後,在辦理車輛註冊登記時可申請免予安全技術檢驗。

此外,由於工信部檢查用的是隨機現場檢查和抽樣送指定檢測機構檢驗的方式。有行業人士表示,這消除了車企想要“作弊”的念頭,只能老老實實把車造好。不過,也有人表示不同的看法,“在檢查過程中,如果每輛車都送檢,既不經濟、也不現實,必然採用樣品送檢的辦法。這就要求必須加強使用過程中的檢查,保證送檢車輛與銷售車輛的一致性,在實際過程中,相關部門疏於監管。”

除了加強監管之外,有行業人士表示,對車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結果建立通報制度,在規範車企生產製造方面,能夠取得明顯的積極作用,同時也能夠對車企的新車製造各項標準進行規範化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