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爽:全國性碳排放交易市場運行在即,企業的大考來了!

本站研究局稿件未經同意禁止一切媒體轉載,包括友商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

張爽|(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教授

導讀:據媒體報道,全國性碳排放交易市場預計今年6月底啓動運營,目前首批2000餘家電力企業正在全國碳排放註冊登記系統上進行登記開戶。該市場將成爲未來實現碳減排的重要市場機制。對此,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張爽進行了深度的分析,並對企業提出了幾點可行的建議。

正文:

01建立碳排放交易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目前正在推行全國性碳排放交易制度,我認爲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

此前,在控制碳排放方面,我們主要還是依靠行政指令。但從企業的角度,碳排放產生的社會成本並不直接可見,全球變暖和自己的關係也沒有那麼密切,所以很難有動力去採取行動,何況節能減排意味着額外的企業成本支出。

換而言之,在此前的制度設計裡,減排對企業來說意味着額外的成本,企業主動降低碳排放的激勵不足。所以,節能減排見效較爲緩慢。

2017年,中國的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啓動建設。這一體系的設計原理,主要是通過市場機制來調節碳排放。將高排放企業納入交易體系,併爲其設定一個排放限額。如果企業碳排放低於限額,節約出來的額度成爲碳資產,可以在交易系統中進行售賣,以獲取收益

當然,這不是什麼創新之舉。早在2005年1月,歐盟就正式啓動了世界上第一個溫室氣體排放配額交易機制,目前覆蓋了所有歐盟國家的10000多家企業及其分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體系。經過多年的實踐,該交易體系在降低碳排放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爲企業提供了一種低成本、強激勵的減排方案。

2020年9月,中國宣佈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我看來,要實現這一目標,採取市場化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因爲如前所言,如果企業能在減排過程中通過碳排放交易系統獲得收益,就會有更大的動力去參與其中。

當然,要想將全國範圍內的企業納入到這個交易系統中,難度是巨大的。美國至今都沒有形成全國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2009年奧巴馬執政時曾做過嘗試,但最終未獲國會批准,只是一些州採取了區域性的碳交易措施。但是,降低碳排放需要全局性的統籌,局部的努力效果有限。中國願意積極採取措施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體現了一個大國的擔當。而建立全國性碳排放交易市場,無疑是履行擔當的重要一步。

中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建立起來後,有望成爲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其碳減排總量將遠遠超過歐盟碳交易中心的減排量。

02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

中國的碳排放交易系統,經歷了一個長期的醞釀過程。

2010年,中國啓動了碳排放交易計劃。之後,2013年,深圳、上海、北京納入試點;2014年,重慶、廣東、湖北、天津納入試點。在7個地區完成第一階段的試點後,2016年7月開始又進行了第二階段的試點。據不完全估計,這7個試點地區的碳排放量,佔全國碳排放總量的7%左右。

我和研究團隊通過研究這7個試點地區在採取碳排放交易計劃之前和之後大氣能見度的變化,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發現。

在試點的第一階段(2014-2016年),是否納入試點對當地的大氣能見度幾乎沒有影響。但是,在進入第二階段後(2016年之後),相比於非試點地區來說,試點地區的大氣能見度有比較明顯的改善。

廣東省爲例,廣東的碳排放交易試點涵蓋了四個行業火電廠、石油化工、鋼鐵廠水泥廠。從2010到2012年,廣東省這四個行業的企業年排放二氧化碳均達到20000公噸以上。在試點的第二個階段期間,尤其是進入2018年之後,廣東的碳排放交易非常活躍

採取碳排放交易系統之前,在廣東省內部,那些即將受監管企業附近地區的大氣能見度和未受監管企業附近地區的相差無幾。在第一個試點階段,兩個地區間的大氣能見度大致相同,但進入第二個試點階段,特別是2018年以後,那些受監管企業附近地區的能見度有所提升。根據我們的估算,能見度提升了約4%。

碳排放交易試點對建立全國性碳排放交易市場提供了良好的借鑑。但是要想全國推廣,其難度是巨大的。因爲7個試點地區經濟相對發達、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而我國不同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依然較大。另外,我國大部分碳排放量較大的企業是國有企業,而國有企業面臨的市場化程度相對較低,因此他們參與市場化的碳排放交易目前來看是一個難題。

另外我們需看到,試點地區花了好幾年時間,碳排放交易才逐漸活躍起來。未來如果要想把市場化程度更低的地區納入碳排放交易系統,培育市場的時間勢必要更長。而培育市場的其中一個關鍵,就是要讓碳交易的價格更好地反應企業的減排成本。如果交易價格太低,沒有企業願意主動減排,將省下來的配額拿到交易市場去售賣。交易價格怎樣才能上去呢?最好的方法或許是由市場的供需關係來形成有效的價格機制。

總而言之,當前建成全國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進步,但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道路也是漫長的。

03電力行業如何更好地適應挑戰?

全國性碳排放交易市場首先納入的是全國性的電力企業,我認爲這是非常必要且水到渠成的選擇。首先,現在國家大力提倡清潔能源,且火電廠是碳排放大戶;另外,電力行業此前就面臨着一系列節能減排的監管要求。由於用電量和碳排放量一定程度上呈正相關關係(例如一些互聯網電商企業,碳排放主要來自於數據中心,而數據中心的電腦耗電量較大),因此未來用電大戶也可能會被納入到全國性碳排放交易系統。

不過,在此基礎之上,我認爲我們還有必要採取一些配套措施。例如,當前我國嚴控銷售電價。但是,一旦電力企業被納入碳交易平臺,就促使其使用更清潔的能源來發電,單位發電成本勢必會上升。如果電價不放鬆,電力企業的利潤會被壓縮,其就沒有動力去推動降低碳排放。

另外,嚴控電價,讓電價保持在較低水平,會使得那些耗電量較大的行業和企業沒有動力來推動節能,降低電力消費。所以,爲配合推動碳交易制度的實施,電價制度改革未來有必要提上日程,讓市場供需關係來主導電價的變動。

總之,不管是碳交易的價格,還是配套的電價改革等,最重要的是讓市場發揮主導作用。如前面所說,在全球範圍內來看,通過市場化的方式來處理碳排放問題是成本較低的一種可行方式,但現在來看也就歐盟取得了大範圍的成功。如果在這方面能做好,中國就會在全球範圍內起到示範作用。離2030“碳達峰”還有十年的時間窗口,我們能否把握好這段機遇期,是一個挑戰。

04企業如何應對“大考”?

對於即將被納入碳交易市場的企業,我認爲最重要的是主動擁抱變化,改變對成本的固有認識。此前,企業更多考慮自身的成本支出(private cost),而對社會成本(social cost)如環境污染等重視不足。未來,企業需要充分兼顧這兩者。

另外,企業也要改變對收益的認識。此前,節能減排對企業而言意味着成本支出。但通過碳排放交易平臺,企業可以通過更新排放設備、主動降低耗能等,從而降低碳排放,並將節約出來的排放配額轉化成碳資產,在市場上售賣以獲取收益。

當然,碳交易平臺對不同類型企業的影響不同,其作用也不是立竿見影的,並不能很快就起到降低碳排放,或讓企業從中獲得收益的效果。雖然長期來看其會帶來正向收益,但短期內能否抵消給企業帶來的額外成本尚是一個疑問。歐盟的碳交易價格也是很長時間之後才慢慢上漲,才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我們只有等全國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正式運行之後,才能慢慢預估它給企業帶來的短期影響。

隨着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成立,產業升級的速度也將加快。很多企業與其被動等待,不如主動利用這個契機,推動企業發展模式的轉型,從而更輕鬆地通過此次“大考”。

本站研究局(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本站研究局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

移駕微信公號 看這裡看不到的內容

關注本站研究局官方視頻號,看書本上學不到的新鮮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