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聞熱評:用知識點亮鄉村孩子的人生夢想
【故事】2009年,25歲的杭州小夥楊明放棄高薪,隨愛心支教團隊到貴州省黔西縣金碧鎮瓦廠小學支教。凌晨起牀,挑水、做飯、去學校上課,晚上回到簡陋的宿舍批改作業,再打着手電筒家訪……這是楊明支教的日常節奏。他說,“哪裡需要老師,就去哪裡!”十餘年來,楊明從微薄的工資中擠出近8萬元幫助貧困學生100多人次,牽線結對幫扶貧困戶20餘戶。人更瘦了、頭髮白了,但楊明說,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點評】
從年輕帥氣到早生華髮,對比楊明十餘年支教生涯的前後照片,有網友感慨,“都是付出青春和心血的印證”。的確,楊明把最美的青春獻給了貴州大山,用知識點亮了鄉村孩子的人生夢想。
美好往往成於堅守,而最難的也在於堅守。離開城市,紮根大山,有常人想得到的辛苦,也有想象不到的艱難。師資力量薄弱,教學任務繁重,工作和生活環境艱苦……十餘年如一日,楊明堅持了下來。面臨一次次機會,他不是沒有動搖過,可留住他的是山裡孩子們的眼淚;最讓他高興的,是看着孩子們有了新書本、新校服、新課桌;給他欣慰的,是學生們不僅有走出大山的願望,還有返回家鄉貢獻力量的決心。就像他說的,“在孩子們小時候種下一顆種子,去滋養它,時間久一點,就能發芽開花。”
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對改變一個地方的發展面貌至關重要。十餘年間,楊明見證了教育扶貧帶來的變化,自己也化身爲橋,聯繫外界提供幫扶物資累計100多萬元,惠及黔西縣15所學校,用一條路連通更多的路,用一份情延續更多的情。
三尺講臺、一寸丹心,有無數像楊明一樣的老師,全身心投入鄉村教育事業。陝西省咸陽市旬邑縣馬欄山區的教師丁海燕,一干就是近35年,用樸實的愛給山區孩子打開一扇溫暖之窗;安徽省宿州市��橋區汴河中心小學教師孫浩,師範院校畢業後,回到兒時母校,守護鄉村教育;24年間,1100多名優秀教師和267名廈門大學、福州大學支教團的優秀學子到寧夏中小學校支教……正是千千萬萬盞“明燈”,用青春、奉獻、堅守爲貧困地區的孩子帶去成長成才、改變命運的機會,用知識和智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今天教育是什麼樣子,明天社會就是什麼樣子。有楊明一樣的堅守者,大山的明天一定更美好,祖國的未來一定更美好。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30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