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大禹治水」1千年!杭州良渚遺址竟有現代水壩技術

良渚古城遺址的東城牆考古現場。(圖/CFP)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考古學家在80年前發現杭州城郊良渚遺址,從中挖掘出大量的玉禮器、巨型建築基址、良渚古城及水壩遺址,而專家在經過實地考察後表示,古城外圍的水利系統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壩,距今已經有4700至5100年,比傳說中的「大禹治水」還要早1000年,應儘快把水利系統列入良渚遺址保護範圍,並納入良渚古城申遺價值研究範圍。

據《現代金報》報導,位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內的「良渚古城」於2007年被發現,其外圍水利系統則位於古城的北面和西面,共由11條堤壩組成,這些堤壩根據形態和位置的不同,可分爲長堤和連接兩山短壩,短壩又可再分爲建於山谷的高壩和連接平原孤丘低壩

考古人員在上世紀90年代時就曾發現其中最長的一條水壩遺址「塘山遺址」,而10條水壩遺址自2009年起便陸續出土,與古城北面的塘山遺址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水利系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在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期間,對遺址範圍內的老虎嶺、鯉魚山、獅子山等水壩進行正式發掘,同時還與山東大學南京大學聯合對壩體庫區進行勘探調查。

▼被當地人稱作石塢土坡,實際是水壩遺址。(圖/翻攝自現代金報)

「我們把7條壩體的樣本送去北京大學實驗室裡進行碳14檢測,結果顯示,時間都在距今4700至5100年之間,屬於良渚文化早中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考古領隊王寧遠表示,這項考古界的重大發現,將改寫都江堰「世界迄今僅存的歎爲觀止的生態工程」的說法,同時也開啓史前水利考古研究的新領域。

王寧遠透露,古代埃及兩河流域的水利系統多以渠道、水窖進行引水,相比世界上最早的「攔洪水壩」系統「良渚水利工程」,展現了東西方古文明在不同環境氣候下,「稻作文明」和「麥作文明」的不同特徵。

「該水利系統的確認證實良渚古城具有完整的都城結構,由內而外依次爲宮城王城、外郭城和外圍水利系統,其價值可與同時期的其他世界文明媲美。」王寧遠還說,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龐大的規模和先進的技術更進一步證實了良渚社會已進入王國階段,其水利工程的規劃視野之闊、技術水平之高、動員能力之強令人刮目相看,也爲認識良渚古國管理機構和社會複雜化程度開闢重要的觀察視角

「這也讓華夏文明有了同時期堪比埃及、兩河文明的水利系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輝等專家則認爲,良渚古城外圍水利工程的發現是該文明的重要標誌,爲中華文明的進程研究提供新資料,同時進一步證實良渚社會已經出現早期的國家形態,可與同時期的其他世界文明媲美。

▼大陸考古學家發現良渚遺址的消息公佈後,吸引大批民衆前來參觀。(圖/CFP)

分析顯示,遺址中的高壩大致可以阻擋短期內870毫米的連續降水,可抵禦當地百年一遇的洪水;低壩內則是一個倒三角形低窪地,根據現存的10公尺壩高推測,可形成面積達8.5平方公里的蓄水庫區。此外,在良渚古城水利系統的部分壩體關鍵位置,利用茅草包裹泥土形成長圓形的「草裹泥包堆壘加固,可大幅增加壩體強度,是後世水利工程建設中廣泛應用的工藝。

考古和水利專家很驚訝會在年代如此久遠的古遺址中發現如此現代的工藝技術。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專家於冰說,良渚水利工程年代早、分佈廣、規模大,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築技術先進,展現良渚社會高超的規劃、組織和管理能力。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