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姜」爲藥 營養師:可防疫、抗病、保安康

▲郭綜合醫院營養郭家伶組長指出,姜的價值就在於其所含的植化素薑辣素姜油酮、姜烯酚,但也有安全攝取量,要小心注意。(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臺南報導

東方人以姜爲藥的歷史已有2千多年,姜是「藥食同源」的最佳代表,郭綜合醫院營養科郭家伶組長指出,姜的價值就在於其所含的植化素,薑辣素、姜油酮、姜烯酚,姜可防疫抗病、保安康益處多多。

薑辣素是辣味的來源,薑辣素隨着姜越老含量越高,所以嫩姜不辣老薑超辣,姜油酮及姜烯酚提供香氣來源及溫暖身體生薑中薑辣素在炮製過程受熱會轉變爲姜烯酚或姜油酮等聚合物,更增強了姜的藥效

郭家伶組長指出,姜的效用有:一、減少噁心嘔吐、動暈症及改善胃腸道蠕動遲緩:姜的揮發油也具阻斷5-羥基色胺的接受器,故姜能能有效降低化療、術後及妊娠引起的噁心和嘔吐,動暈症及胃腸道蠕動遲緩等症狀,證明了姜有「嘔家聖藥」之稱。二、抗氧化:能抑制巨噬細胞過量生成一氧化氮,降低自由基對組織的破壞,因此可預防癌症、動脈硬化、心臟疾病等疾病。三、抑制腫瘤的發展:薑辣素、姜油酮、姜烯酚在生化代謝上,干擾腫瘤細胞的基因表現、阻礙腫瘤細胞生長週期路徑、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因子的活性、促進腫瘤細胞凋亡以達到抑制腫瘤的發展。

四、抗發炎:薑辣素及姜烯酚具有抑制人類淋巴細胞環氧合酶的表現,使發炎物質,前列腺素濃度降低。能緩解大腿軟骨關節炎、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炎及疼痛。五、溫暖身體,維持正常免疫力:「量體溫」是間接檢測免疫力最簡單的方法,當免疫細胞正常運作時,體溫爲36.5℃~37.2℃,體溫每下降1℃,會使免疫力降低30%。體內溫度若低於35℃,自然殺手細胞及B淋巴細胞活性皆會降低,自然殺手細胞負責非專一性防禦,可以胞殺腫瘤細胞和被病毒感染細胞。當體溫過低時,除了代表免疫功能變差之外,會造成身體血液循環變差,代謝功能也變慢,更容易有腦梗塞、糖尿病、肩膀痠痛、頭痛等毛病。

郭家伶組長指出,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間,協助監測民衆體溫,發現民衆普遍「體溫偏低」,其原因大致歸因於,多數人一年四季都習慣喝飲料、不管到哪裡都有冷氣吹,生活型態多爲久坐缺乏運動。而姜酮醇、姜烯酚是提升體溫的關鍵成分,兩者都有促進血液循環,使身體暖和的效果。加熱乾燥後的乾薑,姜烯酚含量會變高,可刺激腸胃、活絡內臟運作。吃下生薑後,身體會從末稍開始變暖,尤其是在高溫多雨的夏季。姜發揮袪溼散熱助代謝的功能,也體現了「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師開處方」這句諺語的含意。

郭家伶組長說明姜的使用方法:生薑肉性味辛溫,具有發表散寒溫胃止嘔的功效,還有解魚蟹之毒。而生薑皮富含精油、揮發油,性味辛涼,與生薑肉藥性正好相反,有利尿消腫的功效。可用於燉煮、翻炒、熬湯等,或使用磨泥器磨成姜泥(可過濾),可直接加入飲品中,十分方便,也可以將老薑洗淨後帶皮切薄片,並平鋪竹篩上(不可疊放)曬乾。曬到充分乾燥後,再用食物調理機打成姜粉,放入密封罐保存。

郭家伶組長強調,雖然姜有很多益處,但也有安全攝取量,生薑攝取量:1克/天,不要超過10克;乾薑攝取量:1~2克/天,不要超過2~3克。且有些人是不太適合吃薑的,像體質陰虛的人,表現出來的症狀有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經常口乾口脣異常乾燥、皮膚乾燥、明顯有脫水症狀、脈博過速、心煩易怒、睡不好。內熱較重的人。如果有發高燒、肺熱燥咳、咳痰較黃、胃熱嘔吐、舌頭或臉部會異常潮紅口臭痔瘡出血、便秘等疾病。此外,生薑與抗凝血西藥並用,會增加凝血時間和出血的危風險。

►滑新聞還能變美,偷偷分享少女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