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社論:資本市場急需一場深度市場化的價值之旅

營收和利潤雙降,A股上市公司半年報向市場發出明確的警示信號。

上市公司2024年半年報披露已近尾聲,截至8月31日已披露半年報的5344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計營業總收入達34.87萬億元,較2023年同期回落1.4%,歸母淨利潤約爲1.9萬億元,同比下降2.4%。儘管盈利公司佔比達78.01%,但淨利潤同比下降公司數量佔比達51.16%。

上市公司是國內優秀企業的代表,這5344家上市公司合計34.87萬億元的營收,達到了上半年全國GDP61.7萬億元的56.5%,凸顯上市公司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可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對經濟的興衰成敗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上市公司營收和淨利潤的同比回落,尤其是房地產、光伏組件、航運板塊等出現整體性虧損狀態,反映受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大量微觀企業遇到了不小的困難。

這也讓人容易理解,爲何今年以來出現A股漲少跌多,以及權益類證券流動性變現能力持續弱化等現象。這也發出了警示,如何提升資本市場流動性變現能力、提高投資週轉率等,是必須重視的有效盤活經濟存量資產的重要保障。而且,唯有在微觀上盤活企業和投資者的資金週轉率,風險才能在市場交易中得到緩釋和重塑,經濟也能在風險的不斷緩釋中行穩致遠。

而且,我們也需要一個活躍的資本市場,來把未上市的優質公司不斷篩選出來,注入資本市場,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國內資本市場的投資價值,也有助於加速推動這些優質公司的成長,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考察現有上市公司的業績走勢,揭示了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上市公司質地的同質化較爲突出,上市公司業績的順週期性較爲明顯,資本市場的植被多樣性有待開發,暫時難以滿足不同的投資偏好,這在結構上影響着市場的投資活躍度。

出現這種植被覆蓋度有待完善的重要原因在於,長期以來IPO的非註冊制,導致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供給偏好相對單一,難以有效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訴求;同時,上市後資本市場退出機制不完善,影響了資本市場的新陳代謝和優勝劣汰功能的發揮;以及投資端交易策略的趨同化。

伴隨着註冊制在國內資本市場的安營紮寨,資本市場第一次爲投資者自由表達投資偏好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市場期待更多優質未上市公司能夠被挖掘出來體現價值。

這就要求監管部門面對交投不活躍、持續走弱的市場要有耐心,正如監管部門呼喚耐心資本一樣,其實資本市場同樣也在呼喚耐心監管,期待監管部門要有監管耐心,不應以市場的一時漲跌來評判IPO的鬆緊,而是要堅信市場能通過註冊制將適合自身風險偏好的優質企業篩選出來,堅定註冊制不會降低上市公司質地。只要監管部門能基於責權利對等原則,護衛好市場秩序的程序正義,爲中國特色集體訴訟制度、辯方舉證制度等提供便利,讓投資者能通過這些制度維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

中國資本市場用二十多年的歷史證明,上市公司質地的價值評估是一種市場試錯,唯有爲市場的試錯提供製度性保障,給予市場主體充分交易自由及投資自決空間,資本市場才能真正孕育出價值發現、風險消化吸收的能力,市場才能正常發揮優勝劣汰、新陳代謝的功能。

顯然,只有耐心監管才能配得上耐心資本,耐心資本並非長期持有,更不是持有到期,而是極度的可變現能力、充分的流動性保障。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中國資本市場是中國經濟的體現,而全面市場化改革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支點,讓投資成爲一個法無禁止即可爲的自由之事,讓實質重於形式讓位於程序正義,不需催化和激勵,資本市場通過自發演化實現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