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讀|中共中央對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最新定調,將如何影響市場?

7月21日,新華社發佈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決定》”)。2萬多字的《決定》,回答了當前市場關注的諸多問題,並對資本市場的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明確部署。

澎湃新聞記者梳理髮現,《決定》中決定5次提及資本市場,主要集中在“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章節中,全文拆解之後,共有10處提法和資本市場改革直接相關聯。

具體而言,《決定》提出,完善促進資本市場規範發展基礎制度。

《決定》還提到,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防風險、強監管,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支持長期資金入市。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強化上市公司監管和退市制度。建立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長效機制。完善大股東、實際控制人行爲規範約束機制。完善上市公司分紅激勵約束機制。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規則對接、標準統一。

此外,《決定》指出,擴大自主開放,有序擴大我國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勞務市場等對外開放,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

“《決定》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資本市場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期盼。”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燕翔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具有獨特重要的功能,其在支持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等方面可以大有作爲。此次《決定》提出的一系列要求,目的就是要能夠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的這些重要功能。

華金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首席宏觀分析師秦泰也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採訪時分析稱:“7月18日發佈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下稱‘《公報》’)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石,金融強國建設的本質要求是金融機構要回歸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本源,避免資金在金融體系內空轉套利,集中優勢金融資源向高質量發展所對應的新質生產力傾斜。”秦泰說。

7月19日,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吳清主持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研究貫徹落實措施。會議便強調,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包容性、適配性,培育壯大耐心資本,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導更多資源要素向新質生產力集聚。

以下爲澎湃新聞記者對《決定》涉及資本市場“十大要求”的逐條解讀。

一、完善促進資本市場規範發展基礎制度。

燕翔表示,《決定》全文明確提出要“完善促進資本市場規範發展基礎制度”等,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資本市場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期盼。中國的資本市場誕生於改革開放的浪潮,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三十多年建設中國資本市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股票和債券市場、商品期貨市場位居世界前列。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不斷推進、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顯著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上具有獨特重要的功能,使其在支持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上可以大有作爲。此次《決定》提出要‘完善促進資本市場規範發展基礎制度’等,目的就是要能夠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的這些重要功能。”燕翔稱。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何海峰在報告中指出,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統部署,已經取得重要突破的資本市場改革,需要持續深入推進,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

“下一步,中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將在四個方面持續推進。”何海峰表示,首先,是新“國九條”及配套制度的落實落地。新“國九條”出臺以來,證監會先後推出了40多項配套制度規則。一方面,這些已出臺配套政策舉措的落實落地正在一體推進;另一方面,發行上市、股份減持、退市、交易、行業機構監管等各領域短板弱項也在加快補齊。

其次,是持續強化“五大監管”。監管的針對性、適應性和有效性將全面提升,包括加強上市公司全鏈條監管;進一步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加強重點投資者交易行爲監測監管;依法嚴厲打擊欺詐發行、財務造假、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爲。

第三,是做好“五篇大文章”服務實體經濟。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促穩定,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升服務覆蓋面和精準度,增強制度適應性、包容性,壯大耐心資本。同時,開展資本市場改革綜合評估,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等重要制度改革持續深化。

最後,是打好防範化解資本市場風險攻堅戰持久戰。一方面,私募基金、債券違約等重點領域風險需要繼續穩妥化解;另一方面,應對市場波動政策工具將不斷豐富,戰略性力量儲備和市場穩定機制建設持續加強。

二、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防風險、強監管,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在研報中表示,《決定》中“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的表述,這一點可能代表着當前階段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思路。

“具體包括支持長期資金入市;強化退市制度;完善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行爲規範約束機制;完善分紅激勵約束等。”郭磊進一步指出,“投資和融資協調將有利於資本市場的內生穩定性提升。”

三、支持長期資金入市。

支持長期資金入市,發展耐心資本,歷來是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導向。

例如,新“國九條”便明確指出,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持續壯大長期投資力量。建立培育長期投資的市場生態,完善適配長期投資的基礎制度,構建支持“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優化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政策環境,落實並完善國有保險公司績效評價辦法,更好鼓勵開展長期權益投資。

證監會機構司司長申兵在4月12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說,總體上看,資本市場的中長期資金總量仍然不足,配套機制還不夠完善,“長錢長投”的政策環境沒有完全形成。其中,公募基金作爲資管行業權益投資的代表,權益類產品佔比不高,市場引領力不足;保險資金、養老金股票投資,在績效考覈、投資運作等方面的制度環境還有不少可以優化的空間。

“針對這些問題,《意見》提出了明確的指引和要求,證監會正在會同相關主管部門,研究制定具體工作舉措,加快形成合力,引導各類中長期資金提高權益投資規模,增強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影響力,形成中長期投資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申兵稱。

秦泰表示,在“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持續壯大長期投資力量”方面,建議加大力度鼓勵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資產組合類公募產品的設計和發行,通過大幅提升金融產品設計和運作的專業性,有效提升居民投資的單位風險收益率,在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的背景下帶動新一輪居民資產配置結構的升級優化。

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強化上市公司監管和退市制度。

申萬宏源研究A股策略首席分析師傅靜濤指出,上市公司是“關鍵少數”。在發行端,新“國九條”進一步壓實各類主體責任,包括上市公司、中介機構、交易所和證監會。同時,明確問責機制,IPO、分拆上市、再融資等業務環節均有涉及,旨在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而在退市方面,證監會上市司司長郭瑞明在4月12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關鍵的基礎性制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出口”,有進有出,市場才更有活力,這也是提高存量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的重要途徑。退市監管的原則是“應退盡退”,沒有也不應該預設數量。下一步,將認真執行新的規則,努力實現“退得下”,“退得穩”。

7月19日,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吳清主持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研究貫徹落實措施。會議強調,完善強監管、嚴監管的制度機制,加強上市公司全鏈條監管,大力加強投資者保護,強化監管問責。

五、建立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長效機制。

燕翔表示,穩定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有利於全方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作爲鏈接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重要樞紐,有效的資本市場一方面能夠發揮資源配置功能,引導資金流入優質的上市公司、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居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滿足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的重要渠道。

燕翔指出,此次《決定》提出要“防風險、強監管,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以及“建立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長效機制”,目的就是要通過改革,建立中國資本市場長遠穩定發展的內在制度根基。

六、完善大股東、實際控制人行爲規範約束機制。

大股東、實際控制人的不良行爲曾引發投資者詬病,比如以往的違規佔用資金行爲、關聯交易行爲以及影響上市公司股價的資本市場其他行爲,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傷害”。完善大股東、實際控制人行爲規範約束機制,有利於資本市場的穩定,也有利於保護廣大投資者的權益。

5月24日,證監會發布了被稱爲“最嚴減持新規”的《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管理暫行辦法》、《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變動管理規則》,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本次修訂中,證監會完善了3方面內容:一是嚴格規範大股東減持;二是有效防範繞道減持,其中明確因離婚、解散、分立等分割股票後各方持續共同遵守減持限制;三是細化違規責任條款。

七、完善上市公司分紅激勵約束機制。

田利輝說,上市公司要形成相對穩定的分紅制度、明晰分紅計劃、增加分紅透明度和可預期性,這樣投資者纔會樂於長期投資。

4月12日,證監會表示,爲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以及《國務院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推動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形成和落地實施,證監會制定並陸續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文件和制度規則。新國九條強調加大對分紅優質公司的激勵力度,多措並舉推動提高股息率;增強分紅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期性,推動一年多次分紅、預分紅、春節前分紅。

八、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

投資者對市場的信任與信心,是支撐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爲了實現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必須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加強投資者教育、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近年來,監管工作不斷強化,投資者保護機制也在不斷推進,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實踐活動不斷迎來積極反響。在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下,也希望能持續提高投資者保護水平,真正起到保護投資者的作用。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真誠善待投資者,更好服務投資者,能夠提振投資者的信心,有利於推動我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

3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佈廳舉行記者會,吳清首次公開亮相時,便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數次提到投資者保護的重要性。他說,“在我們這樣一箇中小投資者佔絕大多數的市場裡面,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證監會工作最重要的核心任務,可以說沒有之一,這也是資本市場監管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的直接體現。”

九、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規則對接、標準統一。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認爲,區域性股權市場應進一步完善股權認證、流轉等服務功能,積極參與地方項目投資、資方對接、企業長效輔導等業務中去,同步加強與高層次資本市場對接,做好轉板工作。

十、擴大自主開放,有序擴大我國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勞務市場等對外開放,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

對外開放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資本市場堅定不移的發展方向。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圍繞進一步推動中國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一方面,繼續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提高市場透明度和運行效率;另一方面,擴大市場開放範圍,引入更多境外投資者。此外,加強投資者保護,提高市場穩定性;加強與國際市場的互聯互通,推動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等。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指出,繼續優化對外開放制度,推動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互聯互通,放寬外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限制,爲外資提供更多的市場準入機會,讓外資“進得來”。同時,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通過加強信息披露監管,提高市場透明度;引導上市公司加大現金分紅力度,提升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能力;嚴格退市制度,暢通退市渠道,促進風險類公司出清等方式,爲外資提供清晰、穩定、可預期的市場環境,讓外資“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