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求變:強化自主品牌管控,押注海外市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宋豆豆 報道
10月30日晚間,廣汽集團(601238.SH;02238.HK)公佈2024年第三季度報告。報告期內,廣汽集團實現營收282.33億元,同比下降21.73%;淨虧損13.96億元,去年同期淨利潤爲15.45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740.4億元,同比下降24.18%;淨利潤1.2億元,同比下降97.34%。
對於業績變化原因,廣汽集團在報告中指出,主要是本報告期汽車銷量同比下滑、商政投入增加、盈利下降,合營企業優化冗餘產能一次性開支,匯率變動引起匯兌損失增加等導致淨利潤同比減少等綜合所致。
從產銷快報來看,兩大“利潤奶牛”廣汽豐田、廣汽本田前三季度銷量均呈現兩位數下滑,市場表現疲軟。今年1~9月,廣汽豐田累計銷量51.79萬輛,同比下滑24.49%;廣汽本田累計銷量30.92萬輛,同比下降29.06%。不過“兩田”仍佔據了廣汽集團超過60%的銷量,後者前9個月累計銷量爲133.5萬輛,同比下降25.59%。
隨着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失去合資利潤支撐的廣汽集團改革迫在眉睫,試圖強化對自主品牌的管控,以帶動公司加速向智能化、電動化轉型。
10月25日,廣汽集團發佈公告,對自主品牌的管理模式由戰略管控向經營管控轉變,同步實施相關組織機構改革,建立高效靈活的市場化機制和組織體系,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管理效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廣汽集團總部將於今年11月2日整體搬遷至廣汽傳祺、廣汽埃安和廣汽研究院所處的番禺汽車城,爲經營管控型管理模式提供組織保障。
廣汽集團此前對自主品牌的管理沿用研產銷相對分離的傳統戰略管控模式,隨着競爭格局的變化,中國品牌乘用車市佔率已超過50%,自主品牌在車企銷量佔比日益提升,該模式劣勢逐漸凸顯。
“因爲整個中國市場的競爭主體、市場結構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作爲一個汽車集團,將自主品牌拿到集團層面來運營是形勢發展的需要。”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東方證券研報指出,在新能源滲透率持續提升、汽車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國有汽車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漸趨增大,深化央國企改革、激勵汽車企業向新能源科技型企業創新轉型將成爲推動國有汽車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
除了體制機制改革外,廣汽集團通過加速國際化佈局應對當前挑戰。馮興亞此前告訴記者,廣汽的國際計劃是走出去(整車銷售到海外市場)、走進去(海外建廠)、走上去(品牌向上)。“廣汽在‘走出去’上落後了,目前廣汽處於‘走進去’階段,要加快在海外建廠、進行零部件建設,同時要努力在‘走上去’階段領先,成爲全球性品牌。”
事實上,廣汽集團從2023年開始直接管理國際化業務,希望開闢第二增長曲線。馮興亞稱“這增強了工作的力度和解決問題的速度,比如在零部件供應、產品定價、物流運輸效率,以及產品開發等方面提升了效率。”
廣汽集團堅持“整車出口+本地化運營”兩條腿走路,目前廣汽國際負責廣汽傳祺、廣汽埃安兩大品牌的出口業務,統一運營,不過在東南亞市場,廣汽集團允許廣汽埃安以汽車製造商身份獨立打造品牌。
今年1~9月,廣汽集團累計出口汽車9.5萬輛,同比增長112.0%,已完成銷量目標(全年保12萬挑戰15萬輛)的79%。
值得一提的是,10月中旬舉辦的巴黎車展上,廣汽集團時隔六年再度參展,併發布了歐洲市場計劃,計劃年內推動部分產品初步進入歐洲國家,並於2028年實現全歐洲市場覆蓋。在網絡服務建設方面,廣汽將預計在2025年完成歐洲中轉倉建設,提升零部件供應效率;到2028年,逐步建立起覆蓋歐洲絕大部分國家的市場保障體系。
廣汽國際總經理衛海崗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年底廣汽在歐洲市場進行小批量試水,明年下半年將有一款hatchback車型(精品小車)量產。“明年期望走穩,銷量預計在5000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