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豐田的品控煩惱

作者:子美

編輯:吳越

風品:沈禾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大潮褪去,方知英雄本色。

2021年8月6日,廣汽豐田公佈7月銷量數據:全系車型7月銷量75130臺,環比增長2.6%,在合資品牌中罕見正增長。

具體看,凱美瑞單月銷售22042臺,同比增長23.9%;雷凌家族銷量21259輛,同比增長 5.3%;威蘭達家族 12291 輛,同比增長20.5%;YARiSL家族爲6565輛;漢蘭達爲6331輛;C-HR爲4475輛。另外,廣汽豐田混動車型銷量12826輛,同比增長28.9%。

這個成績,來的並不容易。

據財聯社報道,近日因芯片短缺,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各有部分產線暫停生產。具體影響哪些車型、損失產量如何兩公司均未透露,但豐田中國迴應:“停產是事實,因芯片相關的零部件部分供應不足,做了一些生產調整。”

這不是廣汽豐田第一次停產。

今年1月12日,因全球芯片短缺,豐田汽車暫停其合資公司廣汽豐田第三條生產線。據悉,轎車和SUV車型產量受到影響。

不止在中國,豐田汽車近來暫停了全球多個工廠生產。

7月20日,泰國公司暫停班坡工廠的汽車生產,7月21日暫停三隆和Gateway工廠的汽車生產。8月3日-6日,位於日本愛知縣的田原工廠暫停生產;高崗工廠於8月2日-6日暫停部分生產線。

數據顯示,今年6月,豐田公司在華銷量同比下降2.9%至16.79萬輛,這是豐田15個月以來在華銷量首次低於上年。

當然也非豐田一家之痛。據相關機構預計,全球汽車業2021年因半導體短缺將失去390萬輛產量,預計損失1100億美元。

聚焦國內,上游企業正在克服萬難、提升產能,我國也出臺相關扶持政策,但短期波動影響仍值廣汽豐田警惕。

01

機油門、鎖電門 廣汽豐田如此品控?

拋開行業因素,廣汽豐田自身一些品控隱憂不容忽視。

以銷量神器凱美瑞爲例,截至8月10日,在中國網汽車質量投訴平臺上,有關其投訴超2800條,僅2021年相關投訴就有216條,涉及雙擎車型機油增多、機油乳化半軸防塵套漏油、中控臺開裂、出油、發動機異響等問題,涉及多款車型。

如7月30日,投訴編號624943稱:2007款 240G 豪華版凱美瑞2.4L排量通病是發動機設計缺陷,回油環缺陷卡死造成燒機油。這類車採用豐田2AR發動機,豐田在美國銷售的同款發動機產品也是該問題導致燒機油,豐田選擇召回,區別對待中國用戶。

並非個例,在該投訴平臺有多位2019款凱美瑞雙擎車主投訴車輛出現機油乳化、機油增多問題。

有車主曾於去年投訴稱:凱美瑞雙擎車型發動機機油增多3毫米,4S店答覆說是在可允許範圍內,不予受理。“機油增多,汽油味很濃,超過機油上限。”另一位車主投訴表示。

對此,豐田方面曾表示,機油增多、機油乳化主要是因爲發動機反覆在無法充分暖機(水溫在80度以下)的狀態(低速短距離,氣溫10 度/30 分鐘)下使用時,發動機內少量的結露水不能蒸發,且混入到發動機機油裡。在機油加註蓋內側等部位會有乳化現象發生。但車輛中高速行駛後發動機充分暖機,隨着發動機機油溫度的上升,混入到發動機機油中的少量水分蒸發後,乳化現象就會消失。

但上述解釋並未打消車主顧慮,據中國網報道,車主要求雙擎車輛發動機提供延長質保年限服務,但豐田最終並未予以採納。

除2019款車型,2015款、2016款凱美瑞的半軸防塵套漏油現象也是投訴焦點。

2021年3月26日,車質網投訴編號583232顯示,一輛2016款十週年紀念豪華版凱美瑞經4S店技師檢查,兩邊防塵套都漏油。車主反映:半年以前同事的相同車型(2.5G)出現此問題時,發現我車也有類似問題,雖不嚴重但當時就投訴過,沒人受理。經查詢網上,七代和七五代凱美瑞此類問題是較普遍現象,這絕對是車輛質量問題,且4S店員工回答換半軸防成套加工時費要1200多元,我表示嚴重不滿。希望廣汽豐田能夠免費更換或成本價更換,給廣大廣汽豐田消費者一個交代,彰顯大公司、大品牌應有的責任擔當以及信譽度。”

行業分析師郝瑞表示,防塵套破裂時可能導致潤滑不良、加速球籠磨損,球籠嚴重磨損之後就要更換半軸,不然會對車輛安全運行造成隱患。

深陷“機油門”困擾的,不僅是凱美瑞雙擎車型,廣汽豐田旗下的雷凌雙擎車型同樣也有責難。

車質網上,2021年8月3日投訴編碼626266顯示,廣汽豐田雷凌2017款半軸球籠套漏油,車輛馬上就要出保了,要求儘快解決。

(以上投訴均已經過平臺審覈。)

深入產品線,廣汽豐田的煩惱不止於此。

近日,新能源品牌廣汽豐田iA5因“鎖電門”,站上輿論風口。

8月2日,多名iA5車主向市場監管總局舉報:2021年7月18日至23日,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在未告知客戶並經客戶允許的情況下,對大批2020年6月份之前生產的廣汽豐田iA5車型通過後臺OTA升級電池管理系統BMS等,人爲降低汽車動力電池可用容量(鎖電),同時將汽車輸出功率限制在不超60%(鎖功率)。導致車輛出現“鎖電”、“鎖功率”問題,車輛續航縮水和性能變差。

所謂“鎖電”就是通過改寫BMS電池管理系統重新定義電池的電壓範圍,影響容量和充放電性能。容量少了,行駛里程自然就打折扣。

舉報信中,維權車主表示“此事發生在2021年7月15日廈門一廣汽豐田iA5車輛充電自燃後,廣大車主強烈懷疑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通過偷偷OTA升級的方式掩蓋車輛缺陷,規避召回責任。我們多次與廣汽豐田客戶服務中心溝通投訴,其既不承認OTA升級,也不給具體解決方案,一直推脫敷衍。”

一位車主表示,7月25日就發現車輛掉電很快,上下班同樣的路,電量掉的很快。檢測發現7月23日車輛被刷新14次BMS系統。

資深汽車分析師張翔表示:“一般來說,OTA升級必須要得到用戶確認,新能源汽車在升級時候不允許啓動,否則會出現危險,有雙CPU備份處理纔可以邊開車邊OTA升級,在用戶不知道的情況下升級鎖電,容易出現安全隱患。”

對此,廣汽豐田公關部回覆稱:已注意到相關投訴,正與售後部同事調查處理中。

02

憤怒車主VS慘淡銷量

豐田汽車頻施“召回術”

公開信息顯示,廣汽豐田iA5是基於廣汽新能源Aion S打造而來。2019年9月成都車展上,廣汽豐田IA5正式上市。

雖掛着廣汽新能源LOGO,但iA5生產是在廣汽豐田工廠完成。業內人士表示,廣汽豐田對iA5進行200多項細節改善,涉及到造型設計、車漆塗裝、NVH表現等,着重強調"合資品質",售價也比埃安S高,可謂寄予厚望。

然銷量難言樂觀,2019年12月、2020年1月銷量破千,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銷量進入三位數,尤其是2021年4月起連續三連跌,6月銷量僅179輛。

反觀被稱"技術同源"的廣汽埃安S,6月銷量5001輛,整個上半年銷量29537輛。憑此佳績,埃安S成功躋身國內純電車上半年銷量排行榜TOP6。

反差爲何這麼強烈呢?

2021年7月15日,即iA5大批量OTA的前幾天,廈門一輛IA5在充電過程中自燃。而2020年埃安S也出現自燃問題。彼時,廠商態度是坦誠承認電池組存在問題,免費更換整車電池組。

面對雲泥之別,試問iA5車主怎能不憤怒?

行業分析師李晨表示,鋰電池芯最好方式是淺充淺放。

如過度充電,將導致電壓高於 4.2V,電池產生永久性的容量損失會產生副作用,危險性也會增加。

對於隱蔽操作,廣東國暉律師事務許律師表示,車主購買汽車後,會享受廠家的售後服務,有義務保證車主的知情權和隱私權,以及保護車主個人信息。新能源汽車作爲新生產物,其數據中包含着大量的車主信息,如真出現了上述情況,有可能涉嫌侵犯知情權和隱私權,車主可通過自行取證,與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去溝通。

更深入看,上述操作也對品牌公信力、口碑度打了折扣。本就銷量不振的iA5將何去何從,值得廣汽豐田冷思。

並非誇言,今年上半年,廣汽Aion S累計銷量2.95萬輛,而廣汽豐田iA5銷量僅2962輛,廣汽豐田iA5顯然有些跟不上市場“節奏”。放眼行業,發展一日千里,市場火熱之餘也從不缺替代者、選擇項。特斯拉在高端市場依舊強勢,且價格不斷下沉;理想、蔚來、小鵬等也在不斷提升性價比。品質體驗正在成爲新能源下半場的標配,這對廣汽豐田iA5的考驗不可不察。

上升到豐田層面,向以開不壞著稱的豐田汽車2021年已多次發佈召回信息,涉及國內召回汽車52.26萬輛。其中,一汽豐田、廣汽豐田生產的國產豐田共召回49.57萬輛。

2021年7月23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告:一汽豐田將召回19年8月22號至2021年7月19號之間生產的部分卡羅拉雙擎汽車,一共116551臺;廣汽豐田召回從19年5月29號至2021年7月19號期間生產的部分雷凌雙擎汽車,一共109034臺。

召回原因爲:車輛搭載的自適應巡航系統因程序不完善,啓動狀態下使用會出現制動時剎車燈不點亮情況,可能會造成後車追尾等事故。召回日期看,最晚生產時間爲2021年7月19日,即部分車剛下生產線就列入“回爐”名單。

同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告,日前,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豐田中國”)也備案召回計劃。決定自2021年9月30日起,再次召回生產日期從2017年12月11日到2019年4月1日的部分進口埃爾法汽車,共計1.3臺。

原因爲,控制程序存在不完善且蓄電池隔熱性能不足,端情況下車輛進入怠速啓停模式後,發動機無法再次啓動,可能發生後車追尾事故。

6月3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告,一汽豐田召回19.19萬輛卡羅拉,廣汽豐田召回2.51萬輛漢蘭達,豐田召回1.09萬輛進口雷克薩斯,合計召回22.8萬輛。

此外,1月29日、4月16日、6月9日,豐田分別發佈召回信息,涉及凱美瑞、漢蘭達、進口雷克薩斯、進口豐田威颯等車型,共計召回5.61萬輛。

粗略計算,2021年短短7個月,豐田在國內召回汽車52.26萬輛。其中國產豐田達49.57萬輛,佔國內召回量的94.85%。

而數據顯示,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上半年國內銷量84.22萬輛。難怪有輿論吐槽,國產豐田“每賣出10臺,就要召回6臺”。

當然,高召回率是企業責任擔當之舉。及時承認失誤、查漏補缺,值得肯定。但硬幣的B面,是否也意味着豐田一貫的皮實耐用、大衆品質形象已打折扣?

同樣質疑,也擺在廣汽豐田面前:面對上述投訴,離“品質感動世界”還有多遠?

回到上文的廣汽豐田凱美瑞投訴,早在去年初,南方網等多家媒體就曝出,豐田旗下多款車型出現機油乳化增多現象,以雙擎車型最爲明顯。有的車輛甚至機油加註口出現白色奶油狀物質。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但最終沒有召回動作,然在北美豐田卻召回了相關車輛。

03

淨利持續下滑 研投資本化高企

廣汽的時間答卷

毋庸置疑,中國是豐田全球化的重要市場。

數據顯示,豐田汽車2020年銷售額27.21萬億日元(約1.61萬億元人民幣);淨利2.2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327億元),同比增長10.3%。年銷量992萬輛,雖同比下降5.1%,但成功躋身全球銷冠。中國是其奪冠重要因素:全年銷量近180萬輛,爲日系品牌第一名。

從此看,上述召回是必須之舉,上述投訴漏洞,也值豐田冷思。

當然,作爲合資品牌,廣汽豐田背後還有廣汽集團。

2004年9,其由廣汽集團與豐田汽車各出資50%組建。

相比豐田汽車的淨利上升超10%,2020年廣汽集團卻出現增收不增利:總營收631.57億元,同比增長約5.78%,淨利潤60.51億元,同比下降9.84%。

拉長維度,2018年廣汽集團營利達到上市來最高點,分別爲723.8億元及109.03億元,同比分別增加1.13%、1.08%。2019年營收下滑至597.04億元,2020年回升;歸母淨利則連續下降,2019年爲66.18,同比下降39%,2020年已不足60億元,僅爲2018年的54.72%。

盈利能力不佳,毛利率也有體現。Wind數據顯示,該公司2020年毛利率6.47%,是其迴歸A股上市以來表現最差年份。

當然,這和整個中國車市冷暖息息相關。

告別近30年的一路高歌,2018年中國車市首次增幅爲負。從增量開拓到存量爭奪,疊加行業產能結構性過剩漸顯,市場競爭日益白刃。在此趨勢下,廣汽集團如想業績穩增壓力肯定不小。

值得注意的是,廣汽集團研發投入資本化比例一直處於高位。2016-2020年分別爲83.51%、83.50%、83.08%、80.98%、82.67%。2020年,廣汽集團研發投入51.25億元,相比2019年的50.41億元略爲增加。

長安汽車2016-2019年研發投入資本化率在28%上下,2016~2020年比亞迪該值分別爲29.85%、40.32%、41.55%、33.15%、12.75%,均低於廣汽集團。

行業分析師於盛梅表示,以廣汽年50億元上下的研發體量計,若按長安汽車、比亞迪採用的30%上下資本化率,其利潤表現或更不好看。

現金流量上,2020年廣汽集團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爲-28.87億元,上一年爲-3.81億元。對此廣汽解釋爲受到應收票據貼現款減少等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廣汽集團強調了“彙總口徑”這一說法,疊加了廣汽豐田、廣汽本田等並未合併報表的合營公司業績,上述口徑下廣汽實現3954.98億元總營收。

具體看,廣汽豐田2020年貢獻48.03億元現金股利或利潤,期末餘額增加12.12億元;廣汽本田貢獻37.10億元現金股利或利潤,期末餘額增加3.68億元。這意味着,廣汽豐田50%的權益份額盈利或爲60.15億元(單車銷售盈利1.57萬元),廣汽本田50%的權益份額盈利或爲40.78億元(單車銷售盈利1.01萬元)。

而廣汽三菱、廣汽菲克處境則較“艱難”。在未分紅派息、未計提減值情況下,廣汽三菱期末餘額縮減4.37億元。而廣汽菲克淨資產從年初13.36億元跌至-3.31億元,已資不抵債。2020年下半年,廣汽集團曾按股比向廣汽菲克增資5億元。

對比可見,廣汽豐田盈利能力強悍,對廣汽貢獻性無需累言。而另一側面也凸顯品控風控提升、創新力打磨的重要性、急迫性。

2021年7月27日,投資者開放日現場,廣汽集團展示了多項黑科技,包括智能座艙、L4自動駕駛,以及6C倍率充電技術、海綿硅負極電池等等,其中一些科技已從概念走向量產。董事長曾慶洪宣佈,未來將累計投入850億-1000億元資金,實施研發和產業化重大項目,實現智能網聯和三電核心技術行業領先,以此搶佔汽車產業轉型發展制高點,向世界一流企業進擊。

站在行業新舊交替、品質大勢看,上述科研創新、產業化提升值得肯定。

只是,說千道萬,產品爲王。資金使用效率如何、精準度如何、能否夯實品控基礎,實現創新“彎道超車”,仍需時間檢驗。

本文爲首財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