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週刊封面警訊 有所本
文化部新近做出規定,明年2月1日起,臺灣出版由大陸授權、簡體字轉正體字的書,都必須先向文化部申請許可通過,然後才能取得書號,也才能享有圖書免稅的資格。換言之,今後臺灣出版社在沒有通過文化部的審查前,無法出版大陸授權書籍,臺灣又回到出版檢查的年代了。
另一方面,綠委範雲「檢舉」論文資料庫華藝公司有陸資,且涉嫌配合大陸進行政治審查,任意刪改學術著作的內容、矮化我國國格等,教育部認定華藝公司有違反《著作權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之虞,將進行跨部會討論華藝契約的問題。嚴重的話,可能要求臺灣的大專院校和學術機構不得與華藝合作。
從本月中,文化部要求臺灣出版商禁止發行並下架大陸以抗疫爲題材的兒童繪本《等爸爸回家》一書,就已可嗅得民進黨政府決定將手伸進文化領域了。《出版法》在1999年廢止,當時的新聞局發公文表示,大陸出版品不必再送審。如今文化部以免稅和取得書號兩大門檻,卡住了國內業者的出版自由。
民進黨政府今天可以從《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搜尋出條文來擋大陸出版品,哪天也可以再依據其他法條管制他們所不喜歡的出版內容,例如批評蔡政府、反對政府政策等;如果現成的法律裡找不到合適的條文可以管制出版,民進黨在立法院的投票部隊,要什麼法就可訂出什麼法來。
關於華藝的論文系統問題,業者表示,該公司是百分之百的臺資,至於論文資料庫中學術論文的內容是原樣輸出,電子檔一字未改,但大陸合作方在論文資料索引、標題欄位、摘要欄位等進行的文字變動,如果引發學術機構及論文作者疑慮,其實可透過雙方的契約重新洽談合作條件,進行管控。
在當前的政治氛圍下,兩岸互動可謂地雷處處,政府應站在協助業者的立場,解決問題、創造機會,而不是像現在教育部和綠委以一種警總抓犯人的心態,發現問題就一擁而上用力羣毆,一副要置人於死地的兇狠樣。
能見度、得到引用的機會,對學術論文至關重要,蔡總統經常強調「臺灣要走出去」,臺灣的研究成果當然也需要與國際有更多交流機會,華藝已是行之有年的學術論文系統,如果因爲有些地方處理得不夠細膩,就完全否定了這個平臺,那不只是華藝的損失,更是臺灣學術界的損失。
最新的《亞洲週刊》以封面故事報導了臺灣的「民選獨裁」現象,《出版法》的復辟及政府對學術平臺的恫嚇正十足展現出蔡政府的新威權。思想戒嚴來了,令人不寒而慄。(作者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