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衆”電影《光》緣爲何博得高分認可?

近期,馬來西亞電影《光》溫暖上映。影片圍繞身患自閉症文光追尋音樂夢想故事展開,演繹真摯兄弟情的同時,也展現了自閉症人羣面臨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映後,影片在豆瓣和淘票票平臺分別收穫7.5和8.6的不俗分數。這部異國“小衆”電影,緣爲何博得中國觀衆高分認可?

11月12日,公衆號新世相內容總監姜曼受邀做客《今日影評節目,以多重視角入手評介電影《光》,並結合影片對於特殊羣體影像表達,與廣大觀衆朋友一併探討這束“人造光”的得失。

人生問題特殊分享

中性孤獨也能發光

作爲情感類公衆號,用有近1000萬讀者的新世相每年都會做“人生大問題”徵集。據做客《今日影評》的姜曼介紹,2017年超過2.8萬讀者留言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是“迷茫”,其次是“錢”“愛情”“孤獨”。觀照自閉症羣體的電影《光》,顯然也在探討這些問題。姜曼向《今日影評》指出,片中文光的弟弟就同時有着工作、愛情及照顧家人等等問題,都是我們每個普通人在經歷的,但作爲家人在幫助自閉症患者獨立面對生活之時,卻往往忘了一件事情,即沒有嘗試去理解他。

對於大衆關注的“孤獨”話題,姜曼也認爲它《光》中非常重要的主題。她對《今日影評》表示,自閉症患者就像用圍欄把自己的生活圍起來的人,但這種生活在自己世界的孤獨感只是一箇中性詞,如片中文光在他孤獨的時刻其實有很多自己要做的事,每當拿到一個杯子時,他眼中發光的興奮就和當下年輕人抽到喜歡的盲盒一樣。“每個人心裡都需要有自己內心的那一束光,有你自己所堅持的東西,有你自己所熱愛的東西,那這樣的時候你的生活會是明亮的。”

造光觸發關注

陌生人亦存善意

帶着笨拙卻又格外真摯的《光》,收穫美譽的同時,也被部分觀衆認爲變相消費過度美化了自閉症羣體。《光》究竟是“自然暖”還是“人造光”?面對《今日影評》拋出的疑問,姜曼更贊同“人造光”的提法。她指出,影片中的文光確實和真正的自閉症患者生活狀態很不一樣,有學者症候羣的文光是這一羣體中的特例,並不能代表所有的自閉症人羣。不過,姜曼也向《今日影評》表示,影片選取這樣的角色去進行塑造,能夠通過特別的例子來吸引到普通觀衆,進而引發大家對這一羣體的瞭解,正如片中文光拿着弟弟給他寫的自我介紹情節,就是在糾正大衆對於他們的偏見。

在《今日影評》主持人曉麗看來,影片在後半段大段使用了看似“刻意”的音樂和鏡頭語言。對於這樣的藝術加工,姜曼認爲像交響樂一樣,呈現了自閉症患者文光沉浸在內心世界時的快樂,能給觀衆帶來一種衝擊,即令大家對他們不同的理解世界方式產生好奇。姜曼繼續對《今日影評》指出,希望這樣的“人造光”越來越多,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爲那個造光的人,要去相信陌生人的善意,你也會成爲一個善意的陌生人。

據悉,電影文化評論類日播欄目《今日影評》每週一至週五晚22:00檔於CCTV-6電影頻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