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晴雪盧溝曉月 燕京八景的前世今生

金臺夕照”是北京一個地鐵站名字,被網友評選爲北京最美地鐵站名,你知道它名字的來歷嗎?那就是北京有名的“燕京八景”。“燕京八景”又稱“燕山八京”或“燕臺八景”等,得名於金代明昌間,後代文人紛紛題詩,遂名聞遐邇。明代李東陽於八景之外又增“南囿秋風”、“東郊時雨”並賦《十景》詩,所以又有“燕京十景”之說。

西山晴雪

西山是指北京西郊連綿山脈的總稱,是太行山的一支餘脈。所說的雪景亦泛指此一帶香山是這一帶典型的山峰,故乾隆把"西山晴雪"碑立在香山山腰。

西山風景優美,唐、宋以來已成爲寺院薈萃之地,金代有名的西山八院,就是在金代開闢的園林。“ 西山積雪”就是當時西山雪後著名景觀。據史載,早在八百多年前,金世宗就曾在香山一帶建造大永安寺,還興建行宮。後來他的嫡孫,直接繼承他的皇位的章宗完顏璟,又在此地相繼構築了祭星臺、會景樓等建築,說這裡是章宗定西山積雪的景點,似屬無可非議。可以想像,每當雪後初晴,從這裡憑高臨遠,但見山巒玉列,峰嶺瓊聯,旭日照輝,一派紅裝素裹,倍極壯麗,應該說,“晴雪”要比“積雪”更富有詩情畫意。

金臺夕照

金臺,即黃金臺。原指公元前3世紀,燕昭王爲禮賢下士所置之土臺,上面放着千金,聘請天下名士。至於該臺的位置,由於年代久遠,一時較難確切指出。目前有金臺七八處。

《上谷郡圖經》說:"黃金臺在易水東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於其上,延天下士"。《水經注》說"固安東有黃金臺遺址"。明代的《長安客話》:"黃金臺有二,故燕昭王爲樂、郭而禮之者。勝蹟在定興。今都城亦有二"。《帝京景物略》載:"易州,易水邊二處,都城朝外一處,有三處黃金臺"。清代的《宸垣識略》載:"永定門外三裡有黃金臺。" 除上述記載外,還有城內燈市口東口路北的二郎神廟,該處即內城"金臺夕照"處(見馬芷庠《北平指南》)。現在朝外小莊往北有金臺路地名,當地人說,這裡是古“金臺夕照”的遺址。乾隆皇帝把石碑立在朝外。即今關東店南3501廠內(原苗家地教場東邊半里的土丘上)。1935年出版的《舊都文物略》中,還能見到石碑倒臥的照片。 2006年,北京地鐵十號線修建過程中,重新出土了金臺夕照石碑,如今樹立在地鐵十號線“金臺夕照站”以C出口西鍘不遠的一個廣場中,供人們憑弔昔日的盛景。

盧溝曉月

盧溝即永定河,古來交通要津。金世宗1189年下令建橋,1192年(明昌三年)落成,命名廣利橋。橋如長虹,十一拱券門,四個華表,望柱上雕有大小石獅485個。橋長 266米,寬9米。

古時交通不太方便,京城距此約是半天的路程。送別京門,打尖住宿,來日早行。雞鳴上路,尚見明月當空,大地似銀,"盧溝橋上月如霜"。於是"曉月"的意境名傳遐邇。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即發生於此。當晚,日寇以失蹤一名士兵爲藉口,要過橋進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二十九軍守橋部隊的拒絕。以此展開激戰,守軍揮舞大刀,寒光四射,日寇喪膽。1000多鬼子被分片包圍,只等一聲令下,即可將其全部殲滅。可是漢奸"政府"竟命令前線部隊"不要把事態擴大"而把日軍放跑了。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出抗戰宣言,從此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現在古橋已宣佈光榮退休,不再擔當巨大的運輸任務,而是作爲旅遊勝地迎接着遠近客人。近年來盧溝橋修復委員會做了大量的工作,並籌建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等,使盧溝橋煥發新姿,讓它在旅遊事業中貢獻第二青春。

居庸疊翠

居庸疊翠,是以關溝中的居庸關爲中心的八達嶺風景區。關溝是著名的溢道,爲太行八陘(即軹關陘、太行陘、白陘、滏口陘、井陘、飛孤陘、蒲陰陘、軍都陘)之中的第八陘,即軍都陘,是古代“九塞”,即大汾、冥阸、荊阮、方城、餚井陘、令疵、句注、居庸。居庸關,始於秦代,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

關溝中名勝古蹟很多,相傳有關溝七十二景,除居庸疊翠之外,還有二龍戲珠、仙人枕、栓馬柱、青龍潭、彈琴峽、六郎相、狀元橋、關城雲臺、八達嶺等。關城中心的雲臺,建於元至正五年(1345年),原雲臺上矗立着三座喇嘛塔,後被毀,現僅存礎石遺蹟。雲臺面積有三百一十平方米,臺下券門呈半六角結構,門上正中刻有金翅鳥王,兩旁刻有金剛杆圖案和象、龍等浮雕,臺下券門內壁上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獸神圖案,券頂上佈滿“曼陀羅”圖樣,花中刻有佛像,共有二千二百一十五尊,均爲元代藝術精品。內壁還用梵文、藏文、八思正文、蒙古文、西夏文、維吾爾文等六種文字鐫刻的《陀羅尼經咒》和《造塔功德記》,這是研究佛典古代文字的珍貴材料。

居庸關位於關溝中部,1971年在內蒙古東漢墓發現的《居庸關運筏圖》壁畫,不但有關城,還有舟渡。水門之下題有“居庸關”三字。今所見居庸關有水、陸兩個關門,其水門跨於百米的山溝間,水門券門雖已倒塌,基址尚存,山泉終年不斷。當年水勢很大,過溝需用渡船。元代陳孚有《居庸疊翠》詩喻之:“斷崖萬仞如削鐵,鳥飛不度苔石裂。”“嵯岈枯木無碧柯,六月太陽飄急雪。塞沙茫茫出關道,駱駝夜吼黃雲老。徵鴻一聲起長空,風吹草低山月小。”

薊門煙樹

"薊門煙樹"碑,立在德勝門外五里的土城邊。這裡歷史上曾有"煙樹"的景觀,但此處並非薊門。漢代以後的薊城在今廣安門一帶已無非議,那爲何又稱此處爲薊門呢?《水經注》說:"薊城西北隅有薊丘",指的當是原白雲觀處之土丘。鄒說:"薊門在舊城西北隅",把"舊城"誤解了,其實應指金中都(元大都建成後,稱金中都爲舊城)。明代的《長安客話》索性說:"今都城德勝門外有土城關,相傳是古薊門遺址,亦曰薊丘。"顯然是錯誤了。乾隆欽定的《日下舊聞考》以此爲依據,故把"薊門煙樹"碑立在這裡。《八景圖》記說:"門之外,舊有樓館,雕欄畫棟,凌空漂渺,遊人行旅,往來其中,而門猶存二土阜,樹木蓊然,蒼蒼蔚蔚,晴煙浮空,四時不改。"故曰"薊門煙樹"。

薊門煙樹最早見於唐代大曆年間詩人李益,生前在客遊燕趙期間,曾有題爲《秦城》的七絕一首,詩云:“惆悵秦城送獨歸,

薊門煙樹遠依依。秋空莫射南來雁,縱遺乘風更北飛”。詩中“秦城”,地在京城南寶坻縣南十里,傳爲“秦始皇所築”故名。詩中說的“薊門”,當時指的唐時幽州藩鎮城,亦後來遼金故都城之前身。不過在金中都城中,則又真有稱爲“薊門”的一處地方。《金史》記: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世宗對臣下說:“朕前詣興慶宮,有司請由薊門,朕恐妨市民生業,特從他道”。可見當時的薊門是個繁華所在。據考證,其地約當今宣武門外大街西側一帶。垂直“南行約一里”便進了牛街北口,薊門在古燕都城中靠近大悲閣。據《析津志》載:“薊門在古燕都城中,今大悲閣,南行約一里,基枕其街蓋古蹟爾”。遼聖宗因避雨曾入大悲閣,因改名聖恩寺,成爲“薊門飛雨”的來源。後來,大悲閣圮廢,薊門地名也不存在了。

東郊時雨

今朝陽門外,當初是良田萬頃,一馬平川。遠近農村散落、楊柳依依,尤其是春雨綿綿農民扶犁耕耘的時期,更顯出田園風光的樂趣。

銀錠觀山

北京內城什剎海與後海之間,有一微拱石橋,形狀像銀錠,故名銀錠橋。橋東是寬闊的什剎海,橋西爲狹長的後海。站在橋上西望,近處可見兩岸楊柳輕拂水面;遠眺可見綿亙疊嶂的西山。由遠山近水,翠柳銀河組成了一幅天然圖畫,在鬧市之中實不多見。其奇特之處在於只有站在橋上才能領略此景,一旦下橋,景色全無。

西便羣羊

亦叫西便白羊。原在西便門外護城河左側河坡上的草地中,散落着的白石數十塊,長有三四尺,大小形狀各異,遠處望之,酷似草中白羊,或立或臥或在啃青,與真羊無異,遂爲一景。關於這些白石民間傳說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是說魯班用法術把石頭變成羊,趕來修建北京城,由於延誤了時辰,未被用上,白羊又變回石頭。